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蘭花十裏照春水

發布時間:2022-11-11 09:56: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作者:李俏紅 (單位:浙江金華日報社)

  蘭(lan) 溪是一個(ge) 盛產(chan) 蘭(lan) 花的地方。有一條江叫蘭(lan) 江,有一座山叫蘭(lan) 陰山。因為(wei) 多蘭(lan) 草,所以“山以蘭(lan) 名,溪以蘭(lan) 名,邑亦以蘭(lan) 名”,光聽這些名字,都會(hui) 覺得這兒(er) 的空氣裏整日飄著蘭(lan) 香。

  蘭(lan) 陰山又稱橫山,就是鬱達夫小說《出奔》裏多次提到的那座山,文中有個(ge) 情節寫(xie) 主人公錢時英邀請董婉珍上橫山賞雪景,見到了一幅“最豐(feng) 華也沒有的江南的雪景”。蘭(lan) 陰山古時盛產(chan) 蘭(lan) 花。山上林木蔥茂,崇山峻嶺之中,蘭(lan) 蕙飄香。山頂立有橫山塔,山腰有元代所建蘭(lan) 陰寺。蘭(lan) 陰寺始建於(yu) 元大德年間,寺前有摩崖石刻“蘭(lan) 陰深處”四字,下署“正德十四年桂月十五禦題”。史傳(chuan) 明正德皇帝朱厚照遊曆江南,聞說蘭(lan) 溪蘭(lan) 陰山有奇蘭(lan) ,便帶隨從(cong) 前來尋覓。蘭(lan) 陰寺僧不願奇蘭(lan) 失散,就把奇蘭(lan) 藏入寺中古井。正德帝遍尋山崗而不得,題寫(xie) “蘭(lan) 陰深處”四字於(yu) 崖壁,之後悵然離去。

  自唐朝建縣一千多年以來,蘭(lan) 溪百姓就有養(yang) 蘭(lan) 的習(xi) 俗。據光緒《蘭(lan) 溪縣誌》記載:明崇禎十四年,“複社”四公子之一的冒襄遊蘭(lan) 溪,著文曰:“憶辛巳春,過蘭(lan) 溪,見邑大門王仲山先生所書(shu) ‘觀瀔采蘭(lan) ’四個(ge) 大字,極其遒拔。”一個(ge) 縣大門上不掛“正大光明”“明鏡高懸”之類,反掛如此閑適的“觀瀔采蘭(lan) ”四字,可見古人真是雅到了極處。同時也證明在明代,蘭(lan) 花就已經成為(wei) 蘭(lan) 溪的一大標誌。時任縣令,懸此匾在縣大門上,寓意深遠。

  正因為(wei) 蘭(lan) 溪與(yu) 蘭(lan) 花有著深厚的淵源,蘭(lan) 溪古代的詠蘭(lan) 詩也特別多,最有名的當數明代唐龍的《蘭(lan) 陰春馥》:“丹嶂陰茫長穀雪,翠嵐光滴大江流。蘭(lan) 花十裏照春水,山鳥無聲香自幽。”至今被人們(men) 吟詠傳(chuan) 頌。想想吧,十裏的蘭(lan) 花照著滿江的春水,婆娑搖曳;那幽遠的清香,讓山鳥都陶醉其中,忘記了鳴叫……這是多麽(me) 神奇的一種景象啊。

  唐龍,字虞佐,號漁石,明代蘭(lan) 溪縣城人。就學章文懿公門下,正德三年(1508年)中進士,曾任按察使,直擢刑部、兵部和吏部尚書(shu) ,在兵部尚書(shu) 任內(nei) 還兼任右都禦吏、總製三邊軍(jun) 務。唐龍晚年家居時,選了蘭(lan) 溪8處山水風光寫(xie) 成《蘭(lan) 溪八景》,《蘭(lan) 陰春馥》是其中第一首。奇就奇在唐龍寫(xie) 了《蘭(lan) 陰春馥》後,與(yu) 他同時代的另一位蘭(lan) 溪人趙時齊,也是一個(ge) 喜歡吟詩作詞的人,寫(xie) 了一首《蘭(lan) 陰秋馥》:“玉露泠泠穀更幽,含芳香氣集枝頭。扁舟欲買(mai) 尋僧院,凝坐淡空澈素秋。”看來當時的蘭(lan) 陰山,一年四季蘭(lan) 花花開不斷,從(cong) 春到秋,都有人上山尋蘭(lan) 賞蘭(lan) 。

  明代學者、蘭(lan) 溪人胡應麟作過七首有關(guan) 蘭(lan) 花的詩,其中二首樂(le) 府,一首古風,四首五言絕句。其中有一首直接以蘭(lan) 命名的五絕詩《蘭(lan) 》:“瑤琴月下彈,羅帶風前解。大似薛家娘,幽香勻素彩。”詩人用擬人的手法,不僅(jin) 把蘭(lan) 花寫(xie) 得柔美清新,而且把蘭(lan) 花那種無法言傳(chuan) 的風韻也轉化成了具體(ti) 的形象,其簡潔的用詞和精巧的構思表達出詩人對蘭(lan) 花的喜愛。

