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正步入中度老齡化社會 養老服務業拿什麽留住年輕人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來自民政部的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2.67億(yi) ,占總人口的18.9%,預計“十四五”時期,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總量將突破3億(yi) ,占比將超過20%,我國將進入中度老齡化。民政部養(yang) 老服務司副司長李邦華介紹,養(yang) 老服務已經成為(wei) 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重要內(nei) 容。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日前采訪了全國多所中職、高職院校及社會(hui) 興(xing) 辦、政府興(xing) 辦的養(yang) 老機構後發現,養(yang) 老服務行業(ye) 急需一批專(zhuan) 業(ye) 人才,而一些職業(ye) 發展的瓶頸,成為(wei) 阻擋高素質青年人才進入該領域的重要問題。
上海95後養(yang) 老護理員“落戶”,院長仍擔憂其跳槽
出生於(yu) 1996年的上海市楊浦區社會(hui) 福利院護理員王程,最近成為(wei) 上海“養(yang) 老護理員之光”,他幾乎被所有主流媒體(ti) 都采訪了一遍。
今年8月,他成為(wei) 首個(ge) 成功落戶上海的養(yang) 老護理員。他的成功落戶,成為(wei) 上海引入養(yang) 老護理人才的決(jue) 心象征。
王程在上海沒有買(mai) 房,所以戶口落在上海市楊浦區的社區公共戶上,他所供職的福利院,則為(wei) 他提供免費的住宿。
楊浦社會(hui) 福利院院長喬(qiao) 毅皓告訴記者,如果王程近期有成立小家庭的打算,福利院可以騰出一套獨立小屋供其夫妻居住,“我們(men) 也想要留下這批年輕人。”
隨著楊浦區民政局護理人才政策落地,以及市、區人社局人才引進政策的升級優(you) 化,王程落戶全程都是自行申報。
喬(qiao) 毅皓告訴記者,即便已經解決(jue) 了王程的落戶問題,但福利院仍沒有把握留下像他這樣的人才。
“養(yang) 老服務行業(ye) 亟須有生力量的加入。落戶隻是留住他們(men) 的一個(ge) 因素,我們(men) 還要想辦法把年輕人留在這個(ge) 行業(ye) 。”喬(qiao) 毅皓介紹,目前有兩(liang) 大因素阻礙青年群體(ti) 加入養(yang) 老行業(ye) :一是收入低、工作條件艱苦、工作內(nei) 容繁重、易受氣受委屈等;二是職業(ye) 上升路徑不明晰。
“職稱晉升體(ti) 係不完善,製約了一部分年輕人的發展。有的人即使畢業(ye) 入行了,過不了幾年也會(hui) 抽身離開。”喬(qiao) 毅皓說,要想讓年輕人留在養(yang) 老行業(ye) ,一要保持具有競爭(zheng) 力的薪酬福利,二要多為(wei) 年輕人提供培訓“充電”的機會(hui) ,三要下放權力讓年輕人在該領域施展才華。
王程曾在楊浦社會(hui) 福利院專(zhuan) 護區域工作過,那裏住著的都是躺在病床上的失能老人。他一個(ge) 人負責6名老人的日常生活起居。
他一早要給老人們(men) 刷牙、洗臉、擦身體(ti) 、穿衣服,還要為(wei) 他們(men) 準備早餐。每一個(ge) 老人家屬對早餐的要求都不一樣,有的要喝營養(yang) 奶粉、有的要把麥片打碎了攪拌、有的要吃營養(yang) 品。6個(ge) 老人中,通常有3個(ge) 人無法自己進食,王程要挨個(ge) 給他們(men) 喂飯。一天24個(ge) 小時,他每間隔2個(ge) 小時就要給老人們(men) 翻身,以防止他們(men) 因為(wei) 長期坐臥產(chan) 生褥瘡。
