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中式裙褂老字號:一針一線皆美意

發布時間:2022-11-07 10:01:00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

  新華社香港11月6日電(記者陸敏)剪刀在綢緞上劃開,發出嘶嘶碎響,脖子上掛著皮尺的劉師傅戴著老花鏡,小心翼翼地沿著粉線剪裁。紅色的綢緞中央繡著一對金色龍鳳,在祥雲(yun) 中呼之欲出。

  這是一件正在趕製中的傳(chuan) 統中式裙褂式樣的新娘嫁衣,“褂”是指上身的對襟外套,“裙”則是指下身長裙。手工製作這樣一件描龍繡鳳的嫁衣,要曆經數十道工序,最簡單的款式也要耗時四五個(ge) 月才能完成。

  在香港,像這樣堅持用傳(chuan) 統手藝製作中式嫁衣的店鋪如今不超過5家。歲月如潮,百年中式禮服老店冠南華,依然在用看似最“笨”的方式向傳(chuan) 統致敬。

  刺繡最難最費時

  走進老店位於(yu) 九龍街頭的店鋪,宛如走進一個(ge) 小型婚慶用品博物館。衣架上掛著各式新娘裙褂、新郎馬褂、旗袍等,櫥窗裏有繡花鞋、龍鳳掛件、新娘傘(san) 等配飾,還有枕頭、坐墊等婚嫁用品陳列,牆上貼著大紅的喜字。

  “中國人講究好意頭,結婚是人生大喜,更是講究。女子出嫁以裙褂為(wei) 主要禮服,‘裙’與(yu) ‘群’諧音,寓意兒(er) 女成群。裙褂上多繡有龍鳳花鳥等吉祥圖案,在廣東(dong) 話中‘呈祥’與(yu) ‘情長’諧音,代表著龍鳳呈祥、永結同心的祝福。”老店第三代傳(chuan) 人林卓怡說。

  “嫁衣上繡的五隻蝙蝠,寓意‘五福臨(lin) 門’。”林卓怡指點著說,“這件新娘褂在襟前中央部分繡有兩(liang) 條彩帶,這叫‘子孫帶’,象征著子孫滿堂。”

  製作裙褂需要經過設計圖案、剪裁、刺繡、縫製等數十道工序,全部由手工完成。劉師傅從(cong) 事製衣這一行當超過50年,問起中式裙褂與(yu) 西式服裝製作上的不同,他笑言,“完全是兩(liang) 個(ge) 科目”。

  他指指桌上正在剪裁的兩(liang) 塊布料說:“拿裙褂來說,每一塊都有繡上去的立體(ti) 圖案,隻能一塊一塊地裁剪,費時費事。如果是西式服裝,隻要大小相同,可以一次完成。”

  新娘裙褂有褂皇、褂後、大五福、小五福等多種款式。走近一件褂皇細看,金銀絲(si) 線繡出的圖案細密紮實,飽滿生動,在燈光下璀璨奪目。製成這樣一件嫁衣,需要一年多的時間,其中最難也最費時的是刺繡。

  林卓怡說,為(wei) 確保每一件裙褂的圖案對稱流暢,光澤持久,“刺繡必須由同一位師傅完成,且手上不能有汗,否則會(hui) 讓金銀線氧化變色”。他們(men) 聘請的刺繡師傅都是從(cong) 業(ye) 幾十年的老師傅,目前主要集中在江蘇蘇州。

  中式裙褂的潮流變遷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是中式裙褂業(ye) 最興(xing) 盛的時期,當時冠南華有5家店鋪,員工常常加班加點,忙到深夜。時移世易,此後傳(chuan) 統裙褂逐漸被年輕人視為(wei) “落伍”,一度式微。

  潮流變遷的背後是觀念和審美的變化。“裙褂早期的款式主要是寬袍大袖,那時候的人希望新娘健壯能生養(yang) 。而現代新娘則喜歡款式修身,展現苗條身材。”林卓怡說,他們(men) 嚐試通過顏色、搭配、剪裁等,加入斜肩窄腰的時裝元素,對傳(chuan) 統裙褂加以改良,以契合年輕人的喜好。

  近些年,國潮升溫,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愛上傳(chuan) 統中式裙褂。“最明顯的變化是不少西式婚紗店都開始兼營中式裙褂了。”林卓怡說。

  中式婚慶文化代代相傳(chuan)

  隨著時代的變遷,香港傳(chuan) 統定親(qin) 迎親(qin) 的習(xi) 俗已簡化,婚禮著裝也是中西合璧。但在新娘過門當日,新人身著傳(chuan) 統中式禮服雙雙向長輩斟茶,仍是婚禮中不可或缺的重頭戲。

  而在一旁幫助新娘更衣、指導新人敬茶的就是大妗姐。在嶺南一帶婚嫁習(xi) 俗中,大妗姐是女方請來操持結婚禮儀(yi) 的主要人物。她們(men) 為(wei) 新娘梳洗打扮,指導新人傳(chuan) 統禮節及禁忌等。老店多年來堅持提供大妗姐服務,頗受歡迎。

  “大妗姐要具備禮儀(yi) 知識,考取相關(guan) 證書(shu) 才能上崗,還要長相和善、家庭和美。這也是一種祝福,讓新人可以沾沾她們(men) 的福氣。”林卓怡說。

  老店在自己的店鋪網頁上辟出專(zhuan) 欄,介紹中式婚禮禮儀(yi) 和中式禮服曆史。在林卓怡看來,這些禮儀(yi) 包括禮服的各種“講究”都蘊含著中國人的智慧,承載著滿滿的情意。這樣的傳(chuan) 統會(hui) 代代相傳(chuan) 。

  金秋時節是傳(chuan) 統的婚慶旺季,店裏最近接了一個(ge) 訂單,一位加拿大的華人女顧客一口氣為(wei) 自己的兩(liang) 個(ge) 兒(er) 子和未來的兒(er) 媳婦訂了四套中式禮服。

  “中式裙褂最早就是母親(qin) 為(wei) 女兒(er) 親(qin) 手縫製的嫁衣,一針一線都是長輩對兒(er) 女的美好祝福。”林卓怡說,中式禮服美在精工細作,更美在情深意長。

  林卓怡希望把百年老店做大做強,“把中國傳(chuan) 統婚慶文化傳(chuan) 播給更多的人”。(陸敏)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