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生產生活“綠色福利”
作者:韓晶(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民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我們(men) 要“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實施全麵節約戰略,推進各類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倡導綠色消費,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chan) 方式和生活方式”。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是解決(jue) 我國資源約束和環境壓力的基礎之策,也是實現高質量發展、構建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支撐。
近年來,我國先後出台了一係列重大決(jue) 策部署,綠色低碳發展取得了重大成就。但也應看到,我國現有的生產(chan) 生活方式與(yu) 綠色低碳發展仍存在較大差距,供給側(ce) 、需求側(ce) 都存在著一些製約綠色低碳發展的短板。
從(cong) 供給側(ce) 來看,我國產(chan) 業(ye) 結構偏重,能源結構偏煤,化石能源占比偏高,綠色低碳轉型的壓力大。受製於(yu) 不夠成熟的研發技術和較高的生產(chan) 成本,市場上綠色低碳產(chan) 品種類較少、價(jia) 格較高,低碳供給仍有巨大發展空間。
從(cong) 需求側(ce) 來看,很多消費者在衣、食、住、行、遊的日常生活中尚未形成健康、環保、適度的消費習(xi) 慣,對於(yu) 消費可能產(chan) 生的環境影響、代際成本等問題還認識不足,綠色低碳消費意識比較薄弱。
生產(chan) 生活方式綠色低碳轉型,是推動經濟社會(hui) 全麵低碳轉型的關(guan) 鍵。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汙染少是綠色低碳的生產(chan) 方式的鮮明特征。綠色低碳生產(chan) 可以在生產(chan) 過程中減汙降碳,還可通過增加綠色供給,為(wei) 產(chan) 業(ye) 鏈綠色化和消費綠色化提供支撐。在市場經濟中,消費者占據主導地位,生活方式綠色化會(hui) 促使企業(ye) 生產(chan) 綠色產(chan) 品以滿足消費需求,倒逼生產(chan) 方式實現綠色轉型。要更好地統籌生產(chan) 生活方式的低碳轉型,有效銜接供給側(ce) 和需求側(ce) ,提高社會(hui) 的“綠色福利”。
擴大綠色生產(chan) 。綠色生產(chan) 依賴綠色技術創新,用低碳或零碳的綠色技術替代原有的高碳技術,走創新驅動之路,是提高綠色供給的治本之策。應抓緊部署低碳前沿技術研究,構建麵向碳中和的綠色低碳技術創新體(ti) 係。積極推廣低碳技術應用,以綠色低碳技術改造提升傳(chuan) 統高耗能行業(ye) 、培育孵化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加快構建高效綠色低碳循環的現代產(chan) 業(ye) 體(ti) 係,有效擴大綠色供給。
提升綠色消費。綠色消費是消費領域的一場深刻變革,需要激發綠色消費理念、引導綠色消費行為(wei) ,進而帶動綠色消費規模和綠色消費結構的升級。其中,培育綠色消費理念是關(guan) 鍵。要引導人們(men) 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提高環境認知能力,樹立資源節約、低碳綠色、環保高效的價(jia) 值取向。
完善綠色製度設計。綠色低碳發展既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jue) 定性作用,也要更好發揮政府在宏觀經濟治理中的管理和服務作用。受經濟發展階段和技術條件限製,碳減排工作整體(ti) 仍側(ce) 重於(yu) 供給側(ce) 的減碳。事實上,需求側(ce) 的碳排放具有逐年上升的趨勢,完善需求側(ce) 的碳減排政策設計勢在必行。要加強統籌協調,根據各地實際分類施策,推動供給側(ce) 需求側(ce) 協同減碳,探索經濟社會(hui) 發展與(yu) 生態環境保護共贏的新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