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安徽滁州營造舒心養老環境(有溫度的舉措 暖民心的行動)

發布時間:2022-09-27 14:36:00來源: 人民日報

  核心閱讀

  推廣智慧信息係統、開設社區老年餐桌、鼓勵農(nong) 村互助養(yang) 老……近年來,安徽省滁州市不斷加強養(yang) 老服務體(ti) 係建設,堅持政府引領,充分調動科研院所、高校、專(zhuan) 業(ye) 社會(hui) 力量等多方積極性,為(wei) 老年人營造舒心的養(yang) 老環境。

  晚上11點,安徽滁州市社會(hui) 福利院春暉樓12層裏,隻有值班室還亮著燈。這時距離護工馬霞上一次查房已經過去了一個(ge) 多小時。

  “自從(cong) 福利院安裝了智慧養(yang) 老院信息係統,我們(men) 的工作輕鬆了不少。”馬霞掏出手機,點進養(yang) 老院護工端APP,一一查看每個(ge) 房間老人的睡眠狀況。她手上不停,邊查邊感歎,“現在我們(men) 不僅(jin) 跑的少了,效率還高了。”

  近年來,滁州不斷加強養(yang) 老服務體(ti) 係建設,堅持政府引領,充分調動科研院所、高校、專(zhuan) 業(ye) 社會(hui) 力量、低齡老年人的積極性,鼓勵多方參與(yu) ,為(wei) 老年人營造舒心的養(yang) 老環境。

  推廣智慧信息係統

  拓展養(yang) 老服務範圍

  淩晨3點,熟睡中的馬霞被手機傳(chuan) 出的陣陣警報聲驚醒。

  打開軟件,確認位置,她匆忙趕到了1202房間。推門一看,衛生間裏,91歲的王素華跌倒在地,呻吟不斷。馬霞立即扶她上床,並撥打了醫生電話。經檢查,老人左臂扭了一下,不能用力,其他沒有大礙,馬霞這才鬆了一口氣。

  發現及時、迅速就醫,這得益於(yu) 福利院裏安裝的智慧養(yang) 老院信息係統。護理室裏,掀開床單,一塊一米寬的藍色墊子映入眼簾。“這是智能床墊,和智慧養(yang) 老院信息係統相連,老人離床超過5分鍾就會(hui) 報警。這次多虧(kui) 了它,我才能及時發現王奶奶的情況。”馬霞說,智慧床墊可以記錄老人離床狀態、呼吸狀況、心率血氧等,通過手機軟件,就能隨時了解老人身體(ti) 情況。出現問題,係統還會(hui) 報警提醒。

  智慧養(yang) 老院信息係統由滁州大健康與(yu) 養(yang) 老產(chan) 業(ye) 研究院研發,目前已覆蓋全市13家養(yang) 老院。2018年,借助中科院合肥智能所和滁州學院的資源,滁州市民政局與(yu) 兩(liang) 家單位合作共建了滁州大健康與(yu) 養(yang) 老產(chan) 業(ye) 研究院。目前,研究院已開發出滁州市智慧養(yang) 老院信息係統、居家社區一體(ti) 化養(yang) 老服務平台、滁州市養(yang) 老服務綜合管理平台等。此外,依托智慧養(yang) 老平台和自研的智能網關(guan) ,研究院還集成了智慧床墊及行為(wei) 感知套件等數十種硬件產(chan) 品,助力社區、居家養(yang) 老省時省力。

  走進滁州大健康與(yu) 養(yang) 老產(chan) 業(ye) 研究院,一塊實時顯示全市養(yang) 老院及老年食堂(助餐點)服務信息的電子大屏幕格外引人注目。這是去年10月上線的養(yang) 老服務地圖。老人在家,不用出門,登錄軟件就能了解周邊養(yang) 老設施情況。地圖上線半年多以來,訪客量已有近20萬(wan) 人次。

  “今年,我們(men) 又開發出滁州市老年助餐服務信息係統,以社會(hui) 保障卡為(wei) 載體(ti) ,實現統計、結算、管理等‘一卡通辦’。今後,老人享受助餐補貼不再需要固定就餐地點。”滁州大健康與(yu) 養(yang) 老產(chan) 業(ye) 研究院院長趙生慧介紹,該係統完成在滁州城區試運行後,將在全市推廣使用,後期還將大力推動與(yu) “皖事通”平台互聯互通。

  鼓勵社會(hui) 力量參與(yu)

  滿足老人用餐需求

  “關(guan) 爺爺,今天的飯菜還合您口味不?”午餐時間,走進滁州市琅琊區西澗街道養(yang) 老服務中心,院長王春玲正在餐廳裏耐心詢問老人們(men) 的就餐感受。

