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這種“溫柔的絕症”僅老人會得?能治好嗎?五點盡早識別

發布時間:2022-11-23 09:32:00來源: 北京日報

  在北京老年醫院門診樓一層最東(dong) 側(ce) ,有一間不大的診室。有些擁擠的桌麵上,總是擺放著一疊特殊的“試卷”。

  今年是哪一年?現在是什麽(me) 季節?這裏是什麽(me) 城市?……每天8時開始,就有老人來到這間診室門外排隊“考試”。這裏是記憶門診,是各種“癡呆症”的篩查入口。

  衰老,是大多數人沒法逃避的一段旅途。

  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末,全國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有26736萬(wan) 人,占總人口的18.9%,而北京市人均預期壽命已超過82歲。超過60歲的老年人中,有1500萬(wan) 癡呆症患者和3800萬(wan) 輕度認知障礙患者。其中,阿爾茨海默病就有超過1000萬(wan) 人。而全國28.12%的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在各醫院的記憶門診中確診。

  老年癡呆隻有老年人會(hui) 發病嗎?得了老年癡呆就無藥可醫了嗎?北京老年醫院精神心理二科主任呂繼輝表示,隨著篩查手段和健康意識的提升,老年癡呆被發現的年齡也不斷提前。同時,也並不是所有類別的老年癡呆都不可逆。因此,一旦出現記憶力減退症狀,應及時到記憶門診進行篩查。

  約15%癡呆是可逆的

  有人用“溫柔的絕症”“漫長的死亡”來形容老年癡呆的不可治愈,呂繼輝對這個(ge) “絕症”和“死亡”的比喻並不認同。

  她介紹,老年癡呆是一種老年人易發的綜合征,表現為(wei) 患者在意識清醒的狀態下出現的持久的全麵的智能減退,記憶力、計算力、判斷力、注意力、抽象思維能力、語言功能減退,情感和行為(wei) 障礙,獨立生活和工作能力喪(sang) 失。這種綜合征最常見的病因是阿爾茨海默病,約占發病總數的70%以上。阿爾茨海默病屬於(yu) 中樞神經係統退行性病變,不易治療。

  而事實上,在癡呆表現的“大帽子”下,是上百種可能引發癡呆的疾病。呂繼輝說,其中約有15%的老年癡呆屬於(yu) 可逆性癡呆。而正是人們(men) 對老年癡呆“溫柔的絕症”的刻板印象,可能會(hui) 導致患者及其家屬對病情的誤解和延誤。

  這樣的例子,在北京老年醫院記憶門診時而會(hui) 遇到,令呂繼輝深感遺憾。不久前,60歲的徐先生在家人的陪伴下來到記憶門診。家屬自述:5年前,徐先生被當地醫院診斷為(wei) 老年癡呆,“醫生說,這個(ge) 病沒得治,讓帶回家好好照顧。”

  此後,徐先生症狀越來越明顯,話越來越少,逐漸失去了基本的溝通能力,走路也越來越費勁兒(er) 了。於(yu) 是,女兒(er) 又將他帶到北京老年醫院看記憶門診。經過全麵檢查,呂繼輝發現,引起徐先生癡呆症狀的,是正常顱壓性腦積水。經醫院多學科會(hui) 診,神經外科為(wei) 徐先生進行了手術。術後接受了2個(ge) 月的康複訓練後,徐先生出院了。出院時,徐先生走路和語言的功能較之前恢複了許多,已經能與(yu) 外界進行簡單的交流對話了。

  但呂繼輝依然感到惋惜:因為(wei) 一個(ge) 老年癡呆“無藥可醫”的固有成見,患者長時間沒有查明病因,耽誤了救治。即使如今找到病根後接受了手術治療,之前長達5年的時間裏,它給徐先生的健康和生活帶來的影響也是無法完全恢複的。