  因為(wei) 曾在蘭(lan) 溪工作,耳濡目染,我也特別喜歡蘭(lan) 花。書(shu) 房、客廳都會(hui) 供奉一盆蘭(lan) 花。說供奉,是因為(wei) 在我眼裏它與(yu) 普通的花草截然不同,我覺得蘭(lan) 花花容端莊、香氣清遠;蘭(lan) 葉灑脫而隨意,常年青碧如洗,清幽怡人,最宜文房。家中案台放一蘭(lan) ,清幽素雅,滿屋的格調都不一樣。

  我愛蘭(lan) 花除了愛其本身的嫻雅高潔外,還因為(wei) 蘭(lan) 花有著極豐(feng) 富的文化底蘊,它與(yu) 中國傳(chuan) 統文學緊緊相連,是我國古典美學中一個(ge) 重要的意象符號。提到蘭(lan) 花,人們(men) 便會(hui) 自然而然地想到“蘭(lan) 當為(wei) 王者香”的高貴,想到“幽香藹空穀”的清高以及“不以無人而不芳”的淡泊。千百年來蘭(lan) 花就是人們(men) 讚美不絕的對象,曆代的文人騷客都對蘭(lan) 花情有獨鍾——優(you) 美的文章稱“蘭(lan) 章”,灑脫的詞句稱“蘭(lan) 藻”,裝飾雅致的廳堂稱“蘭(lan) 室”,心意相投的言論稱“蘭(lan) 言”,誌同道合的友人稱“蘭(lan) 交”,女子善良賢淑稱“蘭(lan) 心蕙心”,男子才貌俊秀稱“芝蘭(lan) 玉樹”……

  早在兩(liang) 千多年前的《詩經》中有一首描寫(xie) 鄭國風情的詩就提到了蘭(lan) 花,而屈原賦《離騷》更是以蘭(lan) 明誌自勉,《九歌》《九章》中詠蘭(lan) 詞句極多:“浴蘭(lan) 湯兮沐芳”“紉秋蘭(lan) 以為(wei) 佩”“秋蘭(lan) 兮麋蕪,羅生兮堂下;綠葉兮素華,芳菲菲兮襲予”……蘭(lan) 成了屈原精神的化身,成了崇高、聖潔的代名詞。

  唐代詩人陳子昂借詠蘭(lan) 表達自己懷才不遇、壯誌難酬之心,“蘭(lan) 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獨空林色,朱蕤冒紫莖。遲遲白日晚,嫋嫋秋風生。歲華盡搖落,芳意竟何成?”北宋大文豪蘇軾任杭州太守時曾寫(xie) 過多首詠蘭(lan) 詩,最有名的是《題楊次公春蘭(lan) 》:“春蘭(lan) 如美人,不采羞自獻。時聞風露香,蓬艾深不見……”

  不僅(jin) 文人愛蘭(lan) ,不少帝王將相也喜愛蘭(lan) 花。南北朝時梁武帝蕭衍曾有“種蘭(lan) 玉台下,氣暖蘭(lan) 始萌。芬芳與(yu) 時發,婉轉迎節生”的詠蘭(lan) 詩;唐太宗李世民一代雄才,也有《芳蘭(lan) 》一首:“春暉開紫苑,淑景媚蘭(lan) 場。映庭含淺色,凝露泫浮光……”,可見十步之內(nei) 必有愛蘭(lan) 之人。

  李漁,明末清初文學家、戲劇家,他出生於(yu) 蘭(lan) 溪市永昌街道夏李村。他在老家建“伊山別業(ye) ”時,就廣植花草,最為(wei) 鍾情的便是蘭(lan) 花。為(wei) 種好蘭(lan) 花,他還四處求教養(yang) 蘭(lan) 知識。晚年寓居南京時,構築了芥子園,在其中又建造一座“佩蘭(lan) 亭”,還在《閑情偶寄·種植部》中專(zhuan) 門寫(xie) 了《蘭(lan) 》與(yu) 《蕙》兩(liang) 篇小文,將蘭(lan) 與(yu) 蕙進行比較,指出蕙之所以遜蘭(lan) 者不在花與(yu) 香,而在葉。在李漁看來,人與(yu) 草木,本性是相通的。他認為(wei) 蘭(lan) 生幽穀是大多士人的人生處境寫(xie) 照;還說養(yang) 蘭(lan) 最忌諱燒香,蘭(lan) 花被香一熏就會(hui) 凋謝,認為(wei) 蘭(lan) 花的性情就像神仙,最害怕煙火氣。

  前幾日,在家中整理書(shu) 籍,發現不善養(yang) 蘭(lan) 的我,家中有關(guan) 蘭(lan) 花的書(shu) 和資料卻不少。有趙時庚的《金漳蘭(lan) 譜》,屠用寧的《蘭(lan) 蕙鏡》等,這些書(shu) 和資料都是我的朋友——那些蘭(lan) 花愛好者送給我的。

  墨染流年,歲月沉香。人若如蘭(lan) ,則在喧囂俗塵中能保持淡雅恬靜;心若如蘭(lan) ,則在嚴(yan) 寒霜雪中能處之泰然;質若如蘭(lan) ,則在麗(li) 日和風中能不改本性。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