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鹽堿地變身“金銀灘”(現場評論)

發布時間:2022-09-27 14:36:00來源: 人民日報

  “鹽堿地能不能養(yang) 魚蝦?”答案是“能”。神奇的一幕,發生在寧夏回族自治區鹽池縣的萬(wan) 畝(mu) 鹽堿生物科技產(chan) 業(ye) 園。眺望毛烏(wu) 素沙漠南緣,漫漫荒原上大片鹽堿地泛著白色,近800座養(yang) 殖大棚匯成“淡藍色的海洋”。挑簾一看,大棚裏不是瓜果,而是螺旋藻。在這裏,鹽堿地能養(yang) 活南美白對蝦。

  “思路一變天地寬”,鹽堿地變成“金銀灘”。鹽池縣年降水量約200毫米,蒸發量卻高達1500毫米,幹燥的自然條件使這裏鹽湖眾(zhong) 多。可鹽堿地、鹽堿水不能長莊稼,如何才能“變廢為(wei) 寶”?近年來,當地立足實際,引進漁業(ye) 養(yang) 殖、藻類加工企業(ye) ,建成養(yang) 殖基地2500畝(mu) 。如今,產(chan) 業(ye) 園實現年產(chan) 螺旋藻500噸、藻藍蛋白20噸,產(chan) 品暢銷國內(nei) 外。事實證明,謀劃發展要因地製宜,隻有善於(yu) 轉變思路、主動作為(wei) ,才能不斷優(you) 化產(chan) 業(ye) 結構,實現產(chan) 業(ye) 良性發展,走出一條高質量發展之路。

  因地製宜,就要一切從(cong) 實際出發,從(cong) 現有資源找出路,探尋發展“最優(you) 解”。鹽池縣有近28萬(wan) 畝(mu) 鹽堿地,pH值普遍在9以上。螺旋藻養(yang) 殖需要高堿性鹵水,用現成的鹽堿地下水配比成鹵,取材便利;鹽池日照時間長,充足的太陽光保證了藻類生長所需熱量;鹽堿地租金便宜,拉低了場地運維成本。換個(ge) 角度看,曾經製約發展的因素,也可能成為(wei) 獨具特色的優(you) 質資源。

  因地製宜,也應注重發掘比較優(you) 勢,以科技創新賦能產(chan) 業(ye) 發展,培育持久競爭(zheng) 力。以前,產(chan) 業(ye) 園的企業(ye) 大多以生產(chan) 螺旋藻壓片和螺旋藻粉為(wei) 主,但產(chan) 品品類單一、技術含量不高,麵臨(lin) 的市場競爭(zheng) 也很激烈。為(wei) 提高產(chan) 品附加值,一些企業(ye) 引進藻藍蛋白提取技術,將營養(yang) 價(jia) 值最豐(feng) 富的藻藍蛋白通過離心作用分離出來,生產(chan) 出藻藍蛋白試劑。延伸產(chan) 業(ye) 鏈條後,當地不僅(jin) 發揮出資源優(you) 勢,還插上了技術羽翼,為(wei) 螺旋藻產(chan) 業(ye) 進一步發展壯大打開了空間。

  因地製宜,其實也是“產(chan) ”“地”兩(liang) 相宜。堅持綠色發展方向,走循環經濟的路子,是產(chan) 業(ye) 做大做強的重要保障。目前,產(chan) 業(ye) 園正探索把螺旋藻從(cong) 大棚轉移到玻璃管道中。長達8000米的盤繞式玻璃管道,可使藻類充分接受光照,提高生長效率,更方便廢棄鹵鹹水的統一處理。著眼未來,園區還將規劃建設“光藻魚碳中和一體(ti) 化”示範項目,頂部利用光伏組件發電,中部安裝養(yang) 殖玻璃管道及魚蝦養(yang) 殖設施,底部安裝排水及汙水處理設施,通過優(you) 化養(yang) 殖設施空間布局,實現一體(ti) 化循環養(yang) 殖。

  在采訪中,有人感慨:“曾經百無一用的鹽堿地、苦鹹水,竟然也能創造出如此巨大的經濟效益。”沙漠和水藻的神奇結合帶來啟示:深入挖掘當地資源,大力推進技術創新,堅持走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質量效益型的可持續發展路子,就能化劣為(wei) 優(you) 、培優(you) 增效,實現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的雙贏。麵向更廣闊天地、更具潛力空間,因地製宜、精準施策,切實把資源優(you) 勢轉化為(wei) 發展優(you) 勢,高質量發展之路必將越走越寬廣。

  (秦瑞傑 作者為(wei) 本報寧夏分社記者)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