服務完老人,就該打掃房間了。王程要負責按照標準對房間進行消毒,為(wei) 老人清洗坐便器、坐便池。忙活到上午10點半,他又要開始為(wei) 老人準備午餐。
“真的非常辛苦。別說90後年輕人,就算是‘4050人員’(指處於(yu) 勞動年齡段中女40歲以上、男50歲以上的勞動者),也很難堅持下來。”王程說。
專(zhuan) 科生大一即被“搶訂”,養(yang) 老交叉學科受歡迎
養(yang) 老服務專(zhuan) 業(ye) 近年來呈現出越來越受報考者歡迎、越來越被企業(ye) 機構青睞的局麵。
以王程所在的湖南長沙民政職業(ye) 技術學院為(wei) 例,該校養(yang) 老服務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2000年設立至今,已經從(cong) 一個(ge) 第一誌願報考率隻有不到10%、每年隻招一個(ge) 班約30名學生的專(zhuan) 業(ye) ,變成了第一誌願報考率超過80%、錄取分數線超二本線、每年招收4個(ge) 班級的熱門專(zhuan) 業(ye) 。
即便在擴招情況下,養(yang) 老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的畢業(ye) 生仍然供不應求。
“像王程一樣,大部分學生在大一的時候就已經被企業(ye) 、機構、政府部門搶訂了。”湖南長沙民政職業(ye) 技術學院醫學院院長黃岩鬆介紹,根據國家最新出台的醫養(yang) 康養(yang) 相結合的養(yang) 老服務政策體(ti) 係建設要求,學校去年已經把專(zhuan) 業(ye) 改名為(wei) “智慧健康養(yang) 老”,學生除了要學習(xi) 基本的老人護理、活動策劃、養(yang) 老機構管理、老年醫學等知識外,還要掌握一定的計算機知識,以應對未來智慧養(yang) 老的行業(ye) 發展需要。
為(wei) 此,學校還建設了養(yang) 老專(zhuan) 業(ye) 的學科群,包含計算機、醫學、護理等多個(ge) 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進行複合人才的培養(yang) ,而不僅(jin) 僅(jin) 是培養(yang) 一名養(yang) 老護理員。”黃岩鬆說。
因此,養(yang) 老專(zhuan) 業(ye) 也被並入到該校的醫學院,而其他專(zhuan) 業(ye) 如商科、管理科中的不少學生,也會(hui) 選修養(yang) 老行業(ye) 課程。
上海、浙江是長沙民政職業(ye) 技術學院養(yang) 老專(zhuan) 業(ye) 的“訂單大戶”。其中,上海浦東(dong) 新區民政局已經與(yu) 該專(zhuan) 業(ye) 建立了10餘(yu) 年的訂單培養(yang) 合作,楊浦區近年來也成了該校的“訂單大戶”。
黃岩鬆介紹,浦東(dong) 目前七八十個(ge) 養(yang) 老機構裏,有將近三分之一的養(yang) 老院院長畢業(ye) 於(yu) 長沙民政職業(ye) 技術學院,“我們(men) 連續10多年,每年輸送二三十個(ge) 學生給浦東(dong) 。”
近年來,黃岩鬆明顯感受到養(yang) 老行業(ye) 人才的旺盛需求,“我們(men) 這個(ge) 專(zhuan) 業(ye) 原來是著名的‘調劑專(zhuan) 業(ye) ’,我2002年到校工作就負責這個(ge) 專(zhuan) 業(ye) ,想方設法打感情牌,把學生留在這個(ge) 專(zhuan) 業(ye) ,還要從(cong) 別的專(zhuan) 業(ye) 挖同學過來讀。”但近10年,黃岩鬆明顯感到養(yang) 老專(zhuan) 業(ye) 的“崛起”,“2015年王程入校時他的分數高出二本線6分,當時是非常優(you) 秀的生源了;而現在我們(men) 的學生普遍都要有二本線以上的分數,才考得進來。”
這所學校養(yang) 老專(zhuan) 業(ye) 約三分之一的學生是“上海訂單生”,畢業(ye) 後要到上海工作。“薪水不高,每月到手四五千元,但管吃管住,在上海還能生活。現在還有機會(hui) 落戶,我覺得還可以。”王程說。
