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保定西大街:城心繁華處流淌著古韻與詩意
光明日報記者 耿建擴 陳元秋 光明日報通訊員 張岩
坡頂灰牆、“清風民韻”建築風格的壁柱、半圓拱頂門窗,立麵有裝飾線和花飾,還有保存完好的傳(chuan) 統磚雕工藝……河北保定的西大街,“中西合璧、南北交融”的建築風格,彰顯著一座古城的時代印記。
近日,在西大街提升改造施工現場,記者看到工人們(men) 正在進行古建築門窗修繕、外牆美化、屋內(nei) 裝修等工作,為(wei) 開街作準備。這條不到一公裏的古街,究竟流淌著怎樣的曆史?又有怎樣的文化,被後人冠以“直隸第一街”的美名呢?
西大街位於(yu) 保定市中心,東(dong) 西長約846米。它建於(yu) 宋、成於(yu) 元、興(xing) 於(yu) 明清,是目前國內(nei) 保存較完好的一條曆史文化街區。西大街整體(ti) 具有明、清、民國時期風貌特色,以文化商業(ye) 建築為(wei) 主,兼有衙署、學府、祠堂、水社、金融、傳(chuan) 統民居建築。這裏曾有第一樓、萬(wan) 寶堂、樂(le) 仁堂、中華書(shu) 局、稻香村、槐茂醬園等知名老字號,被譽為(wei) “直隸第一街”和“北方名街”,是曆史文化名城保定的標誌和表征。
步入西大街沒多遠,記者被一座別具風韻的建築所吸引,廊簷下掛著兩(liang) 塊招牌——義(yi) 春樓、魁順和,這是兩(liang) 處保存較完整的建築。站在古樸的門牌前,依稀能感受到往日人來人往的氣息。廳堂內(nei) 木製的樓梯、房梁,讓人仿若穿越回到“老保定的舊日時光”。
保定市古城管理委員會(hui) 籌備委員會(hui) 副主任劉海介紹,西大街在其曆史沿革中經曆了“明清傳(chuan) 統”“直隸商圈”“傳(chuan) 承建設”三次較大變遷。而從(cong) 街區複原到漸進共生,從(cong) 表麵功夫到喚醒潛力,跨越了30多年(1988—2022)。西大街現有沿街建築約100棟,按風貌特點及建築技術大致可分為(wei) 清代傳(chuan) 統建築、民國時期傳(chuan) 統建築、民國風格規複建築和現代風貌建築。
2021年10月,西大街改造提升工程推進之初,保定市堅持“微更新、漸進式、係統性”原則,聘請全國著名設計團隊統籌古城範圍內(nei) 的規劃、設計,將街區內(nei) 建築按照文物建築、曆史建築、風貌建築區別對待,每一棟建築、每一扇門窗都反複論證、專(zhuan) 門設計。“你看義(yi) 春樓的這麵牆體(ti) ,裏麵保留著曆史建築,但屋頂的房梁我們(men) 加裝了一層木質結構,這樣既保持原樣,又對房屋進行了加固。”劉海說。
西大街曾為(wei) 宋、金、元、明、清五朝軍(jun) 政要地,自古是“北控三關(guan) 、南達九省、地連四部、雄冠中州”的“通衢之地”。
這裏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的鬥爭(zheng) 史上也有濃墨重彩的記載。
西大街上,一座中西合璧的二層客棧——第一客棧,曾蜚聲海內(nei) 外。“第一客棧建築整體(ti) 上保存較好,我們(men) 保留了曆史原貌,在外牆麵我們(men) 沒有大的動作,但是在內(nei) 部展陳等方麵,紅色文化是最主要的亮點元素。”保定市古城委員會(hui) 籌備委員會(hui) 工作人員王樂(le) 超介紹。
1918年10月6日,25歲的毛澤東(dong) 和蔡和森等人,探索救國救民之路,一同來到保定,當時就住在“第一客棧”。他們(men) 與(yu) 育德中學留法預備班的李維漢等同學促膝暢談,同遊了古蓮花池和保定古城牆,並送別蔡和森等同學赴高陽布裏留法工藝實習(xi) 學校學習(xi) 。
此外,位於(yu) 西大街西段路北的賢良祠,曾是1926年成立的中共保定地方執行委員會(hui) 機關(guan) 駐地,中段路北的協生印書(shu) 局是革命先烈張培植為(wei) 黨(dang) 印刷革命進步書(shu) 刊的場所,稱為(wei) “北方人民出版社”。
西大街是近代思想啟蒙、紅色文化的承載地。第一客棧、協生印書(shu) 局、賢良祠等一批頗具影響力的紅色革命遺址紀念場館,為(wei) 整條街區增添了厚厚的曆史文化氛圍。
到了20世紀20年代,一批印書(shu) 局、大旅館、大飯莊、照相館和綢緞莊、首飾店、京廣洋貨店應運而生,再加上原有馬號改建成同濟、濟善、兩(liang) 益商場,使西大街成為(wei) 保定最繁華的街道,兩(liang) 旁200餘(yu) 家商鋪林立,國內(nei) 馳名的老字號比比皆是。目前,西大街改造工程已接近尾聲,即將以新的麵貌重光。
如今漫步於(yu) 此,大街兩(liang) 旁建築種類多樣,許多老字號和“非遺”品類被引進來,再現這裏的書(shu) 香、醬香、藥香、茶香和飯香的獨特魅力。
“稻香村,我小時候就有,我媽總在這裏買(mai) 點心。”“西大街承載著許多人的記憶。”“街口那顆槐樹,我們(men) 來的時候它就在。”改造後的西大街,喚起許多老保定人兒(er) 時的記憶。一直在此居住的市民楊國欣,提起西大街,眼裏滿是期許。市民楊彩平從(cong) 廣東(dong) 搬到保定後,在西大街住了快20年。“當時就喜歡這裏的建築。現在到了晚上,路燈一開,特別漂亮,真盼著早點開放。”楊彩平說。
西大街的未來,人們(men) 都在盼望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