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首座超寬三維不對稱轉體橋成功轉體
科技日報北京11月22日電(記者矯陽)22日淩晨2時18分,國內(nei) 首座超寬三維不對稱轉體(ti) 橋——上海漕寶路快速路新建工程連續鋼箱梁T構轉體(ti) 橋,在跨越7股鐵路線時實現精準對接,刷新了轉體(ti) 三維不對稱、轉體(ti) 橋麵最寬、跨高鐵整幅轉體(ti) 最寬等多項轉體(ti) 橋世界紀錄。
據中鐵二十四局項目技術負責人曾春煒介紹,這座T構鋼箱梁轉體(ti) 橋為(wei) 超寬超高異形三維不對稱結構,長190米,梁寬由40.5米漸變至99.3米,梁高達8.2米,橋麵最大縱坡6.04%,橋梁兩(liang) 端最大高差達到12米多,重心偏離橋墩中心8.7米,兩(liang) 端長度、重量相差太大。常規轉體(ti) 方式難以實現,施工難度極高,目前國內(nei) 外尚無施工先例。
橋體(ti) 自東(dong) 向西依次跨越機場聯絡線(在建)、滬昆高鐵、滬昆鐵路及改線滬昆鐵路(在建)7股道鐵路線。轉體(ti) 總重15800噸,采用整幅轉體(ti) 方案,與(yu) 鐵路線夾角79度。
為(wei) 解決(jue) 橋梁結構異形帶來的三維不對稱問題,建設團隊與(yu) 同濟大學、武漢理工進行聯合攻關(guan) ,采用三維CAD重心複核技術、基於(yu) 沙箱的應力差不平衡技術、頂力+位移傳(chuan) 感器數據采集係統,實現了梁體(ti) 的平衡配重。
橋梁轉體(ti) 施工同時跨越多條運營鐵路,為(wei) 確保轉體(ti) 安全,項目部采用應力監測超限實時預警係統、轉體(ti) 自動化實時姿態監測係統、防傾(qing) 覆自動預警信息化係統,通過構建BIM信息化模型,實時動態指導轉體(ti) 施工,安全精確引導鋼梁轉體(ti) 就位。
22日轉體(ti) 施工時,項目團隊采用21根15.2毫米的鋼絞線為(wei) 主牽引索,勻順地繞在轉盤周圈上,通過一套兩(liang) 台同步自動連續牽引設備,以1.03度/分鍾的速率緩緩轉動;同時配備智能轉體(ti) 監測係統實時動態監測。最終橋體(ti) 緩慢轉動106.3度,精準對接鐵路兩(liang) 側(ce) 橋墩,到達設計指定位置,誤差範圍控製在毫米級。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