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高技能人才培養按下“快進鍵” 上百所專精特新產業學院將加快建設

發布時間:2022-10-27 09:22:00來源: 經濟參考報

  近年來,我國高技能人才數量大幅增長,但從(cong) 整個(ge) 就業(ye) 和經濟發展需求看總量仍然不足。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guan) 於(yu) 加強新時代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明確提出構建以行業(ye) 企業(ye) 為(wei) 主體(ti) 、職業(ye) 學校為(wei) 基礎、政府推動與(yu) 社會(hui) 支持相結合的高技能人才培養(yang) 體(ti) 係。

  為(wei) 充分發揮專(zhuan) 精特新企業(ye) 在促進教育資源優(you) 化配置等方麵的作用,探索創新產(chan) 教合作模式,工信部中小企業(ye) 發展促進中心啟動開展“專(zhuan) 精特新產(chan) 業(ye) 學院”建設工作。高技能人才培養(yang) 按下“快進鍵”。

  技能人才隊伍壯大

  在日前舉(ju) 行的2022年世界技能大賽特別賽芬蘭(lan) 賽區比賽中,我國選手奪得2枚金牌、1枚銀牌和1個(ge) 優(you) 勝獎。

  世界技能大賽被譽為(wei) “世界技能奧林匹克”,其競技水平代表了當今職業(ye) 技能發展的世界先進水平。截至目前,中國代表團在2022年世界技能大賽特別賽已完賽的項目中,獲得15枚金牌、3枚銀牌、3枚銅牌和5個(ge) 優(you) 勝獎。

  這隻是我國技能人才發展成就的一個(ge) 縮影。人社部數據顯示,我國技能人才特別是高技能人才隊伍不斷壯大,能力素質不斷提升。全國技能人才總量超過2億(yi) 人,高技能人才超過6000萬(wan) 人,技能人才占就業(ye) 人員總量的比例超過26%,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總量的比例達到30%。

  不過,從(cong) 整個(ge) 就業(ye) 和經濟發展需求看,我國高技能人才總量仍然不足。從(cong) 結構上看,高技能人才培養(yang) 與(yu) 產(chan) 業(ye) 發展結合不夠緊密,在先進製造業(ye) 、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及民生重點領域,出現一些“一技難求”的現象。

  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吳帥分析,從(cong) 我國技能人才隊伍結構來看,當前突出表現為(wei) “四多四少”:初級工多、高級工少,傳(chuan) 統技工多、現代型技工少,單一型技工多、複合型技工少,短訓速成的技工多、係統培養(yang) 的技工少。

  加快完善激勵機製

  “如何瞄準產(chan) 業(ye) 發展趨勢,加強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關(guan) 係到我國經濟結構調整和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能否順利實現,也關(guan) 係到經濟社會(hui) 發展大局。”中國勞動和社會(hui) 保障科學研究院職業(ye) 與(yu) 技能研究室副研究員陳玉傑表示。

  製定“十四五”職業(ye) 技能培訓規劃、技工教育“十四五”規劃,出台“技能中國行動”實施方案,實施職業(ye) 技能提升行動,全麵推行企業(ye) 新型學徒製,支持企業(ye) 大力開展人才評價(jia) 工作,完善技能人才評價(jia) 製度和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加快職業(ye) 教育和“雙師型”教師隊伍高質量發展,為(wei) 全麵提高複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yang) 質量提供強有力的師資支撐……有關(guan) 部門通過一係列措施加快完善政策體(ti) 係,加強技能人才隊伍建設。

  《關(guan) 於(yu) 加強新時代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提出,從(cong) 加大高技能人才培養(yang) 力度、完善技能導向的使用製度、建立技能人才職業(ye) 技能等級製度和多元化評價(jia) 機製、建立高技能人才表彰激勵機製、保障措施等方麵,加強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其中,強化激勵機製成為(wei) 重要一環,例如“健全高技能人才崗位使用機製”、“完善技能要素參與(yu) 分配製度”、“完善技能人才穩才留才引才機製”、“拓寬技能人才職業(ye) 發展通道”、“推行職業(ye) 技能等級認定”、“加大高技能人才表彰獎勵力度”、“健全高技能人才激勵機製”等。