民營機構為(wei) 留人給管理崗,公辦機構尚缺晉升通道
海南衛生健康職業(ye) 學院副院長、上海健康醫學院援瓊幹部陳榮鳳對近年來健康照護類人才的“需求熱潮”感受強烈。
以海南省為(wei) 例,該省把大健康產(chan) 業(ye) 作為(wei) 支柱產(chan) 業(ye) 重點發展後,省內(nei) 急缺護理類人才,因此2020年,由省衛健委出麵與(yu) 上海健康醫學院共建海南衛生健康職業(ye) 學院,專(zhuan) 門培養(yang) 相關(guan) 人才。
陳榮鳳也由此成為(wei) 一名援瓊幹部。她告訴記者,我國目前的“養(yang) 老護理員”無論是質量還是數量,都難以滿足行業(ye) 需求。從(cong) 數量上來看,仍有很多年輕人不願意從(cong) 事該行業(ye) 的工作;從(cong) 質量上看,“養(yang) 老護理”目前的服務水平仍停留在日常照護層麵,專(zhuan) 業(ye) 性不足。
“我們(men) 的護理員照護老人,有點流水線、機械化操作,無法給老人提供一對一的個(ge) 案定製服務。”陳榮鳳介紹,專(zhuan) 業(ye) 的養(yang) 老護理員要先懂得如何對老人的健康狀況進行評估,再給出個(ge) 性化的護理方案。以糖尿病老人的護理為(wei) 例,專(zhuan) 業(ye) 人士會(hui) 為(wei) 老人定製詳細的飲食計劃,具體(ti) 到每天吃什麽(me) ,每樣食物的進食順序、比例等,還要結合老人的飲食偏好。不僅(jin) 如此,專(zhuan) 業(ye) 人士還要對老人進行健康教育,讓老人達到“知、信、行統一”;而不是簡單一句話告訴老人“你要少吃甜品和水果”。
上海城建職業(ye) 學院健康與(yu) 社會(hui) 關(guan) 懷學院副院長楊蕾在大健康領域深耕多年。她告訴記者,盡管目前教育、民政、人社等部門都很支持智慧健康養(yang) 老服務與(yu) 管理專(zhuan) 業(ye) 的發展,但願意從(cong) 事相關(guan) 行業(ye) 工作的年輕人仍不算多,“都知道缺人,但確實也有職業(ye) 發展瓶頸”。
楊蕾介紹,一個(ge) 最大的問題是,養(yang) 老機構內(nei) 的養(yang) 老護理員收入低、缺少專(zhuan) 業(ye) 晉升通道。相比那些畢業(ye) 後去三甲醫院做護工的學生,養(yang) 老機構內(nei) 工作的學生收入要少一半左右。
“去知名三甲醫院做臨(lin) 床護工,畢業(ye) 2-3年後月收入可以達到稅後約1.7萬(wan) 元;而在養(yang) 老機構可能過不了萬(wan) 元。”楊蕾介紹,除了薪資,職業(ye) 技術能力提升也是一大壁壘。臨(lin) 床護工可以走衛生係統的技術成長路線,而養(yang) 老機構內(nei) 的養(yang) 老護理員,卻沒法走民政係統的技術成長路線。
養(yang) 老機構工作人員一般分為(wei) 專(zhuan) 業(ye) 技術、行政管理、工勤3個(ge) 方向的崗位,其中專(zhuan) 業(ye) 技術類崗位多由醫生、護士擔任,行政管理崗則是本科以上學曆人員的“天下”,養(yang) 老護理員多數隻能走工勤崗,“與(yu) ‘4050再就業(ye) 人員’一起做工勤崗,年輕人總不是太樂(le) 意。”
她介紹,目前學校畢業(ye) 生大多更願意去民營養(yang) 老機構工作,這些機構“留人用人”意識強烈,往往能給專(zhuan) 業(ye) 人才提供更快的晉升通道,“工作一兩(liang) 年,可以給到樓麵主管這樣的崗位”。
楊蕾認為(wei) ,要為(wei) 養(yang) 老行業(ye) 引入專(zhuan) 業(ye) 的青年護理人才,打通人才發展晉升通道,是重中之重。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燁捷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