  “三菜一湯,還都是我愛吃的,你看我都胖了!”關(guan) 先榮說。自西澗街道養(yang) 老服務中心推出助餐服務後,90歲的關(guan) 先榮一直在這裏就餐。

  2020年10月,社區引入第三方機構,將養(yang) 老服務中心交由滁州禾康智慧養(yang) 老產(chan) 業(ye) 有限公司管理。社區免費提供場地,監督、考核企業(ye) 運營。漸漸地,養(yang) 老服務中心添了助餐、助浴服務,緊接著,增加了嵌入式養(yang) 老床位、家庭照護床位。

  中心大變樣後,來這兒(er) 的老人也越來越多。“有人管理,活動更豐(feng) 富了。唱歌、跳舞、下棋、聽戲……都能在這兒(er) 找到同伴。”76歲的方先正是這裏的老熟人,如今在家待不住,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來中心轉轉。

  近年來,為(wei) 發揮街道、社區養(yang) 老服務中心的社會(hui) 效益,滁州市出台政策,鼓勵以區或街道打包交由專(zhuan) 業(ye) 社會(hui) 力量運營,並對有效運營的社區養(yang) 老服務站點,根據考評情況,每年給予不少於(yu) 5萬(wan) 元的運營補貼。

  “滁州主城區72個(ge) 街道、社區養(yang) 老服務中心中,已有58個(ge) 交由社會(hui) 力量運營。”滁州市民政局養(yang) 老服務科科長林偉(wei) 介紹,社會(hui) 力量運營後,服務質量明顯提升,老人的滿意度也隨之提高。

  不隻是社區養(yang) 老服務中心,眼下,滁州市已運營的92個(ge) 城市老年食堂(助餐點)也全部交由專(zhuan) 業(ye) 社會(hui) 力量運營。為(wei) 有效滿足全市老年人的用餐需求,滁州市也積極鼓勵機關(guan) 和企事業(ye) 單位、鄉(xiang) 鎮(街道)等食堂向老年人開放,引導大型連鎖化社會(hui) 餐飲企業(ye) 開設“老年餐桌”,支持更多專(zhuan) 業(ye) 化力量參與(yu) 到老年助餐服務中。

  構建站點服務體(ti) 係

  探索互助養(yang) 老模式

  午休過後,滁州市定遠縣界牌集鎮徐小村上馬組村民張本貴的家中開始熱鬧起來。屋內(nei) ,聽戲的、下棋的,圍成一團;院裏,嘮嗑的、納涼的,排了兩(liang) 排。

  “整個(ge) 村民組87戶人家,有41戶簽了約,簽約老人隨時能來我這兒(er) 開展活動,大夥(huo) 互幫互助。”張本貴介紹。她口中的簽約老人,還得從(cong) 2021年縣裏探索農(nong) 村互助養(yang) 老模式說起。

  農(nong) 村留守老人多,養(yang) 老服務設施也比較短缺。為(wei) 此,定遠縣選取兩(liang) 個(ge) 村進行試點,把村裏低齡老人調動起來,構建了“1+N”站點服務體(ti) 係,徐小村就是其中之一。“1”即1個(ge) 總站點,設在村委會(hui) 養(yang) 老服務中心,配備康複訓練設施。“N”即N個(ge) 末端站點,統籌考慮區位、家庭房屋狀況、附近老人數量和老年人身體(ti) 情況等因素,按照“自願申請、聯合勘察、研究決(jue) 定”的流程,分別設在村民組的老年人家中。

  “平日裏,大家常來我這兒(er) 玩,適合作為(wei) 末端站點。”聽了村幹部的宣傳(chuan) ,張本貴第一時間舉(ju) 手報名。被選為(wei) 末端站點後,村委會(hui) 給她家配了桌椅、收音機、燒水壺等設備,每月發放適當補貼,用作場地使用、通信、茶水等費用。

  “村裏老人要是願意,可以簽約登記。在總站,我們(men) 每月都會(hui) 集中開展至少一次活動,包括免費體(ti) 檢、觀看電影等。”徐小村黨(dang) 總支第一書(shu) 記、駐村工作隊隊長郝騰飛介紹。自2021年9月各站點陸續運營以來,村裏已免費開展理發、體(ti) 檢、宣講和各類文娛活動80餘(yu) 場次。

  “近年來,全市已建成13個(ge) 農(nong) 村互助式養(yang) 老示範點,徐小村的‘1+N’站點服務模式投入不多,效果不錯,可操作、能複製、易推廣。”林偉(wei) 介紹,今年,滁州市計劃在8個(ge) 縣(市、區)各建設1個(ge) “1+N”站點服務模式示範點,優(you) 化完善相關(guan) 做法後在全市農(nong) 村推廣。(本報記者 遊 儀(yi) 李俊傑)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