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開放是增進共同福祉最佳方式

發布時間:2022-11-07 10:00:00來源: 經濟日報

  當前,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單邊主義(yi) 、保護主義(yi) 抬頭,世界開放處在十字路口。11月5日,《世界開放報告2022》在第五屆虹橋國際經濟論壇上發布。這份論壇旗艦報告顯示,世界開放總體(ti) 呈下降態勢,尤其七國集團(G7)等發達經濟體(ti) 開放度近年來持續縮小。

  博鼇亞(ya) 洲論壇副理事長周小川表示,一段時間以來,一些國家實行“脫鉤斷鏈”,構築“小院高牆”,形成了全球開放負能量。國際社會(hui) 普遍擔憂,這樣下去,世界經濟勢必會(hui) 從(cong) “局部脫鉤”滑向相互隔絕的“兩(liang) 個(ge) 平行市場”。

  “脫鉤”看似實現了某種意義(yi) 上的安全,實則增加了另外維度上的不安全。世界貿易組織原副總幹事易小準指出,逆全球化對消費者來說代價(jia) 高昂,當前全球範圍內(nei) 高企的通貨膨脹,某種程度上正是去全球化帶來的成本。

  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林毅夫認為(wei) ,發達國家將內(nei) 部矛盾歸咎於(yu) 經濟全球化,無疑是尋找替罪羔羊。在他看來,出現逆全球化的主要原因是發達國家內(nei) 部存在不少問題。例如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後,這些國家沒有進行必要的結構性改革,國內(nei) 經濟發展受阻,民眾(zhong) 收入水平提高有限,就業(ye) 出現問題。此外,長期存在的收入分配差距問題未能得到解決(jue) ,也造成其國內(nei) 不少尖銳矛盾。

  雖然經濟全球化遇到一些阻礙,但開放合作仍然是曆史潮流,互利共贏依然是人心所向。

  世界貿易組織副總幹事張向晨表示,全球經貿開放趨勢尚未發生根本性轉折。“我們(men) 觀察到,各國在不同領域呈現出新的開放趨勢,越來越多國家在應對氣候變化、適應數字經濟轉型等新問題上持更加開放的態度,願意通過國際合作解決(jue) 問題。”張向晨說。

  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世界經濟與(yu) 政治研究所所長張宇燕說,推動世界開放的新生力量已經萌芽,並在茁壯成長。今年6月份,世界貿易組織第12屆部長級會(hui) 議達成一攬子協議,為(wei) 世界經濟複蘇注入強勁暖流。今年1月1日《區域全麵經濟夥(huo) 伴關(guan) 係協定》(RCEP)正式生效,發出了反對單邊主義(yi) 和貿易保護主義(yi) 、支持自由貿易和維護多邊貿易體(ti) 製的積極信號。同時,數字與(yu) 綠色領域正釋放推動世界開放的新動力,有助於(yu) 做大世界“蛋糕”,惠及世界更多國家和人民。

  報告顯示,中國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成效顯著,開放指數從(cong) 2012年的0.7107提升至2020年的0.7507,提高了5.6%,排名從(cong) 第47位提升至第39位,成為(wei) 推動經濟全球化的重要力量。

  “克服全球性挑戰需要真正的全球合作,中國始終堅定不移地對外開放,為(wei) 國際社會(hui) 提供更多公共產(chan) 品與(yu) 國際合作平台,為(wei) 完善全球治理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虹橋國際經濟論壇研究中心理事長顧學明說。

  倫(lun) 敦政治經濟學院教授、201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裏斯托弗·皮薩裏德斯表示,開放是增進共同福祉的最佳方式,一個(ge) 社會(hui) 良性互動、文化交流互鑒、經濟開放發展、思想活躍碰撞、人們(men) 自由流動的世界,必將優(you) 於(yu) 一個(ge) 自我封閉、彼此分割的世界。

  周小川表示,世界開放要邁出新步伐,需要更多國際共識,需要大國率先垂範,需要更多協同行動。全球性問題必須全球解決(jue) ,各國隻有擴大開放合作,既“做大”蛋糕,又“分好”蛋糕,才能推動互利共贏。(孫昌嶽)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