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集市”在線上 農民借網致富妙招多
互聯網平台在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方麵起到重要作用,促進農(nong) 產(chan) 品實現品牌化,提高農(nong) 產(chan) 品市場供需匹配度,推動更多農(nong) 產(chan) 品賣出好價(jia) 錢。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發展鄉(xiang) 村特色產(chan) 業(ye) ,拓寬農(nong) 民增收致富渠道。如今,既要賣農(nong) 產(chan) 品,也要展示農(nong) 產(chan) 品的生長過程,直播、短視頻成了鄉(xiang) 村振興(xing) “新農(nong) 具”。有專(zhuan) 家表示,電商、直播等平台直連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者和消費者,助推農(nong) 產(chan) 品擴大市場規模及銷量,使大量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可視化”,讓中國鄉(xiang) 村風土人情“被看見”,為(wei) 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發展、農(nong) 民就業(ye) 及收入拓展新空間。
“新集市”在線上
遼寧盤錦大米、山東(dong) 青島大蝦、福建平和蜜柚、陝西周至獼猴桃、四川西昌“陽光玫瑰”葡萄……電商平台拚多多9月1日至11月30日上線“多多豐(feng) 收館”,投入50億(yi) 惠農(nong) 消費補貼,補貼種類包括米麵糧油、肉禽蛋奶、蔬菜水果等,涵蓋30萬(wan) 戶商家、超50萬(wan) 款優(you) 質農(nong) 產(chan) 品。“我經常在拚多多下單買(mai) 水果,價(jia) 格很實惠,新鮮又好吃,可以說物美價(jia) 廉,我自己覺得好也分享給親(qin) 友,柚子、獼猴桃等已經回購多次了。”北京市民朱女士說。
“抖音電商平台裏豐(feng) 富的鄉(xiang) 村類短視頻和直播內(nei) 容,生動展示了農(nong) 特產(chan) 風味及原產(chan) 地風貌,吸引更多有需求的消費者下單購買(mai) 。”抖音電商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抖音電商已助力超過28.3億(yi) 單農(nong) 特產(chan) 品銷往大江南北,平台“三農(nong) ”電商相關(guan) 短視頻播放量超過2873億(yi) 次,電商直播間裏講解農(nong) 產(chan) 品的時長累計超過3000萬(wan) 小時。
快手日前發布的《2022年中國農(nong) 民豐(feng) 收節快手農(nong) 產(chan) 品消費趨勢報告》顯示,在助農(nong) 直播的推動下,中國湧現出山東(dong) 臨(lin) 沂等一批特色的“農(nong) 產(chan) 品帶貨之城”,不僅(jin) 加速了農(nong) 產(chan) 品的流通,帶動農(nong) 民致富,也豐(feng) 富了城市農(nong) 產(chan) 品供給,讓優(you) 質農(nong) 貨走入更多家庭,種子種苗銷量走俏等農(nong) 產(chan) 品新消費趨勢也引發關(guan) 注。
商務部電子商務司相關(guan) 負責人日前表示,農(nong) 產(chan) 品網絡零售增長顯著,今年前三季度,中國農(nong) 村網絡零售額達14978.5億(yi) 元,同比增長3.6%,中國農(nong) 產(chan) 品網絡零售額3745.1億(yi) 元,同比增長8.8%。專(zhuan) 家認為(wei) ,互聯網減少時空限製,讓供需之間精準匹配,解決(jue) 市場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同時降低了銷售渠道的門檻。以往,農(nong) 產(chan) 品銷售是農(nong) 民比較頭疼的環節,常有好產(chan) 品賣不上好價(jia) 錢、小農(nong) 戶難以對接大市場的情況。如今,各類電商的觸角延伸到鄉(xiang) 村的千家萬(wan) 戶,極大縮短了農(nong) 產(chan) 品與(yu) 市場的距離,線上“新集市”使得一批批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走出“深山”、走俏全國。
“新農(nong) 人”當主播
在湖北省羅田縣,燕窩灣村第一書(shu) 記徐誌新做起了助農(nong) 主播,推廣羅田板栗、茶葉等農(nong) 產(chan) 品,月銷600多萬(wan) 元;在福建省屏南縣,95後田小宇通過直播賣菌菇,帶動其他菌菇種植戶收入翻番;在四川省瀘州市,村民吳秋月擅長拍攝視頻,將一塊小小高山蘿卜幹做到月銷10多萬(wan) 斤;在內(nei) 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小夥(huo) 子“太平”經常拍攝烏(wu) 拉蓋大草原的遼闊風光和牛肉幹的製作過程,他賣的牛肉幹受歡迎,年銷售額數百萬(wan) 元……在“新農(nong) 人”的努力下,農(nong) 貨的銷路拓得更寬廣。
