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內超七十家公司被立案調查 信披違規占比近七成
11月以來,被立案調查的公司明顯增多。同花順數據顯示,截至11月11日發稿,今年以來已有71家公司被證監會(hui) 立案調查。僅(jin) 11月以來就有9家公司被立案調查,而今年8月至10月則分別有5家、4家、3家公司被立案調查。
從(cong) 立案原因來看,主要涉及信息披露違法違規、內(nei) 幕交易、短線交易等。其中,因信披違規被調查的公司最多,共有49家,占比近七成。另外,從(cong) 被調查者類型來看,除公司本身外,還有公司實控人、控股股東(dong) 、高管等。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多家公司被立案調查均因信息披露違法違規,且均指向“專(zhuan) 網通信”業(ye) 務。
11月10日晚間,瑞斯康達發布公告稱,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中國證監會(hui) 決(jue) 定對公司立案。盡管公司並未披露被立案調查的具體(ti) 原因,但從(cong) 公司發布的相關(guan) 公告來看,2021年6月,上交所下發監管工作函,要求公司核實全資子公司深藍迅通專(zhuan) 網通信業(ye) 務開展的實際情況,並要求公司全麵、審慎評估訴訟事項風險,妥善處理風險事項,依法依規履行信息披露義(yi) 務。
瑞斯康達年報顯示,其2021年歸屬於(yu) 上市公司股東(dong) 的淨利潤為(wei) -8.10億(yi) 元,主要是由於(yu) 全資子公司深藍迅通前期所從(cong) 事的專(zhuan) 網通信業(ye) 務涉及的應收賬款和其他應收款及存貨計提大額減值準備,以及芯片等關(guan) 鍵原材料成本上漲和供應周期延長影響所致。
國瑞科技11月8日晚間發布公告稱,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中國證監會(hui) 決(jue) 定對公司立案。同日晚間,ST中利也公告稱,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被證監會(hui) 立案調查。
分析人士指出,“專(zhuan) 網通信”業(ye) 務涉嫌虛假貿易及財務造假。在交易過程中,上市公司以預付款形式將資金流向供應商,之後供應商或其隱性關(guan) 聯方將資金通過下遊客戶回流上市公司,借此提振公司業(ye) 績;但當供應商方麵資金閉環斷裂時,上市公司的資金風險便瞬間暴露。
此前的10月30日,康隆達公告稱,公司及公司董事長張間芳收到中國證監會(hui) 的《立案告知書(shu) 》,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證監會(hui) 決(jue) 定對其立案。10月31日,康隆達在投資者互動平台上表示,通過查閱其他涉及專(zhuan) 網通訊業(ye) 務的上市公司公告,截至目前已有多家公司被證監會(hui) 立案的情況,公司判斷此次立案應與(yu) 公司控股孫公司北京易恒網際前期的專(zhuan) 網通訊業(ye) 務相關(guan) 。公司專(zhuan) 網通訊業(ye) 務相關(guan) 的商譽、存貨、應收賬款均已全額計提減值。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公司2021年都曾對專(zhuan) 網通信業(ye) 務計提大額減值損失。ST中利2021年年報顯示,報告期內(nei) 公司合並口徑營業(ye) 收入105.58億(yi) 元,虧(kui) 損38.74億(yi) 元。受專(zhuan) 網業(ye) 務暴雷影響,涉及的應收賬款、預付賬款、存貨、融資擔保、長期股權投資損失等計提23.52億(yi) 元。2021年,國瑞科技專(zhuan) 網通信業(ye) 務計提減值損失2.46億(yi) 元,公司淨利潤虧(kui) 損2.68億(yi) 元。康隆達曾因跨界“專(zhuan) 網通信”踩雷,其於(yu) 2019年擬收購易恒網際51%股權,作價(jia) 3060萬(wan) 元,易恒網際的業(ye) 務就涉及“專(zhuan) 網通信”。2021年末,康隆達計提壞賬準備1503.79萬(wan) 元,存貨跌價(jia) 準備3.06億(yi) ,公司全額計提收購易恒網際形成的商譽減值準備0.31億(yi) 元。
此外,ST公司是信披違規的“重災區”。據統計,年內(nei) 共有28家被實施風險警示的公司遭到監管部門立案調查,其中,25家公司均因信披違規被立案調查。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