  “在廣泛意義(yi) 上,許多老年期易患的疾病,如甲狀腺功能減退引起的癡呆、韋尼克腦病、中樞神經係統感染等,雖在老年癡呆的範疇,但可以通過積極治療而好轉甚至治愈,屬於(yu) 可逆性癡呆。”呂繼輝說, 可逆性癡呆隻要把原發疾病治好了,癡呆症狀也會(hui) 隨之消退或一定程度恢複。因此,一旦發生了老年癡呆的症狀,及時就醫,遵醫生的指導吃藥、治療,對於(yu) 已經發生癡呆症狀的患者來說至關(guan) 重要。

  癡呆並非老年人“專(zhuan) 利”

  在唯美的愛情電影《我腦海中的橡皮擦》裏,新婚不久的秀真腦海裏有一塊“橡皮擦”——阿爾茨海默病,她的記憶一塊一塊被逐漸抹去。她漸漸忘記了愛人的姓名,不能回應愛人的目光,無法照顧自己的生活……

  “就像電影裏的情節一樣,這塊‘橡皮擦’並不是老年人的專(zhuan) 屬。”呂繼輝介紹,原則上來說,年齡越大認知障礙的發病率就越高, 超過65歲的老年人中,每增長5歲到10歲,發病率就會(hui) 翻倍增長。但目前,確實有越來越多更年輕的中年甚至青年病人,通過記憶門診篩查發現。“這一方麵是由於(yu) 檢查技術手段進步了,另一方麵是由於(yu) 醫生和患者對疾病的敏感程度提高了。同時,整個(ge) 社會(hui) 對阿爾茨海默病也更加關(guan) 注了。”

  在診療過程中,呂繼輝就曾遇到過很年輕的病患。陳女士是呂繼輝隨訪多年的老患者,她們(men) 第一次見麵時,陳女士隻有30多歲,她們(men) 之間的關(guan) 係也不是醫患,而是醫生和患者家屬。

  由於(yu) 患者普遍具有認知功能衰退和自我評價(jia) 能力缺陷,來記憶門診就診的患者,需要由一名長期照料的知情者陪診。陳女士就是在陪伴母親(qin) 進行認知篩查的過程中,突然意識到了自己似乎也存在認知方麵的問題。

  “呂大夫,要不您也給我查查吧?”經詢問,呂繼輝了解到,陳女士的愛人不久前因病去世了。深受打擊的她,慢慢出現了記憶力衰退、不愛說話、情緒抑鬱等問題。“這名患者正值盛年,承擔著家庭、社會(hui) 的各種功能和責任,從(cong) 情感上,誰也不願意去接受患病的事實。”

  但病情必須得到正視。經過腦積水、腦外傷(shang) 、血糖、中毒、抑鬱症等一係列病因的慎重排查,最終陳女士還是被確診了阿爾茨海默病。不幸中的萬(wan) 幸,病情還處在非常早期的階段。

  “我們(men) 都是一天一天在衰老,誰也不知道終點在哪兒(er) 。而今天就是你餘(yu) 下生命中最年輕的一天,也是最好的一天。”呂繼輝向陳女士客觀坦言了她的病情,“當時她崩潰了,但對她來說,這時候沒有什麽(me) 比接受現實、麵對病情、及時進行人生長期規劃更重要了。”

  在呂繼輝的開導下,陳女士漸漸從(cong) 排斥和崩潰的情緒中緩和過來,開始正視現實、安排自己將麵對的生活。在接受藥物治療和訓練幹預的同時,她抓住還能抓住的當下,享受美食、出去旅遊、關(guan) 愛親(qin) 人。

  作為(wei) 一種退行性疾病,阿爾茨海默病尚無特效藥物能夠治愈。在確診患病10餘(yu) 年之後,陳女士離開了這個(ge) 世界。她的女兒(er) 代替她最後一次出現在記憶門診,向呂繼輝表達謝意,“謝謝您,她把握了她能把握的每一天。”

  “早診斷、早幹預對於(yu) 延緩老年癡呆病情發展起著至關(guan) 重要的作用。”呂繼輝提醒,對具有阿爾茨海默病家族史的人群,如果出現記憶下降的症狀,建議盡早做基因檢測,提前預知阿爾茨海默病發生的可能性。同時, 中青年如果出現不正常的“健忘”也應該提高警惕,到記憶門診做個(ge) 篩查。