據了解,90後已經成為(wei) 電商“三農(nong) ”帶貨達人裏的主力軍(jun) 。為(wei) 助推區域農(nong) 產(chan) 品品牌的發展,電商平台的“山貨上頭條”助農(nong) 項目深入福建、湖北、四川、廣西、雲(yun) 南等地,對多地“新農(nong) 人”和農(nong) 貨商家開展了電商帶貨培訓,並建立長期運營扶助模式,讓他們(men) 成為(wei) 連接農(nong) 特產(chan) 品和全國消費者的重要紐帶,有效提升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的市場關(guan) 注度。
有網友說,今天的短視頻平台不隻是農(nong) 產(chan) 品集散市場,還是農(nong) 業(ye) 學習(xi) 平台,成為(wei) 農(nong) 民“學技術”的重要渠道。“怎麽(me) 施肥作物才能長得好”“獼猴桃種苗怎麽(me) 培育”……在短視頻平台,有全國各地的農(nong) 業(ye) 技術專(zhuan) 家講授實用的農(nong) 技知識。例如,有著近20年蘋果種植經驗的農(nong) 業(ye) 專(zhuan) 家陳厚武,2018年開始在短視頻平台教農(nong) 民種植蘋果,幾年時間裏,粉絲(si) 量超過60萬(wan) ,大批農(nong) 民通過他的線上指導,使自家蘋果產(chan) 量、質量大幅提升。
無論是拉動農(nong) 產(chan) 品供需的消費力,還是提升農(nong) 產(chan) 品質量的生產(chan) 力,直播、短視頻正推動數字經濟的發展紅利向農(nong) 村地區延伸。隻有培養(yang) 出更多既懂得生產(chan) 優(you) 質農(nong) 貨又了解消費者需求的“新農(nong) 人”,才能讓農(nong) 產(chan) 品銷售“叫好又叫座”。中國農(nong) 業(ye) 科學院農(nong) 業(ye) 經濟與(yu) 發展研究所研究員孫東(dong) 升說,“直播+短視頻”通過供給來創造、刺激需求,短視頻新業(ye) 態的實踐,進一步提高農(nong) 民的就業(ye) 質量,增強他們(men) 創業(ye) 、就業(ye) 的靈活性,也實現農(nong) 產(chan) 品優(you) 質優(you) 價(jia) 的產(chan) 銷對接。
新農(nong) 村活力足
以電商為(wei) 代表的數字化服務,帶來城鄉(xiang) 雙向消費交流互動,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農(nong) 村經濟注入新動力。近年來,政府、企業(ye) 等多方參與(yu) 農(nong) 村市場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優(you) 化傳(chuan) 統農(nong) 產(chan) 品供應鏈模式,助力農(nong) 產(chan) 品向外地銷售。各大電商平台將物流、供應鏈等不斷向下延伸,通過技術輸出、品牌賦能、渠道拓展等措施,有效促進農(nong) 產(chan) 品上行。
專(zhuan) 家指出,在數字鄉(xiang) 村建設中,還有許多“硬件”和“軟件”短板待補。例如,要推動數字技術和農(nong) 業(ye) 結合,加快中國農(nong) 業(ye) 轉型升級,並將農(nong) 業(ye) 和電商物流體(ti) 係對接,打造更完備的農(nong) 產(chan) 品供應鏈體(ti) 係;加強數字鄉(xiang) 村建設還需要解決(jue) 基礎設施、農(nong) 機裝備、信息係統、數據資源難以互聯互通等問題,助力推動鄉(xiang) 村生產(chan) 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數字化轉型。
國家網信辦、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工業(ye) 和信息化部、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等四部門9月公布的《數字鄉(xiang) 村標準體(ti) 係建設指南》提出,在農(nong) 業(ye) 信息化標準建設方麵,重點開展智慧種植標準、智慧畜牧標準、智慧漁業(ye) 標準的研製;在農(nong) 村電商標準建設方麵,重點開展農(nong) 產(chan) 品電商倉(cang) 儲(chu) 物流數字化標準、農(nong) 產(chan) 品電商交易標準、農(nong) 產(chan) 品電商數字化質量認證標準、農(nong) 產(chan) 品冷鏈標準的研製。
“要提高農(nong) 村物流的配送水平,進一步實現低成本、高效率的配送,滿足農(nong) 民的生產(chan) 、銷售及消費需求。還要提升農(nong) 產(chan) 品標準化、多元化、品牌化水平,讓廣大農(nong) 民從(cong) 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中獲益,通過就業(ye) 帶動增收,進而提高生活品質。”業(ye) 內(nei) 人士建議,加快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在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經營管理中的運用,完善農(nong) 產(chan) 品安全追溯監管體(ti) 係;提升農(nong) 產(chan) 品物流配送、分揀加工等電商基礎設施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建立智慧農(nong) 業(ye) 供應鏈體(ti) 係;培育更多優(you) 質農(nong) 產(chan) 品品牌,進一步支持農(nong) 村特色產(chan) 業(ye) 品質化、品牌化發展模式。
李雪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