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努力以高精尖產業壯大實體經濟

發布時間:2022-11-23 09:30:00來源: 經濟參考報

  作者:賈品榮(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高質量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建設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ti) 經濟上。貫徹落實好二十大精神,就要努力發展高精尖產(chan) 業(ye) ,這不僅(jin) 有利於(yu) 實現產(chan) 業(ye) 結構升級,生產(chan) 要素層級提升,還有利於(yu) 促進消費升級和企業(ye) 價(jia) 值鏈攀升。

  高精尖產(chan) 業(ye) 具有的“三高”特質

  高精尖產(chan) 業(ye) 的內(nei) 涵特質主要體(ti) 現在研發投入高、資源配置效率高、價(jia) 值鏈競爭(zheng) 地位高三個(ge) 層麵。

  首先,研發投入高是高精尖產(chan) 業(ye) 的核心特征。高精尖產(chan) 業(ye) 發展主要通過大量的研發投入生產(chan) 出高附加值產(chan) 品,並能很快成長為(wei) 行業(ye) 翹楚。但是,現代產(chan) 業(ye) 更新換代速度快,新產(chan) 品周期越來越短,產(chan) 業(ye) 風險加劇。為(wei) 此,高精尖產(chan) 業(ye) 必須不斷進行技術創新,以開發出適應市場需求的產(chan) 品,獲取高額收益。同時,為(wei) 了規避風險,高精尖產(chan) 業(ye) 內(nei) 企業(ye) 往往以技術合作為(wei) 基礎,與(yu) 相關(guan) 企業(ye) 集聚在同一地域內(nei) ,降低研發、生產(chan) 成本,從(cong) 而形成高精尖產(chan) 業(ye) 集群。高研發投入能極大地提高生產(chan) 率,是高精尖產(chan) 業(ye) 發展的核心驅動因素。研究表明,現代經濟活動中,研發活動投入回報率一般是設備投資回報率的2到3倍。當研發的活動成果在相關(guan) 領域得到推廣後,其回報率往往會(hui) 超過百分之百。

  其次,資源配置效率高是高精尖產(chan) 業(ye) 的表現特征。高精尖產(chan) 業(ye) 不隻強調研發投入,而且應具備較高的投入產(chan) 出效率,具有較好的經濟效益、社會(hui) 效益與(yu) 生態效益。具體(ti) 體(ti) 現在三個(ge) 方麵:一是具有較高的產(chan) 出效率,包括單位麵積土地產(chan) 出效率和人均產(chan) 出效率。二是產(chan) 品附加價(jia) 值高,利潤率高,工業(ye) 增加值率高,稅收貢獻大。三是具有正外部性,產(chan) 業(ye) 與(yu) 環境和諧友好,生產(chan) 過程產(chan) 生汙染少,符合低碳經濟要求。

  再次,價(jia) 值鏈競爭(zheng) 地位高是高精尖產(chan) 業(ye) 的重要判斷標準。其內(nei) 涵有三點:第一,具有從(cong) 傳(chuan) 統的資源稟賦到知識稟賦的內(nei) 生比較優(you) 勢。知識稟賦為(wei) 高精尖企業(ye) 技術創新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推動力。第二,具有戰略引領力,高精尖產(chan) 業(ye) 領軍(jun) 企業(ye) 在核心技術和關(guan) 鍵工藝環節具有較高的技術密集度,擁有國際水平前沿科學技術,能夠引領相關(guan) 企業(ye) 的技術水平進步。第三,在價(jia) 值鏈上處於(yu) 關(guan) 鍵環節,具備核心技術專(zhuan) 利,具有高的價(jia) 值鏈控製力。

  正是因為(wei) 具備上述三大特點,發展高精尖產(chan) 業(ye) 有利於(yu) 實現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實現從(cong) 附加值低向附加值高的產(chan) 業(ye) 轉型;有利於(yu) 人力、技術等生產(chan) 要素的積累,實現生產(chan) 要素層級的提升;有利於(yu) 需求結構的轉變,促進消費升級;有利於(yu) 企業(ye) 價(jia) 值鏈的攀升,實現從(cong) 低附加值環節向高附加值環節移動;有利於(yu) 企業(ye) 經營方式的轉變,實現從(cong) 關(guan) 注有形的生產(chan) 要素到關(guan) 注無形的支持性服務的轉變;有利於(yu) 縮短與(yu) 潛在產(chan) 品之間的技術距離,實現產(chan) 品的成功“跳躍”。

