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繪”講故事,紅色基因代代傳

發布時間:2022-09-30 11:09: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一線講述】

  “繪”講故事,紅色基因代代傳(chuan)

  講述人:榆林學院文學院副教授、“播火者——愛國主義(yi) 繪本教育資源開發”團隊指導教師 楊靜濤

  2019年那個(ge) 溽熱的暑假,我和師生們(men) 共同撰寫(xie) 了《陝北紅色文化創意產(chan) 品開發及應用》申報書(shu) 。項目順利獲批後,我們(men) 帶領漢語言文學、視覺傳(chuan) 達設計專(zhuan) 業(ye) 的學生與(yu) 陝北民歌博物館、陝北紅色藏品陳列館展開合作,不斷摸索、力求創新,為(wei) 榆林本地博物館設計開發了一批文創產(chan) 品。

  團隊中有一半是師範專(zhuan) 業(ye) 學生,因此大家很關(guan) 注中小學生的教育現狀。一次偶然機會(hui) ,成員們(men) 到各個(ge) 書(shu) 店調研,發現最暢銷的繪本竟然都來自國外。大家一致覺得,隻有讓孩子們(men) 更充分了解陝北的文化,他們(men) 才能深深熱愛腳下這方土地。簡單討論後,我們(men) 決(jue) 定立足陝北文化,開發一套講述陝北紅色故事的繪本。

  陝北的紅色曆史燦若星辰。項目組從(cong) 老師到同學,18個(ge) 人耗時三百多個(ge) 日夜,奔赴陝北各個(ge) 地區考察,繪製稿圖上千幅。在用腳步丈量陝北每一寸土地後,我們(men) 才真正明白,陝北的紅色文化並沒有因革命時代的遠去而漸行漸遠,而是就藏在綿綿軟細的厚土中,藏在那激蕩曲折的黃河間。

  於(yu) 是,從(cong) 2020年9月開始,40平方米的工作室裏,白天人頭攢動,晚上燈火通明,大家一起分析文稿,逐字逐句刪減更改;一起調整圖稿畫麵,力求每處細節都完美……2021年6月,完成了陝北民歌係列繪本的創作後,我們(men) 和出版社達成了合作意向。

  最近,團隊又依托榆林學院紅色校史舞台劇《播火者》《李子洲在1929》,創作了繪本《陝北紅色人物繪本李子洲篇》。為(wei) 了確定李子洲在北大期間的經曆與(yu) 見聞,團隊師生一起研讀了北大校史。在創作涉及五四運動時期報紙的畫麵時,我們(men) 找到了當時《申報》的原始資料,最終呈現的報紙畫麵和曆史上的《申報》分毫不差。

  七百多個(ge) 日夜的付出,隻為(wei) 講好黨(dang) 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讓革命薪火代代傳(chuan) 承。

    (項目團隊:光明日報記者 張勝、蘇雁、高建進、龍軍(jun) 、禹愛華、任爽、張哲浩、王斯敏 光明日報通訊員 蘆猛)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