  照護者更需要關(guan) 懷和幫助

  “其實,來記憶門診‘看病’的,往往不是患者本人,而是照護他們(men) 的子女和家人。”呂繼輝介紹,記憶門診在為(wei) 患者進行診斷和治療之外,更多的時候,是將患者家庭作為(wei) 整體(ti) 單元提供幫助。

  如何與(yu) 患病親(qin) 人相處、如何進行日常生活照護、如何處理患病親(qin) 人失常的情緒……這些都是門診過程中,呂繼輝最常被“請教”的問題。

  病例中,一對相攜出現的老夫婦,給呂繼輝留下了比較深刻的印象。劉先生70多歲,是個(ge) 退休教授,頭一次來看記憶門診。近兩(liang) 三年,除了記性不好以外,性情上也出現了很大變化。過去特別儒雅的他,變得性情暴躁,稍不順意就大發脾氣。

  “有一回,在公交車上,有個(ge) 小夥(huo) 兒(er) 看我們(men) 歲數大了,要給他讓座。他覺得自己身體(ti) 沒毛病、不用坐,就不接受。幾番推讓,我看不過就勸了他一句:‘你歲數大了,人家給你讓,你就坐吧。’沒想到他勃然大怒,上來就給我一嘴巴。”劉先生的愛人語氣平靜,但說著說著就流下了眼淚。她沒有辦法接受,舉(ju) 案齊眉一輩子都沒紅過臉的老伴兒(er) ,突然對自己的動手。雖然也隱約意識到了老伴兒(er) 健康狀況的異樣,但還是忍不住滿心的委屈。

  “他不是變了,他是病了。”呂繼輝向劉先生的愛人解釋,對於(yu) 已經患有認知障礙的劉先生來說,他的意識裏自己可能並不是七八十歲的老人,而是一個(ge) 年輕力壯的中青年。性格裏要強、自尊的一麵讓他不能接受別人的讓座,而當親(qin) 人不能理解他的行為(wei) 時,他無法控製情緒又無法表達憤怒,隻能訴諸肢體(ti) 暴力來發泄。

  “下回再碰上讓座的,您就道謝並婉拒:他身體(ti) 沒問題,他想站著。”呂繼輝說,劉先生平衡功能沒問題,但意識有了障礙,這時候不該讓他去服從(cong) 這個(ge) 世界,而是應該試圖讓世界去包容他。“ 對於(yu) 照護者來說,最重要的是要站在他的角度去理解他,給予他能夠接受的關(guan) 懷。”

  【答疑】

  出現哪些情況,需要到記憶門診及時就診?

  呂繼輝:認知障礙類疾病通常在不知不覺中起病,發展得很慢,等症狀明顯時已經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所以認識癡呆的早期症狀非常重要。我將其常見表現總結為(wei) “五個(ge) 不”:

  “記不住”:剛用過的東(dong) 西隨手即忘,剛說過的話馬上不承認,剛經曆的事即刻不知。

  “學不會(hui) ”:與(yu) 自身以往及同齡人相比,學習(xi) 新知識有困難,比如使用新的家用電器、學習(xi) 新歌等,怎麽(me) 都學不會(hui) 。

  “算不清”:不能進行複雜的運算,買(mai) 東(dong) 西付款、結水電費算錯,理財困難。

  “說不出”:說話找詞困難、用詞不當、贅述,看完電視、讀完報紙不再能說相關(guan) 出內(nei) 容等。

  “做不好”:區分時間、地點、人物出現障礙,遇到緊急情況判斷力下降,生活自理能力減弱,做事愛出錯,依賴性增強。

  如果老年人跟以往相比,出現了以上變化,提示應該到記憶門診或認知專(zhuan) 科就診,醫生幫助判斷是正常衰老還是疾病狀態。(孫樂(le) 琪)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