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城市群探路“氫能” 燃料電池汽車迎利好
隨著“雙碳”戰略的實施,我國氫能產(chan) 業(ye) 發展駛入“快車道”,以燃料電池汽車為(wei) 代表的交通領域成為(wei) 重要突破口。《經濟參考報》記者近日采訪了解到,當前我國五大燃料電池汽車示範城市群建設加快推進,核心技術不斷突破,氫能產(chan) 業(ye) 鏈逐步完善。一係列利好之下,國內(nei) 燃料電池汽車交付、投運迎來密集期。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氫能產(chan) 業(ye) 尚處於(yu) 起步階段,還須從(cong) 基礎設施建設等多方麵發力。
燃料電池汽車密集投運
每天,上海石油青衛油氫合建站都會(hui) 迎來一批特殊的“綠牌車”,這便是近日投入運營的全國首批燃料電池網約車。這批車目前僅(jin) 80輛,以虹橋機場為(wei) 中心運行,年末有望增至200輛。
這是我國氫能應用加快落地的一個(ge) 縮影。2021年8月,五部委聯合發布《關(guan) 於(yu) 啟動燃料電池汽車示範應用工作的通知》,同意北京、上海和廣東(dong) 報送的城市群啟動實施燃料電池汽車示範應用。2021年12月,河南和河北燃料電池汽車示範城市群相繼獲批,全國形成了“3+2”燃料電池汽車示範格局。
作為(wei) 京津冀燃料電池汽車示範城市群的牽頭城市,北京市打造的大興(xing) 國際氫能示範區起步區於(yu) 今年3月建成投運。目前,南區一期項目也已啟動建設,預計今年內(nei) 建成,擴充園區測試、廠房、辦公空間。示範區二期、三期正在同步規劃設計中,為(wei) 後續項目落地提供空間保障。
“我們(men) 從(cong) 專(zhuan) 項政策、產(chan) 業(ye) 聯盟、第三方檢測認證平台、標準製定等各方麵,為(wei) 氫能產(chan) 業(ye) 打造一個(ge) 完善的生態鏈。” 北京大興(xing) 區經濟和信息化局副局長任娟娟介紹說,目前京津冀城市群整體(ti) 推廣的燃料電池汽車超1000輛,大興(xing) 區已經推廣近600輛,涵蓋旅遊大巴、清掃車、重卡等多種應用場景。
根據高工產(chan) 研氫電研究所(GGII)發布的《燃料電池汽車數據庫》,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即國家燃料電池汽車示範城市群啟動的第一年,五大示範群燃料電池汽車累計上牌銷量為(wei) 2590輛。
川財證券報告指出,在各地政策穩步推進的背景下,國內(nei) 燃料電池汽車交付、投運迎來密集期,2022年第三季度共計1346輛燃料電池汽車交付使用,其中五大示範城市群共投放超1000輛。整車作為(wei) 現階段氫能應用中較為(wei) 成熟的領域,其產(chan) 業(ye) 效應正逐步顯現。
從(cong) 中國汽車工業(ye) 協會(hui) 數據來看,燃料電池汽車產(chan) 銷量也延續高增長態勢。2022年9月燃料電池汽車產(chan) 銷分別完成183輛和202輛,同比分別增長18.1%和16.8%。1至9月燃料電池汽車產(chan) 銷均完成0.2萬(wan) 輛,同比分別增長1.7倍和1.3倍。
核心技術加快突破
除了政策支持,核心技術加快突破是氫燃料電池汽車加快示範運營的重要支撐之一。
北京大興(xing) 國際氫能示範區北側(ce) ,北京億(yi) 華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生產(chan) 車間裏,年產(chan) 3000台氫能發動機的生產(chan) 線上,幾位工人正在進行精密零件的組裝,通過手中的智能電動擰緊槍,實時監測扭矩和角度,避免返工情況發生。而旁邊的通道上,地麵標著無數個(ge) 小二維碼,機器人來回穿梭,它們(men) 通過激光、視覺等導航定位等技術,可以準確地把零件“送貨上門”。
