優秀傳統文化在孩子心中“醒”來
在醒獅大賽的擂台上,一隻粉色的小獅子格外引人注目——在傳(chuan) 統醒獅獅頭中,粉色是一種少見的色彩。
粉色獅頭下是一個(ge) 七八歲的小女孩羅拉。羅拉來自廣東(dong) 省佛山市南海區的一個(ge) 醒獅世家,粉色是她鍾愛的顏色,這隻粉色獅頭是爺爺特意為(wei) 她製作的。鼓聲響起,最初對醒獅不感興(xing) 趣的羅拉,最終選擇舉(ju) 起這隻粉色獅頭,站上擂台,為(wei) 年事已高的爺爺而戰,為(wei) 守護醒獅的未來而戰……
這是近日發布的微電影《粉獅少女》中的一幕。影片中的這個(ge) “粉獅少女”,可以說是眾(zhong) 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傳(chuan) 承人的一個(ge) 縮影。正是在他們(men) 的傳(chuan) 承與(yu) 創新下,我國不少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不僅(jin) “醒”了過來,更煥發出新的生機與(yu) 活力。
醒獅醒國魂,擊鼓振精神
《粉獅少女》取景拍攝於(yu) 南海區西樵鎮,這裏又被稱為(wei) “飛鴻故裏,龍獅名鎮”。據了解,該鎮共33個(ge) 村,每個(ge) 村都有自己的獅隊,不少中小學也加入到醒獅、武術的活動中。
“在今年的一次醒獅展演中,有一些六七歲的小朋友,隨手拿起鼓棒就能表演一段醒獅鑼鼓。”西樵鎮黨(dang) 委副書(shu) 記鄺穎新注意到,在一次次的賽事或活動中,有越來越多年輕的麵孔出現,“在文藝匯演中,每年都有很多高水平的青少年、兒(er) 童的醒獅武術節目”。
醒獅起源於(yu) 南海,是一種融武術、舞蹈、音樂(le) 等為(wei) 一體(ti) 的文化活動,廣東(dong) 醒獅還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名錄。醒獅原名為(wei) 瑞獅,直至鴉片戰爭(zheng) 爆發,因“瑞”字方言諧音“睡”,具有民族憂患感的佛山人便將其改為(wei) “醒獅”,寓意“醒獅醒國魂,擊鼓振精神”。
如今除了醒獅,還有更多的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尤其是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抖擻精神,吸引著越來越多年輕人的目光。
1994年出生的“白眉小子”黎亮暉,便是佛山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白眉拳”的傳(chuan) 承人。白眉拳,據傳(chuan) 起源於(yu) 明朝末年,剛強凶猛。黎亮暉自小跟隨父親(qin) 學習(xi) 白眉拳,隨著年齡的增長,他愈加體(ti) 會(hui) 到,“練白眉拳不僅(jin) 是在練武術技巧,更是在練一種精氣神兒(er) ,是一種‘武德’的培養(yang) 、傳(chuan) 統文化的傳(chuan) 承”。
“從(cong) 世界範圍來看,一個(ge) 國家的民族主義(yi) 興(xing) 起,往往伴隨著其傳(chuan) 統文化的複蘇。”中山大學曆史係教授溫春來告訴記者,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社會(hui) 的進步,人們(men) 開始重新認識到傳(chuan) 統文化中寶貴的東(dong) 西,“中國在崛起,我們(men) 也變得更加自信,開始尋找屬於(yu) 我們(men) 自己的東(dong) 西,這也是一種文化自信”。
“青黃不接”問題仍存在
但不容忽視的是,也有不少優(you) 秀的傳(chuan) 統文化項目正麵臨(lin) 青黃不接、後繼無人的窘境。
這也是影片《粉獅少女》中羅拉的爺爺麵臨(lin) 的一個(ge) 難題。作為(wei) 一位醒獅文化的傳(chuan) 人,羅爺爺想尋找真正熱愛醒獅、且有相應天賦的年輕人傳(chuan) 承這一技藝,因此並不想隨意收徒傳(chuan) 藝,以至於(yu) 可能會(hui) 後繼無人。年事已高的他在頗有運動天賦的孫女身上看到了希望,便想讓她試一試。無奈,年幼的羅拉對醒獅並不感興(xing) 趣,也並不理解爺爺的一片苦心。
在羅拉身上,黎亮暉也看到了自己小時候的影子。他的父親(qin) 作為(wei) 白眉拳的一位傳(chuan) 人,也想讓黎亮暉從(cong) 小開始練習(xi) 。但一心隻想和小夥(huo) 伴玩耍的黎亮暉並不情願,但因不敢反抗,便到父親(qin) 開的武館中“劃水”。
在武館裏待久了,黎亮暉和一起練武的同齡人打成一片,並在白眉拳的練習(xi) 中漸入佳境,“參加了好幾次武術比賽,還得了獎,就逐漸有了成就感,繼續學了下去”。不過,在高中畢業(ye) 後,黎亮暉逐漸把白眉拳拋在腦後,再後來他找了份銷售的工作,因為(wei) 當時的他覺得“武術賺不了錢,並不能養(yang) 家活兒(er) ”。
