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網評論員:縮短專業教育與行業發展時間差
光明網評論員:2023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報名正在進行當中,與(yu) 考研相關(guan) 話題熱度一直未減。近日,一則“都說計算機今年炸了,究竟炸到什麽(me) 程度呢?”的話題在互聯網上引發熱議。這一話題所討論的實際內(nei) 容,是計算機專(zhuan) 業(ye) 畢業(ye) 生在今年秋招求職時的種種碰壁,甚至諸多參與(yu) 話題討論的網友表示今年秋招“0 offer(錄用信)”。“0 offer”的求職學生中,不乏985、211碩士。
秋招是求職就業(ye) 中最為(wei) 重要的招聘周期,當一個(ge) 曾經就業(ye) 熱門專(zhuan) 業(ye) 的畢業(ye) 生在秋招中集體(ti) 遭遇困境,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反映出市場主體(ti) 同樣也在經曆困境。市場主體(ti) 狀態好壞,直接影響其所能吸納的就業(ye) 人數,而從(cong) 長遠看,還將影響到廣大學生的專(zhuan) 業(ye) 選擇。與(yu) 之相關(guan) 的是,在當前及未來一段時間內(nei) ,應該先工作還是繼續讀研提升學曆,又將成為(wei) 本科畢業(ye) 生要麵對的困難選擇。
研究生連年擴招的一大原因,是市場主體(ti) 和用人單位對高學曆人才的需求上升。雖然高學曆並不代表高能力,但設置學曆門檻對市場主體(ti) 和用人單位而言無疑是最優(you) 選擇。如此就業(ye) 市場用人導向使得無數本科畢業(ye) 生選擇考研,並產(chan) 生了近些年部分熱門碩士研究生專(zhuan) 業(ye) 初試分數畸高的現象。
努力付出最終收獲成果,是人們(men) 所堅守的樸素邏輯,但現實有時候並非如此。正如上文所述計算機專(zhuan) 業(ye) 是近年的熱門專(zhuan) 業(ye) ,競爭(zheng) 極為(wei) 激烈。當本科生曆經千辛萬(wan) 苦考上熱門專(zhuan) 業(ye) 研究生並完成了數年學習(xi) 準備就業(ye) 後,市場的變化給了他們(men) 當頭一棒。甚至有網友在遭遇“0 offer”時,發現其本科同學在畢業(ye) 時直接選擇就業(ye) ,如今反而過得更好。
在某種程度上,這顯然嚴(yan) 重打擊了這一專(zhuan) 業(ye) 後續研讀學生的積極性,並不利於(yu) 計算機專(zhuan) 業(ye) 後備力量的培養(yang) 和成長。從(cong) 過往案例能夠看出,某一熱門專(zhuan) 業(ye) 突然遭遇需求斷崖式下跌並非個(ge) 例,因而此時就必須要從(cong) 如何提高研究生教育適配社會(hui) 係統變化發展這一角度入手,來長遠解決(jue) 當前研究生教育所產(chan) 生的問題。這同時也能夠回應此前社會(hui) 對於(yu) 研究生擴招後,碩士畢業(ye) 生質量整體(ti) 下降,研究生教育是否有意義(yi) 的問題。
專(zhuan) 業(ye) 選擇跟不上市場需求變化,問題不應在學生,而應在高校及教育主管部門。特別是研究生在專(zhuan) 業(ye) 設置上,本就劃分有麵向應用型需求、講求專(zhuan) 業(ye) 應用、強調實踐能力培養(yang) 的專(zhuan) 碩類別,這意味著專(zhuan) 業(ye) 型碩士更應適配就業(ye) 市場需求,擁有良好的就業(ye) 前景。但現實中,曾一度出現專(zhuan) 碩比學碩好考好畢業(ye) 的刻板印象,這使得部分高校開始延長專(zhuan) 碩學製,以期提升碩士教育質量。當高校開始主動重視研究生教育質量,研究生教育與(yu) 市場用人需求不匹配的情況也將得到扭轉。
但這樣的改變還遠遠不夠。我們(men) 身處數字社會(hui) 、信息時代,生活的變化發展日新月異,一個(ge) 熱門行業(ye) 可能會(hui) 很快被更新興(xing) 的產(chan) 業(ye) 所代替,而任何市場主體(ti) 也都可能遭遇行業(ye) 嚴(yan) 冬。縮短專(zhuan) 業(ye) 教育與(yu) 行業(ye) 發展時間差,還需要高校和教育主管部門真正了解一個(ge) 專(zhuan) 業(ye) 所對應的市場行業(ye) 的具體(ti) 狀況和未來走向。學術研究有新領域和新方向,專(zhuan) 業(ye) 實踐也會(hui) 遇到新課題和新需求,隻有與(yu) 時俱進地調整專(zhuan) 業(ye) 教學和實踐,滿足所對應的行業(ye) 最新需求,高校所培養(yang) 的研究生才能更好實現就業(ye) ,從(cong) 而用所學知識開啟新的人生階段,並實現學有所長。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