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腳下新農村:老木匠的新行當
新華社北京9月27日電(記者裴劍容、孟宜霏、李德欣)74歲的王富田手持竹竿,站在自家民宿小院的棗樹下。竹竿揮舞,一顆顆大脆棗紛紛掉落。
“八月十五亂(luan) 打棗”,金秋時節也是王富田和老伴黃孟珍忙碌的時候,他們(men) 正在為(wei) 當天即將入住“老木匠”民宿的遊客采摘新鮮果實。
王富田是北京市懷柔區渤海鎮六渡河村村民。六渡河村位於(yu) 渤海鎮東(dong) 南部,蜿蜒的懷沙河穿村而過,距離慕田峪長城景區車程約10分鍾。
推開民宿大門,院內(nei) 綠樹成蔭,老槐樹下秋千輕搖。抬頭遠望,滿目青山盡收眼底。
待遊客辦好入住,王富田又向客人介紹起民宿內(nei) 的各種實木家具和擺件。“桌椅是我用樹墩做的。這些立櫃也是我自己打的。”王富田每次都會(hui) 拉著客人“炫技”。
從(cong) 門板改造而成的小桌,到臥室床頭牆壁的裝飾,眾(zhong) 多家具和飾品都出自“老木匠”王富田之手,民宿也因此而得名。20多歲就當木工的他未曾想過,古稀之年還能憑借自己的老手藝找到新行當。
四麵環山的渤海鎮林木綠化率近93%,板栗栽培曆史有500年以上。長約19.8公裏的明代長城環抱全鎮。早在20多年前,就有前往慕田峪長城景區的遊客詢問王富田,能否花錢留宿。
老兩(liang) 口整修家中房屋後,成為(wei) 村裏第一批開辦農(nong) 家樂(le) 的家庭。“那時候10塊錢就能住一晚,睡大通鋪。屋裏沒有電視,也沒有衛生間。”王富田回憶。
隨著人們(men) 收入水平提高,王富田發現遊客想要的不隻是“找個(ge) 地方簡單睡一覺”。老兩(liang) 口開始琢磨,把房子“往好了改”。
2017年,王富田聘請專(zhuan) 業(ye) 公司設計,將坐北朝南的四合院改造成四間客房,還有單獨的會(hui) 客室和娛樂(le) 室。陪伴王富田50多年的20餘(yu) 件木匠工具也被整齊掛到牆上,成為(wei) 民宿內(nei) 特別的景觀。
“節假日經常一房難求,當時申請的貸款現在都還清了。”王富田說。
讓遊客流連忘返的不僅(jin) 是民宿的獨具匠心,還有恬靜宜人的自然風光。“近兩(liang) 年來,渤海鎮狠抓生態環境建設,先後投入6000餘(yu) 萬(wan) 元重點打造‘栗花溪穀’生態溝域,通過景觀升級、打造慢行步道、豐(feng) 富活動空間,讓栗花溪穀更具魅力,吸引了大量遊客。”渤海鎮旅遊服務中心主任彭興(xing) 金說。
慕名前來的遊客越來越多,然而王富田家的小院卻容納不了更多客人。
他和老伴合計,要想接待更多人,就得擴大民宿規模。
“我們(men) 倆(lia) 不保守,要做就做好點。”老兩(liang) 口在鄰近的四渡河村租了一處農(nong) 宅,從(cong) 去年6月開始改造裝修,今年初第二家店開業(ye) 了。
“兩(liang) 家民宿共有12間客房,能同時住下30多人,一年就能掙40多萬(wan) 元。”王富田掰著手指頭說。
在渤海鎮,像“老木匠”這樣的精品民宿共有187家,每年可為(wei) 村民帶來600餘(yu) 萬(wan) 元的房租收益,還能幫助400餘(yu) 名村民就地就業(ye) 。“精品民宿現已成為(wei) 渤海鎮村民增收致富的新產(chan) 業(ye) 。”彭興(xing) 金說。
村民劉海燕4年前來到“老木匠”當上了“管家”,為(wei) 遊客提供接待、保潔等服務。“以前收入純靠種栗子,一年淨掙幾千塊錢。現在就近上班,每月就有4000元工資。”說起這份新工作,她感到充實又有成就感。
送走一批遊客後,王富田騎上電動三輪車,將換下的床上用品、毛巾等物品送到村裏專(zhuan) 門服務於(yu) 民宿的洗衣房。
走進洗衣房,兩(liang) 台大容量洗脫一體(ti) 機正在運轉。在一旁操作的王建榮說:“2017年洗衣房剛開業(ye) 時隻有兩(liang) 名員工,現在增加到了六人,都是本村村民。” 王建榮介紹,從(cong) 2019年起,洗衣房業(ye) 務量明顯增加,每逢節假日,待洗的床單被罩甚至“堆到店門口”。今年年初更換了三輥燙平機,燙平速度更快,效率更高。
今年1月至7月,渤海鎮鄉(xiang) 村旅遊共接待遊客90.6萬(wan) 人次,旅遊綜合收入達1.72億(yi) 元。
“我們(men) 又奔著您的油餅來啦!”一位四次入住“老木匠”的回頭客向黃孟珍道出了心裏話。
盡管聘請了廚師,但黃孟珍依然堅持早起為(wei) 客人炸油餅、蒸饅頭。
除了傳(chuan) 統的農(nong) 家菜,71歲的黃孟珍最近還學會(hui) 了一項新技能。投豆、研磨、萃取、製作奶泡……她熟練地操作咖啡機,不一會(hui) 兒(er) ,濃鬱的咖啡香味就彌漫在鄉(xiang) 村小院中。
“鄉(xiang) 村旅遊越來越紅火,看到客人愛來我家住,我覺得特別開心。”黃孟珍說。(參與(yu) 采寫(xie) :張源培、田晨旭、趙晨捷、張拓、趙鑫虎、李春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