  產(chan) 教融合走深走實

  陳玉傑表示,高技能人才培養(yang) 是一項係統工程,需要匯集各方資源,構建覆蓋全產(chan) 業(ye) 鏈、全職業(ye) 生涯的技能開發體(ti) 係。

  “企業(ye) 是創新主體(ti) 、用人主體(ti) ,在高技能人才工作方麵理應發揮主體(ti) 作用。目前企業(ye) 作用的有效發揮是一個(ge) 關(guan) 鍵問題,也是有待於(yu) 進一步解決(jue) 好的問題。”中國職工教育和職業(ye) 培訓協會(hui) 學術委員會(hui) 副主任崔秋立說。

  以中小企業(ye) 為(wei) 例。工信部中小企業(ye) 發展促進中心中小企業(ye) 人力資源發展研究所所長嵇峰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中小企業(ye) 沿著“專(zhuan) 精特新”道路不斷升級發展,對熟悉中小企業(ye) 特質和產(chan) 業(ye) 鏈特點的高素質應用型、複合型、創新型人才產(chan) 生大量需求,迫切需要同高校在產(chan) 業(ye) 人才培養(yang) 領域進行更深的對接與(yu) 合作。

  《關(guan) 於(yu) 加強新時代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也強調,構建以行業(ye) 企業(ye) 為(wei) 主體(ti) 、職業(ye) 學校為(wei) 基礎、政府推動與(yu) 社會(hui) 支持相結合的高技能人才培養(yang) 體(ti) 係。在這方麵,對於(yu) 發揮企業(ye) 主體(ti) 作用、創新培養(yang) 模式以及實現產(chan) 教融合等提出了要求。

  據嵇峰介紹,工信部中小企業(ye) 發展促進中心將在全國範圍分批遴選辦學基礎紮實、產(chan) 業(ye) 服務能力強的高校,聯合專(zhuan) 精特新企業(ye) 、關(guan) 鍵產(chan) 業(ye) 鏈重點龍頭企業(ye) 、地方(地市級以上)中小企業(ye) 中心、行業(ye) 協會(hui) 、產(chan) 業(ye) 園區等,依托學校優(you) 勢特色專(zhuan) 業(ye) ,共同建設100至150所專(zhuan) 精特新產(chan) 業(ye) 學院,搭建一批融科研教學、實踐實訓、創業(ye) 就業(ye) 、社會(hui) 服務等功能為(wei) 一體(ti) 的新型產(chan) 業(ye) 人才培養(yang) 載體(ti) ,探索構建產(chan) 教深度融合的新型人才培養(yang) 模式。

  《專(zhuan) 精特新產(chan) 業(ye) 學院建設指南(試行)》明確,堅持產(chan) 教融合,探索產(chan) 業(ye) 人才供給側(ce) 和產(chan) 業(ye) 需求側(ce) 深入對接的新型模式。在專(zhuan) 精特新企業(ye) 、關(guan) 鍵產(chan) 業(ye) 鏈重點龍頭企業(ye) 等主體(ti) 的參與(yu) 下,圍繞專(zhuan) 精特新產(chan) 業(ye) 學院建設,幫助高校打通相鄰專(zhuan) 業(ye) 間的壁壘,對照申報方向的產(chan) 業(ye) 鏈結構形成專(zhuan) 業(ye) 群,破除人才供給側(ce) 和產(chan) 業(ye) 需求側(ce) 間的“卡點”和“堵點”。

  “截至10月17日,已接到260餘(yu) 所高校、50餘(yu) 家企業(ye) 的電話谘詢,50多所高校正在撰寫(xie) 申報方案。”嵇峰說,工信部中小企業(ye) 發展促進中心正在完善專(zhuan) 精特新產(chan) 業(ye) 學院建設標準,預計將於(yu) 11月底開展首輪預建設單位的評審。2023年,工信部中小企業(ye) 發展促進中心將持續開展專(zhuan) 精特新產(chan) 業(ye) 學院後續批次的申報、遴選、建設工作。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