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老街不老 古鎮常新

發布時間:2022-11-18 09:57:00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青苔點綴的卵石小徑,古風猶存的民居建築,斑駁古舊的石臼、水槽、雕花欄杆……這裏是前童古鎮,位於(yu) 浙江省寧波市寧海縣西部。前童古鎮曆史悠久,地理環境獨特,文化積澱深厚,是中國曆史文化名鎮、國家4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生態鎮。

  “居雲(yun) 漫湖,攬高峰山,風來仙穀輕搖影,源溯天台不染泥。”孕育於(yu) 寧海山水間的前童古鎮始建於(yu) 南宋,盛於(yu) 明清,東(dong) 西外圍以塔山和鹿山為(wei) 屏障,南北兩(liang) 麵以南街和北街作圍護,2000餘(yu) 戶人家中,童姓占絕大多數,鎮子因此而得名。這裏遺存的眾(zhong) 多古民居,幾乎完好無損地保留著明清時期的風貌,櫛比鱗次地散落在古鎮的角落。童氏先祖按照“回”字九宮八卦式布局村莊,引入白溪水,讓潺潺溪水挨戶環流,人們(men) 在溪水中洗菜、滌衣、戲水,形成一幅青藤、白牆、黑瓦、小橋、流水、人家的風俗畫。

  循著溪水緩緩前行,來到石鏡精舍,忽聞讀書(shu) 聲。當年童氏家族在此定居後,童氏先賢童伯禮兩(liang) 次禮聘明代大儒方孝孺講學於(yu) 此,奠定了詩禮傳(chuan) 家的基礎。自此,前童人以耕讀敦睦為(wei) 美德,曆代人才輩出,形成了“小橋流水遍庭戶,卵巷古院藏藝文”的文化氛圍。

  前童沒有過度商業(ye) 開發,有的是古鎮的原汁原味。來到小鎮一戶人家,進入寧靜的四合院,勞作的匠人們(men) 正編織著竹籃,雕刻著龍舟,延續著幾百年來的老手藝。在這裏,遊客可以體(ti) 驗泥金彩漆絕活,感受漢唐雕刻藝術的遺韻;可以用植物染技藝製作一條圍巾,聽非遺傳(chuan) 承人講解藍夾纈的故事。

  始建於(yu) 2009年6月的前童鼓亭館,占地1200平方米,館藏鼓亭、抬閣和秋千23杠。前童元宵行會(hui) 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每年元宵節,童氏家族會(hui) 將鼓亭、抬閣、秋千等抬出,鳴銃十八響,頭牌在前,大旗引導,彩船隊、鼓亭、抬閣、秋千、舞龍和舞獅緊隨其後,小孩子則打扮成戲曲人物形象,或靜或動,或坐或站。一路上鼓樂(le) 齊鳴、炮聲震天,隊伍向塔山廟進發,人們(men) 則從(cong) 四麵八方會(hui) 集聚攏,形成萬(wan) 人空巷看行會(hui) 的熱鬧場麵。

  “這幾年,我們(men) 以建設‘活著的古鎮’為(wei) 目標,按照保護與(yu) 開發相結合的原則,累計投資7000餘(yu) 萬(wan) 元,完成30處重點宅院的保護性修繕,對古鎮內(nei) 其他建築進行精細化修複,保留和恢複‘青藤白牆黑瓦、石頭鏤花窗戶、雕梁畫棟門樓、八卦水係環繞’的曆史原貌。”前童鎮副鎮長童朝鋒說。前童還製定出台細化政策,鼓勵和發動當地村民、返鄉(xiang) 大學生和外來投資者投資新建民宿,培育形成精品民宿36家,床位超過400張,打造“童宿同盟”品牌,相繼帶動咖啡館、酒吧、書(shu) 吧、竹編館等一批新業(ye) 態蓬勃興(xing) 起。(徐銘懌)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