  高精尖產(chan) 業(ye) 發展麵臨(lin) 深刻變化

  在我國高精尖產(chan) 業(ye) 發展過程中,比較優(you) 勢理論發揮過重要的指導作用。該理論認為(wei) ,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各個(ge) 國家應立足於(yu) 自身的比較優(you) 勢參與(yu) 國際分工與(yu) 國際合作,做本國最有優(you) 勢、最有競爭(zheng) 力的產(chan) 業(ye) 。理論上這一觀點是對的,特別是在工業(ye) 化起步和工業(ye) 基礎比較薄弱的階段,依靠比較優(you) 勢,做大本國的優(you) 勢產(chan) 業(ye) ,在國際市場獲得一席之地,既解決(jue) 了本國勞動力就業(ye) 問題,又為(wei) 工業(ye) 發展積累了資金,同時還吸引了外國資本的進入。但是,生產(chan) 力在不斷發展,科學技術在不斷進步,國際政治經濟格局在不斷變化。我們(men) 必須與(yu) 時俱進,調整發展戰略,推進產(chan) 業(ye) 升級,增強競爭(zheng) 優(you) 勢。

  今天,我國高精尖產(chan) 業(ye) 發展環境麵臨(lin) 深刻變化:

  一是我國勞動力供求關(guan) 係發生變化。根據有關(guan) 部門的統計和預測,“十四五”期間,我國勞動力供給總量將逐年下降,製造業(ye) 工資成本將逐年上升。通過產(chan) 業(ye) 升級,發展高附加值產(chan) 業(ye) 的高精尖產(chan) 業(ye) ,提高勞動生產(chan) 率是企業(ye) 未來發展的必然選擇。

  二是發展技術密集型高精尖產(chan) 業(ye) 刻不容緩。從(cong) 國際貿易角度看,在國內(nei) 勞動密集型製造業(ye) 成本不斷上升的情況下,繼續依靠出口勞動密集型產(chan) 品參與(yu) 國際分工實現貿易增長和貿易順差已經難以為(wei) 繼,必須加快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的步伐,加快發展技術密集型高精尖產(chan) 業(ye) ,以改善我國的貿易水平,以較少的生產(chan) 要素投入實現更多的產(chan) 出。

  三是新時代新征程要求增強自主創新能力。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以國家戰略需求為(wei) 導向,積聚力量進行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guan) ,堅決(jue) 打贏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加快實施一批具有戰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增強自主創新能力。

  發展高精尖產(chan) 業(ye) 的五大策略

  第一,努力吸引優(you) 質的生產(chan) 要素。高端的技術、優(you) 良的設計、知名品牌和高精尖人才等優(you) 質生產(chan) 要素是高精尖產(chan) 業(ye) 發展所必需的,除了自主研發和培育外,應不斷吸引全球優(you) 質生產(chan) 要素源源不斷流入;同時,打造一批吸引全球產(chan) 業(ye) 鏈優(you) 質生產(chan) 要素流入的開放新高地,建設一批高層次開放、高水平服務的現代化國際化產(chan) 業(ye) 園區,使其成為(wei) 吸引全球優(you) 質生產(chan) 要素的產(chan) 業(ye) 平台和載體(ti) 。

  第二,推動產(chan) 業(ye) 鏈上中下遊融通創新。現代科學技術發展和工業(ye) 化大生產(chan) 的顯著特點是科學技術的交叉與(yu) 融合,任何企業(ye) 都很難獨立地完成技術創新、零部件製造和生產(chan) 的全過程,因此需要依托社會(hui) 化分工、協同與(yu) 合作。根據產(chan) 業(ye) 鏈的特點,從(cong) 設計、材料、設備、工藝、關(guan) 鍵零部件、總成等各個(ge) 環節,在全國範圍內(nei) 布局創新鏈,選擇不同環節中具有優(you) 勢的企業(ye) 和科研院所,按照總體(ti) 目標的要求,分別承擔其中某一環節的研發、攻關(guan) 和配套任務,最後由具有綜合技術實力的高精尖龍頭企業(ye) 集成,推動產(chan) 業(ye) 鏈上中下遊融通創新。

