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作出詳解:我國將推行獨居、空巢等特困老人的探訪關愛服務
央廣網北京10月27日消息(記者王晶)全國將開展特困老人探訪關(guan) 愛服務、規範教育農(nong) 村紅娘群體(ti) 嚴(yan) 禁哄抬彩禮標準,以及將擴大婚姻登記“跨省通辦”試點範圍……民政部26日召開四季度新聞發布會(hui) ,透露了上述信息。
值得關(guan) 注的是,日前,民政部等十部門出台《關(guan) 於(yu) 開展特殊困難老年人探訪關(guan) 愛服務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要求建立探訪關(guan) 愛服務機製,通過定期上門入戶、電話視頻、遠程監測等方式,了解掌握特殊困難老年人居家生活情況,著力解決(jue) 老年人居家養(yang) 老困難或者幫助化解安全風險。
完善特殊困難老年人基礎數據庫 確定服務頻次
特殊困難老年人探訪關(guan) 愛服務是“十四五”時期在全國統籌推進的一項新的養(yang) 老服務項目。民政部養(yang) 老服務司李邦華副司長介紹,民政部等十部門出台的《意見》,對化解獨居、空巢、留守、失能、重殘、計劃生育特殊家庭等特殊困難老年人的居家養(yang) 老安全風險,更好滿足基本養(yang) 老服務需求,在探訪關(guan) 愛服務方麵作出了製度性安排。
一組官方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全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2.67億(yi) ,占總人口的18.9%。預計“十四五”時期,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總量將突破3億(yi) ,占比將超過20%,我國將進入中度老齡化,養(yang) 老服務已經成為(wei) 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重要內(nei) 容。
而在養(yang) 老服務體(ti) 係中,居家養(yang) 老是我國傳(chuan) 統養(yang) 老模式,也是絕大多數家庭和老年人的選擇意願。民政部方麵表示,據調查,我國空巢老年人占比目前已超過一半,部分大城市和農(nong) 村地區,空巢老年人比例甚至超過70%,大量老年人不與(yu) 子女或其他家人共同居住生活,麵臨(lin) 著居家養(yang) 老的許多生活不便或困難,甚至是安全風險隱患。
對此,民政部等十部門出台《意見》。“幫助特殊困難老年人在居家養(yang) 老中及時發現和排除安全風險,加強突發事件的應急救援。”李邦華稱。
具體(ti) 有何安排?據李邦華介紹,上述《意見》明確了探訪關(guan) 愛服務的工作內(nei) 涵,即探訪關(guan) 愛服務是政府主導,社會(hui) 共同參與(yu) ,通過定期上門入戶、電話視頻、遠程監測等方式,了解掌握特殊困難老年人居家生活情況,督促贍養(yang) 人、扶養(yang) 人履行贍養(yang) 、扶養(yang) 義(yi) 務,並根據實際需要提供政策宣傳(chuan) 講解、需求轉介和必要救援等服務的活動。
李邦華同時表示,《意見》結合目標任務和工作流程,提出了5項重點任務。其中包括建立探訪關(guan) 愛服務機製,要求以縣級行政區域為(wei) 單位,結合實際確定探訪關(guan) 愛服務對象和內(nei) 容,通過摸底排查,全麵掌握特殊困難老年人基本信息和接受探訪關(guan) 愛服務的意願等。
另外,充實探訪關(guan) 愛服務力量。《意見》要求發揮政府主導作用,指導各地創新社區、社會(hui) 組織、社會(hui) 工作者、社區誌願者、社會(hui) 慈善資源“五社聯動”機製,統籌基層政府、社會(hui) 、鄰裏社區、專(zhuan) 業(ye) 服務機構、老年人等各方力量,共同參與(yu) 探訪關(guan) 愛服務。
民政部方麵透露,提升探訪關(guan) 愛服務質量效率,研究製定探訪關(guan) 愛服務標準規範,合理確定服務頻次,建立完善全國特殊困難老年人基礎數據庫,鼓勵開發麵向老年人各種活動場景的技術應用等。
婚俗改革成效顯著:天價(jia) 彩禮、大操大辦、隨禮攀比等得到有效遏製
