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數字職業種類明顯增長 還需多措並舉提升人才質量
適應產(chan) 業(ye) 發展,滿足實際需要
打造數字技能人才的“成長搖籃”
本報記者 高 喬(qiao)
打造數字技能人才的“成長搖籃”,已成為(wei) 中國高技術人才隊伍建設中的重要一環。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日前發布《關(guan) 於(yu) 加強新時代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提出,圍繞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實施提升全民數字素養(yang) 與(yu) 技能行動,建立一批數字技能人才培養(yang) 試驗區,打造一批數字素養(yang) 與(yu) 技能提升培訓基地,舉(ju) 辦全民數字素養(yang) 與(yu) 技能提升活動,實施數字教育培訓資源開放共享行動。
數字職業(ye) 種類增長
數據分析處理工程技術人員、數字出版編輯、數字化解決(jue) 方案設計師、數字孿生應用技術員……在近期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ye) 分類大典(2022年版)》中,首次標識的97個(ge) 數字職業(ye) 讓人耳目一新。記者了解到,新增的數字職業(ye) 數量占本次修訂新增職業(ye) 數的61%,占職業(ye) 總數的6%。數字職業(ye) 種類的明顯增長,折射出中國數字經濟快速發展的趨勢,也反映了新業(ye) 態對人才素養(yang) 的新需求。
“中國數字經濟正處於(yu) 快速發展階段,全國各地大力推動數字化轉型,大數據、人工智能、雲(yun) 計算、區塊鏈等新技術領域人才需求十分旺盛,對從(cong) 業(ye) 者的知識、素養(yang) 和數字技能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國網絡空間研究院院長夏學平說。
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人力資源市場與(yu) 流動管理研究室主任田永坡認為(wei) ,目前,數字領域的科技創新、技術應用需要大量科學家、工程師、技能人才等加以支撐。另外,數字產(chan) 業(ye) 發展還催生了一些新職業(ye) ,需要大力發展數字技能教育、提升勞動者數字技能,這是適應數字經濟發展和產(chan) 業(ye) 升級的必然要求。
數字技能也需“練兵場”
在日前舉(ju) 行的第二屆福建省機器人焊接技能大賽現場,參賽選手全神貫注地完善軟件編程、設置參數、設計機器人運動軌跡、瞄準機器人機械手位置、控製機器人按照既定軌跡焊接試件……來自福建省各地市的22名選手,經過5天的緊張培訓,在比賽中展現各自的機器人焊接技術“絕活”。
在浙江省溫州市,40歲的周鳳芽通過溫州技師學院的數字媒體(ti) 專(zhuan) 業(ye) 培訓,係統學習(xi) 了海報設計相關(guan) 數字技能。此後,周鳳芽不僅(jin) 在各類職業(ye) 技能大賽中獲獎,還在政府支持下開辦了個(ge) 人工作室。
中國多地舉(ju) 辦這樣的數字技能競賽和培訓活動,為(wei) 培育各類數字技能人才提供“練兵場”。溫州技師學院開設電子商務、流媒體(ti) 運營師、短視頻製作、新媒體(ti) 營銷等專(zhuan) 業(ye) ,為(wei) 當地產(chan) 業(ye) 的數字化轉型“精準”輸送人才;廣東(dong) 粵東(dong) 技師學院推出電子商務專(zhuan) 業(ye) 崗位數字技能培訓,為(wei) 粵東(dong) 地區電商行業(ye) 提供專(zhuan) 業(ye) 技術人才;重慶市職業(ye) 技能公共實訓中心開辦人工智能訓練師新職業(ye) 師資班,探索建設“智能+技能”數字技能人才培養(yang) 試驗區……因應數字產(chan) 業(ye) 發展對數字技能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多地通過多種方式探索人才培養(yang) 途徑。
為(wei) 推動數字技能人才培養(yang) 體(ti) 係建設,中國各級政府相繼出台各類鼓勵政策。人力資源和社會(hui) 保障部2021年相繼發布《提升全民數字技能工作方案》《關(guan) 於(yu) 加強新職業(ye) 培訓工作的通知》,國家網信辦、教育部、工信部、人社部今年聯合印發《2022年提升全民數字素養(yang) 與(yu) 技能工作要點》。田永坡認為(wei) ,麵對數字經濟快速發展的實踐,中國給予高度重視並出台了相對係統的政策和措施。相關(guan) 政策對數字經濟發展的人才需求及其在就業(ye) 領域的影響進行了回應。
多措並舉(ju) 提升人才質量
隨著企業(ye) 智能化、數字化轉型進程加快,江蘇東(dong) 方盛虹股份有限公司數智化部總經理溫智惠最近遇上了一些招聘難題。“公司進行工業(ye) 互聯網平台建設,需要很多信息化專(zhuan) 業(ye) 工程師。目前數智化部招聘主要集中在數據分析師、開發工程師和信息安全專(zhuan) 業(ye) 人才等,這些崗位需要一定的經驗,但由於(yu) 高校類似專(zhuan) 業(ye) 畢業(ye) 生很少,即便有一些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與(yu) 日新月異的數字技術需求相比還是有差距。”溫智惠說。
業(ye) 內(nei) 人士指出,中國數字化人才缺口較大,伴隨全行業(ye) 的數字化推進,需要更為(wei) 廣泛的數字化人才引入。數字技能人才缺口大、數字產(chan) 業(ye) 崗位需求與(yu) 數字技能人才素質不匹配、企業(ye) 數字化轉型缺乏專(zhuan) 業(ye) 對口人才、數字產(chan) 業(ye) 從(cong) 業(ye) 者技能有待提升等問題製約著數字產(chan) 業(ye) 的縱深發展。
中國勞動和社會(hui) 保障科學研究院人力資源研究室副主任田大洲表示,麵對中國數字產(chan) 業(ye) 就業(ye) 結構性矛盾和數字人才短缺等問題,要強化就業(ye) 導向,著眼於(yu) 企業(ye) 發展需要,開展大規模職業(ye) 技能培訓,構建係統完備的技術技能人才培養(yang) 體(ti) 係;瞄準技術變革和產(chan) 業(ye) 優(you) 化升級的方向,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yu) 產(chan) 業(ye) 鏈、創新鏈有效銜接,適度加快職業(ye) 院校專(zhuan) 業(ye) 和人才培養(yang) 能力升級換代,提升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培養(yang) 質量;應多渠道籌集資金加大投入,加快培養(yang) 適應產(chan) 業(ye) 發展和企業(ye) 崗位實際需要的創新型、技能型、應用型人才,廣泛開展職業(ye) 技能競賽活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