西樵鎮龍獅武術運動協會(hui) 會(hui) 長胡應培在七八歲時開始學舞獅,如今從(cong) 事醒獅運動已有40多年,帶過不少徒弟,但多數人在工作、結婚後就逐漸遠離了這一運動。
近幾年,讓他有些擔憂的是,受疫情影響,“學生基本上下課就回家,來練習(xi) 醒獅的人少了”,“還有現在不少學生更喜歡在網上、手機上玩,對我們(men) 這種傳(chuan) 統文化更不感興(xing) 趣了”。
傳(chuan) 統文化技藝青黃不接,在溫春來看來,這一現象並不少見,主要與(yu) 兩(liang) 個(ge) 因素相關(guan) :一是審美觀念的變化,“不同時代有不同的審美觀念,比如京劇,過去很多人認為(wei) 它很美,陶醉其中,但現在不少年輕人對此並不感興(xing) 趣”;二是和市場相關(guan) ,“很多年輕人首先要考慮掙錢吃飯的問題,如果傳(chuan) 承了某項傳(chuan) 統文化,但不能憑此維持自己想要的生活水平,那他們(men) 自然就會(hui) 選擇去學習(xi) 其他東(dong) 西”。
“但市場和審美往往又是相結合的,審美發生變化,市場也會(hui) 變化。”溫春來說。
有次再回到武館,黎亮暉驚訝於(yu) 武館的慘淡境況,“幾乎沒有人來學”。他開始思考,“自己是不是有責任把爸爸的武館重新做起來,把白眉拳這種武術文化繼續傳(chuan) 下去”。加之後來他覺得銷售的工作並不適合自己,黎亮暉開始投身於(yu) 白眉拳的傳(chuan) 承與(yu) 發揚。
讓更多年輕人親(qin) 近傳(chuan) 統文化
如今,黎亮暉不僅(jin) 接手了父親(qin) 的武館,還成為(wei) 一所小學的體(ti) 育教師。除了正常的授課,黎亮暉還在學校組織起學生社團,教學生練習(xi) 白眉拳、醒獅等武術運動。與(yu) 此同時,他還和西樵鎮文化發展中心合作,在暑期夏令營免費教小朋友學習(xi) 白眉拳。
有人曾問他,小朋友學了足球、籃球,可以去跟其他同學一起玩,學武術回學校能幹什麽(me) ?黎亮暉一時答不上來,後來他想明白“武術不僅(jin) 僅(jin) 是武術”,練習(xi) 武術最重要的是磨煉學生的精神、意誌,培養(yang) 他們(men) 的“武德”,“這其中也有很深的文化積澱”。
“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體(ti) 現的是一個(ge) 民族的特色。我們(men) 是一個(ge) 古老的民族,有著幾千年的文明,要讓民族不斷延續下去,就需要不斷傳(chuan) 承創新我們(men) 的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溫春來說,傳(chuan) 統文化對於(yu) 構建一個(ge) 健康和諧的社會(hui) 有重要意義(yi) ,“比如儒家文化中所講的‘誠’‘孝’‘慎獨’等,對當下仍然很有啟示意義(yi) ,對青少年的培根鑄魂也很有價(jia) 值”。
如何讓更多年輕人親(qin) 近傳(chuan) 統文化?在溫春來看來,學校教育需要在傳(chuan) 統文化的傳(chuan) 播與(yu) 弘揚上下功夫,充實相應的師資,並在教學中與(yu) 時俱進,讓更多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融入課堂,讓更多學生了解、喜歡、參與(yu) 其中。同時,他強調要在社會(hui) 上營造更濃厚的氛圍,比如在文化產(chan) 業(ye) 、文創產(chan) 品中吸引、融入更多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內(nei) 容。
“體(ti) 驗傳(chuan) 統文化,也是一種很好的親(qin) 子活動。”《粉獅少女》出品人、上海合頌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創始人何珂認為(wei) ,家庭教育也是傳(chuan) 統文化傳(chuan) 承的重要一環,一如影片中的羅拉在爺爺的陪伴下逐漸了解醒獅,並在理解了爺爺對醒獅的執著與(yu) 熱愛後,主動提出學習(xi) 醒獅並代爺爺參賽。
此外,何珂認為(wei) ,還可將年輕人喜歡的元素與(yu) 傳(chuan) 統文化相融合,《粉獅少女》就是一個(ge) 嚐試,“它在展示醒獅文化的同時,將動漫、流行音樂(le) 等融入進去,影片的傳(chuan) 播效果也證明這樣做很受年輕人歡迎”。在他看來,影片中的粉色獅頭更像是一個(ge) 象征,象征著傳(chuan) 統與(yu) 潮流的融合與(yu) 碰撞,更象征文化的傳(chuan) 承與(yu) 新生。
“斜杠青年”黎亮暉還曾擔任主播,在直播間推廣融入了醒獅元素的衣服、帽子等。他也認為(wei) ,傳(chuan) 統文化與(yu) 潮流文化結合,可以擦出更多新的火花。
一個(ge) 好消息是,在剛剛過去的這個(ge) 暑假,跟著黎亮暉、胡應培學習(xi) 白眉拳、醒獅的學生比往年增加了不少,人數創下新高。孫慶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