“我們(men) 目前已經形成了以燃料電池係統為(wei) 核心的綜合一體(ti) 化氫能產(chan) 業(ye) 解決(jue) 方案,自主研發生產(chan) 的氫能發動機產(chan) 品功率覆蓋30千瓦到240千瓦。”北京億(yi) 華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產(chan) 部副部長鮑建鵬介紹說。
園區內(nei) 的另一家國內(nei) 氫能發動機研發製造企業(ye) ——北京穩力科技有限公司也通過自主研發,打造了一係列燃料電池產(chan) 品及其核心零部件,不僅(jin) 應用於(yu) 商用車和工程機械車輛領域,還拓展至移動電源、分布式發電站等非車用領域。
“我們(men) 燃料電池發動機技術已經比較成熟,規劃產(chan) 能是年產(chan) 2000套,而空氣壓縮機目前能達到2萬(wan) 台套的生產(chan) 量。”北京穩力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左琳琳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據了解,目前有139家企業(ye) 注冊(ce) 落地大興(xing) 國際氫能示範區,初步形成了完善的氫能產(chan) 業(ye) 體(ti) 係。“氫燃料電池八大核心零部件技術基本實現了國產(chan) 自主化,還在不斷迭代升級。”任娟娟透露。
包括左琳琳在內(nei) 的企業(ye) 人士也在實踐中感受到了這種變化,早些年,氫燃料電池汽車的關(guan) 鍵部件、關(guan) 鍵材料多是從(cong) 國外進口。現在,除了功率半導體(ti) 等一些產(chan) 品,公司采購的零部件基本都已實現了國產(chan) 化,供貨速度進一步加快,關(guan) 鍵原材料成本也持續下降。
基礎設施超前布局
作為(wei) 氫能產(chan) 業(ye) 鏈的關(guan) 鍵一環,基礎設施建設的作用也不容忽視。
大興(xing) 國際氫能示範區擁有全球日加氫量最大的海珀爾加氫站,共有8台加氫機、16把加氫槍,日加氫量可達4.8噸,每天大約有上百輛氫能車來此加氫。加氫站的氫氣還可通過管道直接輸送到麵積為(wei) 1500平方米的涉氫測試中心。
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截至6月底全國已建成加氫站超270座,約占全球總數的40%,位居世界第一。
不過,與(yu) 氫燃料電池汽車的推廣力度相比,氫能的補能保障仍存不足。“目前我們(men) 主要受限的是基礎設施,如果加氫站能夠跟得上的話,燃料電池會(hui) 迎來一個(ge) 爆發式的增長。” 左琳琳稱。
記者注意到,目前多地都出台了支持氫能產(chan) 業(ye) 發展的規劃,基礎設施建設是重點之一。例如,在近日舉(ju) 行的新聞發布會(hui) 上,上海市經濟信息化委副主任湯文侃透露,將出台加氫站專(zhuan) 項規劃,適度超前布局,2025年建成並投入使用各類加氫站超過70座,實現重點應用區域全覆蓋。
廣東(dong) “十四五”期間全省布局建設300座加氫站,其中示範城市群超200座。建設加氫站各級財政補貼最高可達500萬(wan) 元。北京對行政區域範圍內(nei) 建成(含改擴建)的加氫站,按照壓縮機12小時額定工作能力不少於(yu) 1000公斤和500公斤兩(liang) 檔分別給予500萬(wan) 元和200萬(wan) 元的定額建設補貼。
業(ye) 內(nei) 人士指出,氫能產(chan) 業(ye) 還處於(yu) 起步階段,技術、成本、基礎設施等製約發展的問題正在逐步改善,但要真正實現較大突破,預計在2025年後。畢馬威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康勇發布的報告顯示,氫能有望在交通運輸領域率先實現商業(ye) 化;綠色製氫、氫燃料電池關(guan) 鍵材料、加氫站設備國產(chan) 化將成為(wei) 氫能行業(ye) 熱門賽道;氫能區域產(chan) 業(ye) 布局快速形成。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