  第三,進一步促進園區高質量發展。園區是培育高技術領軍(jun) 企業(ye) 、硬科技企業(ye) 、隱形冠軍(jun) 的主平台,推動園區高質量發展有利於(yu) 培育更多的高精尖領軍(jun) 企業(ye) 。促進園區高質量發展著力點有三:一是在園區發展中政府與(yu) 市場的分工應明確,進一步強調市場對人才、技術、資金的配置作用,政府主要做好良好的營商環境,通過政策創新、機製創新、服務創新等方式,營造科技園區的“發展生態”;二是著力推動園區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推動園區數字經濟與(yu) 製造業(ye) 、數字經濟與(yu) 服務業(ye) 的融合,推動園區低碳綠色產(chan) 業(ye) 與(yu) 製造業(ye) 的融合,推動園區產(chan) 業(ye) 內(nei) 部的融合創新;三是推動園區內(nei) 大企業(ye) 與(yu) 專(zhuan) 精特新中小企業(ye) 的協同發展。大企業(ye) 是園區產(chan) 業(ye) 鏈與(yu) 創新鏈的龍頭,專(zhuan) 精特新中小企業(ye) 則有助於(yu) 保持園區供應鏈、產(chan) 業(ye) 鏈穩定。積極促進園區大企業(ye) 與(yu) 專(zhuan) 精特新中小企業(ye) 協同發展,培育發展具有國際競爭(zheng) 力的高精尖企業(ye) 。

  第四,將產(chan) 業(ye) 升級與(yu) 消費升級相對接。產(chan) 業(ye) 升級和消費升級是相輔相成、並駕齊驅的,產(chan) 業(ye) 升級滿足消費升級需求,從(cong) 必需品向便利品、質量高的產(chan) 品轉移,提升質量與(yu) 標準化體(ti) 係,全麵提升產(chan) 品服務品質;消費升級又能促進產(chan) 業(ye) 升級,能激活各領域的產(chan) 業(ye) ,有助於(yu) 產(chan) 業(ye) 升級。要點有三:一是注意把握消費分層化、小眾(zhong) 化、個(ge) 性化,快消品的市場特點,不斷提升產(chan) 品迭代能力,生產(chan) 多樣化的產(chan) 品,應對消費群體(ti) 變遷和消費需求升級;二是全麵提高產(chan) 品的內(nei) 在質量,盡管我國不少企業(ye) 生產(chan) 的產(chan) 品質量已有很大改觀,特別是外觀質量進步明顯,但與(yu) 世界先進製造水平相比,差距仍然較大,內(nei) 在質量差距尤為(wei) 明顯,主要是材料、加工、裝配等工藝環節還存在粗製現象,應全麵提升產(chan) 品內(nei) 在質量;三是重視需求端拉動作用,提高居民對信息服務、新能源汽車等產(chan) 品的消費意識,鼓勵購買(mai) 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消費品作為(wei) 擴大內(nei) 需政策的重要內(nei) 容,帶動高精尖產(chan) 業(ye) 持續增長。

  第五,全麵優(you) 化產(chan) 業(ye) 創新的營商環境。與(yu) 傳(chuan) 統企業(ye) 相比,高精尖企業(ye) 培育發展是一個(ge) 複雜係統,對營商環境的要求更高。一要全麵加強知識產(chan) 權管理,對高精尖企業(ye) 專(zhuan) 利申請和維持給予補貼,建立知識產(chan) 權態勢分析與(yu) 發布平台;二要完善產(chan) 業(ye) 共性技術平台,組建由高精尖企業(ye) 參與(yu) 的國家實驗室;三要把重點轉向需求激勵政策,用創新激勵因素助力企業(ye) 高質量發展。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