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配式建築漸流行:“工廠造零件,現場拚房子”
看不見成堆垃圾,沒有漫天揚塵,聽不到長時間的刺耳噪聲。預先從(cong) 工廠訂製的牆板、樓梯等構件,整齊地碼放在施工現場,工人像“搭積木”一樣麻利地“拚裝”,一棟棟建築拔地而起。這就是裝配式建築。
“新華視點”記者調查發現,建築業(ye) 正悄然發生重要變化:通過與(yu) 先進製造技術、新一代信息技術不斷融合,裝配式建築日益普及。住建部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新開工裝配式建築占新建建築麵積比例超過25%。
市場培育形成相當基礎
記者在江蘇南通現代建築產(chan) 業(ye) 園內(nei) 的龍信集團江蘇建築產(chan) 業(ye) 有限公司車間內(nei) 看到,把鋼筋、混凝土澆築,最終製成樓麵板,這一切均在生產(chan) 線上完成。各式各樣的構件“一物一碼”,隻要掃一下二維碼就能了解用途、生產(chan) 流程。這些預製構件生產(chan) 完成後,被運往全國各地的工地進行後期建設裝配。
“設計標準化,構件預製工廠化,施工機械化”,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多年前設想的“中國建築工業(ye) 化”,如今正變成現實。住建部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新開工裝配式建築占新建建築麵積比例超過25%,總麵積累計達到24億(yi) 平方米。
“室外的室內(nei) 做,高空的平地做,危險的機器做。”龍信集團董事長陳祖新介紹,有別於(yu) “設計院出圖到現場施工”的傳(chuan) 統方式,“工廠造零件,現場拚房子”的裝配式建築顛覆了建築施工理念,減輕工人勞動強度,改變現場作業(ye) 環境,把建築農(nong) 民工變為(wei) 現代產(chan) 業(ye) 工人,符合建築工業(ye) 化的發展方向。
裝配式建築並非新興(xing) 事物,西方發達國家早在20世紀60年代就相繼開始廣泛使用。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已經進入相對成熟、完善的階段。我國業(ye) 內(nei) 普遍將2013年視為(wei) 中國裝配式建築發展元年。這一年,國務院及相關(guan) 部委出台多項指導文件,拉開了裝配式建築在中國發展的序幕。
從(cong) 2016年開始,裝配式建築成為(wei) 促進建築業(ye) 轉型升級的主要抓手。當年2月印發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guan) 於(yu) 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幹意見》提出,力爭(zheng) 用10年左右時間,使裝配式建築占新建建築的比例達到30%。
2016年9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guan) 於(yu) 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築的指導意見》提出,以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為(wei) 重點推進地區,常住人口超過300萬(wan) 的其他城市為(wei) 積極推進地區,其餘(yu) 城市為(wei) 鼓勵推進地區,因地製宜發展裝配式混凝土結構、鋼結構和現代木結構建築。
今年初,住建部發布的《“十四五”建築業(ye) 發展規劃》要求,智能建造與(yu) 新型建築工業(ye) 化協同發展的政策體(ti) 係和產(chan) 業(ye) 體(ti) 係基本建立,裝配式建築占新建建築的比例達到30%以上。
近年來,各地相關(guan) 政策密集推出。上海、深圳等先行城市邁向更高目標,部分省份明顯加速。如浙江省提出,到2025年,裝配式建築占新建建築比重達到35%以上;海南省提出,到2030年,裝配式建築麵積占新建建築麵積比重超過95%。
專(zhuan) 家表示,從(cong) 2016年至今,經過多年示範引領和市場培育,裝配式建築的發展已有相當的基礎。
引領建築方式變革:更綠色、更安全
相較於(yu) 傳(chuan) 統建築施工現場的雜亂(luan) 無章,井然有序是裝配式建築工地給人的第一印象。在施工過程中,裝配式構件安裝為(wei) 幹式施工,極少使用砂、石、水泥等材料,從(cong) 根本上避免了塵土飛揚、廢物堆積和噪聲等汙染問題。
作為(wei) 建造方式的重大變革,裝配式建築在節約資源能源方麵,有著獨到的優(you) 勢。
中國環境與(yu) 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hui) 的數據表明,全社會(hui) 總能耗三分之一以上是建築能耗。裝配式預製構件在建造、內(nei) 裝修、後期使用等全壽命周期內(nei) 的各個(ge) 環節實現減碳,每平方米節水20.5%、減碳7.5%,減少垃圾排放77.7%,大大緩解了傳(chuan) 統建築高能耗的問題。
據了解,裝配式建築在工期、用工上較傳(chuan) 統建築都有明顯的節約或改良。江蘇南通政務服務中心綜合停車樓項目就是全裝配式建築,項目約5萬(wan) 平方米。如果是傳(chuan) 統施工現場不少於(yu) 100人,但通過產(chan) 業(ye) 培訓實現一人多能,兼顧吊裝、模板、鋼筋,用工減少了一半以上,工期從(cong) 2年多減少到1年。
“搭積木”式的建築方式是否安全,是公眾(zhong) 關(guan) 注的重要問題。陳祖新表示,裝配式建築技術水平已非常成熟,組裝不隻是“搭”,預製構件運到現場後,還會(hui) 進行澆築,在保障施工質量的前提下,裝配式建築的安全性是有保證的。
專(zhuan) 家介紹,構件在工廠裏預製能減少牆體(ti) 開裂、滲漏等問題,有效提高住宅整體(ti) 安全等級。在施工管理上,由於(yu) 裝配式建築施工過程中現澆作業(ye) 少,安全事故發生概率較低。
“雙碳”目標下的機遇與(yu) 挑戰
住建部、國家發改委今年6月印發的城鄉(xiang) 建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提出,到2030年,裝配式建築占當年城鎮新建建築的比例達到40%。
記者調查發現,裝配式建築在成本控製、產(chan) 業(ye) 融合、人才培養(yang) 等方麵還有一些挑戰。
據了解,由於(yu) 缺乏相應的產(chan) 業(ye) 交流平台,目前,裝配式建築產(chan) 業(ye) 鏈上、下遊企業(ye) 存在一定程度的脫節現象,阻礙了裝配式建築的市場化發展。
中建五局海南分公司總工程師羅俊悟表示,應推動裝配式建築設計、生產(chan) 、施工、裝修等環節融合發展,解決(jue) 各環節“各自為(wei) 戰、單打獨鬥”的問題。
浙江大東(dong) 吳建築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婁峰表示,裝配式構件規格尺寸五花八門,生產(chan) 廠家難以規模化量產(chan) ,再加上運輸效率低下,導致裝配式構件的綜合成本居高不下。他估算,較傳(chuan) 統現澆方式高5%至10%左右。
業(ye) 內(nei) 人士介紹,目前,裝配式建築在行業(ye) 標準、規範、圖集、施工工法等配套文件和技術上遠遠落後於(yu) 現澆建築,亟須製定統一的標準體(ti) 係。
此外,裝配式建築行業(ye) 複合型人才、產(chan) 業(ye) 工人缺失,人才培養(yang) 體(ti) 係和人才輸出數量遠遠不能滿足行業(ye) 需要。
浙江省湖州市住建局建築業(ye) 管理處處長朱漢峰建議,加強校企合作,培養(yang) 更多裝配式建築產(chan) 業(ye) 骨幹人才,以解決(jue) 精細化設計、構件生產(chan) 及管理、現場施工操作及管理等方麵人才緊缺問題。(記者楊丁淼、趙葉蘋、唐弢)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