大操大辦少了,頒證儀(yi) 式多了;低俗婚鬧少了,喜事新辦多了;隨禮攀比少了,集體(ti) 婚禮多了……近一年多來,我國婚俗改革成效顯著。10月26日,民政部社會(hui) 事務司二級巡視員楊宗濤在發布會(hui) 上表示,一年多以來,通過村規民約、規範教育農(nong) 村紅娘嚴(yan) 禁哄抬彩禮標準等種種舉(ju) 措,天價(jia) 彩禮、大操大辦、隨禮攀比等不正之風得到有效遏製,下一步將繼續探索建立健全長效機製。
自2018年起,民政部將婚俗改革作為(wei) 一項重點工作加以推動。
2021年,民政部共確定了32個(ge) 全國婚俗改革實驗區,從(cong) 開展婚姻家庭輔導、倡導簡約適度婚俗禮儀(yi) 、培育文明向上婚俗文化、傳(chuan) 承良好家風家教四個(ge) 方麵入手,教育引導民眾(zhong) 樹立正確的婚戀觀、家庭觀,治理天價(jia) 彩禮等婚嫁陋習(xi) ,構建新型婚育文化。
記者了解到,在創新婚俗禮儀(yi) 方麵,婚俗改革實驗地區普遍開展了頒證服務,探索頒證式婚禮,建立地方領導、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社會(hui) 名人頒證製度,將頒證儀(yi) 式引入結婚登記流程並實現頒證常態化,以此提升新人對婚姻的神聖感和責任感,引導當事人用莊重的頒證儀(yi) 式代替大操大辦。
此外,各地普遍定期組織舉(ju) 辦集體(ti) 婚禮,有不少地方專(zhuan) 門設置室外集體(ti) 婚禮基地,在重要時間節點,針對不同群體(ti) 組織集體(ti) 婚禮,起到了很好的示範引領作用。如浙江省舟山市舉(ju) 辦的“海誓山盟”集體(ti) 婚禮、湖南省民政廳每年舉(ju) 辦的“國潮”集體(ti) 婚禮、河北省河間市每年定期舉(ju) 辦的“零彩禮婚禮”、山東(dong) 省青島市舉(ju) 辦的“結緣活力海洋之都愛在精彩宜人之城”文明實踐集體(ti) 婚禮等。
據介紹,許多地方還把婚姻登記機關(guan) 搬到了公園,在公園或婚姻登記機關(guan) 定期舉(ju) 辦集體(ti) 婚禮和頒證活動;不少地方還簡化傳(chuan) 統婚禮儀(yi) 式,創新推出符合新時代年輕人需求的婚禮形式,深受新婚當事人歡迎。
楊宗濤稱,民政部指導各地基層自治組織把抵製高價(jia) 彩禮、大操大辦等納入村規民約、居民公約,對彩禮的標準、婚宴的標準、隨禮標準、參加人數等作出規定;發揮農(nong) 村紅白理事會(hui) 在婚慶中的組織、引導和監督作用;發揮黨(dang) 員幹部、鄉(xiang) 賢在婚事操辦中的示範引領作用,規範教育農(nong) 村紅娘群體(ti) 嚴(yan) 禁哄抬彩禮標準。
將擴大婚姻登記“跨省通辦”試點範圍
10月26日,民政部辦公廳副主任、新聞發言人賈維周介紹,截至9月底,全國累計“跨省”辦理婚姻登記75514對。同時,民政部方麵透露,將擴大婚姻登記“跨省通辦”試點範圍,持續推動“為(wei) 愛減負”。
據悉,從(cong) 2021年6月1日起,民政部在部分地區進行婚姻登記“跨省通辦”試點工作。在遼寧、山東(dong) 、廣東(dong) 、重慶、四川實施結婚登記和離婚登記“跨省通辦”試點,在江蘇、河南、湖北武漢、陝西西安實施結婚登記“跨省通辦”試點。
試點啟動時,采取多種措施減少重婚、騙婚現象的發生。如指導各級婚姻登記機關(guan) 配置人臉識別、指紋采集比對、身份證讀卡器等技術設備。
賈維周介紹,持續做好婚姻登記“跨省通辦”試點,深化拓展婚俗改革。截至9月底,全國累計“跨省”辦理婚姻登記75514對。指導各地補充完善婚姻登記曆史數據,全麵提升婚姻登記檔案電子化和登記辦理智能化水平。
賈維周還提到,我國持續推動殘疾人兩(liang) 項補貼“跨省通辦”“全程網辦”等措施落實落地。截至9月底,殘疾人兩(liang) 項補貼製度已分別惠及困難殘疾人1176.4萬(wan) 人、重度殘疾人1534.8萬(wan) 人,受理全國兩(liang) 項補貼“跨省通辦”申請1386例,“全程網辦”申請10424例。指導22個(ge) 地區開展第二批康複輔助器具產(chan) 業(ye) 綜合創新試點,推動15個(ge) 省份建立基本型康複輔助器具配置補貼製度,惠及870萬(wan) 人。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