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有組織科研,大學管理者關心什麽
作者:許傑(國家教育行政學院研究員)
第14屆大學管理者論壇近日在國家教育行政學院舉(ju) 行,圍繞論壇的主題“推進高校有組織科研,支撐高水平自立自強”,論壇的主旨演講嘉賓與(yu) 參訓的學員圍繞論壇主題展開了熱烈的討論,尤其是論壇的對話環節讓我們(men) 看到對於(yu) 有組織科研,大學管理者的關(guan) 注點。
一是團隊評估考核如何開展?有組織科研以團隊推進為(wei) 主體(ti) ,團隊建設和發展中有一個(ge) 重要的環節就是評估考核,參與(yu) 團隊的成員在團隊中的工作怎麽(me) 在職稱評審中體(ti) 現呢?根據以往大學在這方麵的探索,職稱評審有的是在校級層麵,有的是下放到院級層麵,無論在哪一層麵,教師所在團隊的負責人都有很大的話語權,這就關(guan) 涉到“大樹底下好乘涼”和“大樹底下不長草”這兩(liang) 個(ge) 問題。與(yu) 會(hui) 者在討論中認為(wei) ,有組織科研在評估考核時要充分借鑒之前的經驗,在評估考核上采取更有效的策略,如此才能發揮團隊成員的積極性。
二是有組織科研如何破局“卡脖子”。比如最近一段時間各個(ge) 學校都上了很多集成電路的人才培養(yang) 項目,覆蓋本科生和研究生層麵,還有本碩博貫通的項目,但是如果說教授不會(hui) 做芯片,我們(men) 的產(chan) 業(ye) 界也沒攻克,這些項目怎麽(me) 樣培養(yang) 人才呢?與(yu) 會(hui) 者在討論中認為(wei) ,這些前沿科技的基礎理論和基本原理,相關(guan) 學科的導師、教授是掌握的,可以帶著學生學習(xi) ,還有現在一些學校圍繞項目在教研設備上投入很大,為(wei) 學習(xi) 和攻關(guan) 提供了更好的平台,值得期待。另外,我們(men) 需要看到任何科研攻關(guan) 都需要時日,需要過程,比如我國台灣的芯片,荷蘭(lan) 愛因霍溫的光刻技術,都是積累了許多年才破繭而出。值得一提的是,海外在前沿科技上取得的進步基本上都是產(chan) 學研密切合作的成果,因此我們(men) 在有組織科研中要特別注意發揮學校和企業(ye) 雙方的優(you) 勢,尤其是產(chan) 業(ye) 界在應用場景上的優(you) 勢,要把最新的技術場景應用產(chan) 品作為(wei) 教學案例放到教學裏麵去。
三是人文社科類高校怎麽(me) 進行有組織科研。人文社科大部分學科不需要做實驗,不需要實驗室,還有些研究是純個(ge) 人的,也不需要團隊,與(yu) 會(hui) 者在討論中認為(wei) ,有組織科研,不是“一刀切”,要求所有人都去搞有組織科研,而要從(cong) 學科特色出發。但需要強調的是,人文社科類高校在有組織科研中好大有用武之地,比如像敦煌學這樣的冷門絕學,就需要有組織科研來保證其傳(chuan) 承,考古學更是需要有組織科研。至於(yu) 一些社會(hui) 科學學科,比如礦業(ye) 礦區的研究中,礦業(ye) 法治需要法學的加入,礦區共同富裕需要經濟學、管理學的加入,礦區的一些企業(ye) 的教育需要思政的融入,等等。
四是有組織科研中,什麽(me) 樣的人是聯動高校和企業(ye) 產(chan) 教融合的合適人選。來自高校的與(yu) 會(hui) 者認為(wei) 這樣的人既要懂科技和產(chan) 業(ye) 前沿,又要有管理能力,來自企業(ye) 的與(yu) 會(hui) 者認為(wei) 高校可以借鑒企業(ye) 項目經理進行項目管理的方式,項目經理是懂技術的管理者,而項目管理其實是一個(ge) 專(zhuan) 門的學問,高校可尋求那些在這方麵有意願的教師,來對他們(men) 在這方麵進行專(zhuan) 門的培養(yang) 。
五是有組織科研中各個(ge) 成員是否享有同等的話語權。與(yu) 會(hui) 者在討論中認為(wei) ,科研體(ti) 係也存在大樹底下不長草,大樹底下好乘涼的現象,在一個(ge) 科研組織內(nei) 部,教研人員是來自“雙一流”高校還是非“雙一流”高校、來自東(dong) 部高校還是中西部高校,都可能存在話語權不同的現象,這在有組織科研中尤其需要得到重視。有組織科研就是要打破一些慣習(xi) ,不問來曆,不問出處,平等交流,讓才能和責任相匹配。
六是高職院校在有組織科研中有用武之地嗎。與(yu) 會(hui) 者在討論中認為(wei) ,高職院校都有麵向企業(ye) 行業(ye) 的使命責任,當前產(chan) 業(ye) 工人中的高技術人員是比較缺乏的,事實上許多科研成果在最後成為(wei) 產(chan) 品的時候需要高技術人員的操作,高職院校培養(yang) 出精準執行科研成果的高技術人員,也是我國科技自立自強的關(guan) 鍵一環。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