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三大藏書樓聚首寧波
相知無遠近,萬(wan) 裏尚為(wei) 鄰。11月,溢滿書(shu) 香的寧波天一閣裏,舉(ju) 行了一場跨時空越山海的雲(yun) 端對話——世界現存最古老的三大家族藏書(shu) 樓天一閣博物院和意大利美第奇洛倫(lun) 佐圖書(shu) 館、馬拉特斯塔圖書(shu) 館以“海上絲(si) 綢之路”為(wei) 媒,在“雲(yun) 端”聚首。
浙江寧波是“海上絲(si) 綢之路”的東(dong) 方始發港,美第奇洛倫(lun) 佐圖書(shu) 館所在的佛羅倫(lun) 薩是歐洲文藝複興(xing) 的發祥地,馬拉特斯塔圖書(shu) 館所在的切塞納是意大利文化名城。“這三大藏書(shu) 樓都建於(yu) 幾百年前,且從(cong) 建立至今持續發展,沒有中斷過,仍保持原有的建築與(yu) 藏書(shu) 。”天一閣博物院院長莊立臻說。
藏書(shu) 難,藏之久而不散更難。從(cong) 世界文明發展史上來看,這三座藏書(shu) 樓也堪稱世界藏書(shu) 文化史上的奇跡。寧波天一閣是中國最古老的私人藏書(shu) 樓,已有450多年曆史,範欽時期巔峰藏書(shu) 7萬(wan) 多卷;美第奇洛倫(lun) 佐圖書(shu) 館1571年完工,由世界藝術大師米開朗基羅設計,其收藏的手抄本就超過1.1萬(wan) 冊(ce) ;馬拉特斯塔圖書(shu) 館1454年首次對外開放,是歐洲首個(ge) 公民圖書(shu) 館。“海上絲(si) 綢之路”不僅(jin) 打開了貿易通道,也開啟了東(dong) 西方人文與(yu) 藝術交流的新篇章。中意兩(liang) 國分處古絲(si) 綢之路兩(liang) 端,有著深厚的曆史淵源,三大藏書(shu) 樓雖相隔萬(wan) 裏,但書(shu) 香無國界,文韻有共鳴。
在對話活動現場,三大藏書(shu) 樓的負責人通過遠程視頻連線的形式,就各自曆史、現狀與(yu) 未來開展對話。天一閣展示的重點館藏——清代銅版畫《得勝圖》,由當時在中國的意大利傳(chuan) 教士郎世寧領銜創作,再送到歐洲製版完成,是中西合璧的傑出作品;美第奇洛倫(lun) 佐圖書(shu) 館的一個(ge) 重要館藏就是來自中國的卷軸畫《昭君出塞》,絹麵絲(si) 綢製成,曆史可以追溯到16世紀末到17世紀初,異常珍貴。
三大藏書(shu) 樓共同簽署《寧波共識》,將攜手進行書(shu) 樓保護、藏書(shu) 研究和藏書(shu) 文化傳(chuan) 播,推動當代書(shu) 籍文化的建設與(yu) 發展,三方還將探索建立人員互訪、藏品互展、經驗互學、成果分享等多種交流機製,搭建多渠道、寬領域的互動平台,促進藏書(shu) 樓的共同發展。同時,三大藏書(shu) 樓倡議成立世界藏書(shu) 樓聯盟,聯合世界上眾(zhong) 多藏書(shu) 樓,開展交流與(yu) 合作,讓人類文化遺產(chan) 為(wei) 數字時代繼續貢獻智慧。
此次“雲(yun) 端”對話是2022寧波意大利文化周的重磅活動之一,也是2022“海絲(si) 之路”文旅博覽會(hui) 中一個(ge) 重要篇章,是對寧波“港產(chan) 城文”融合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
本屆文旅博覽會(hui) 以“文薈天下揚帆世界”為(wei) 主題,線上展覽與(yu) 重點線下活動相結合,匯聚全球尤其是“海絲(si) ”沿線國家和城市的文旅企業(ye) 、文創產(chan) 品,設置了“濱海時尚”“文化共富”“甬立潮頭”和“數智文化”4個(ge) 數字雲(yun) 展廳,還舉(ju) 辦了一係列具有“海絲(si) ”特色、寧波風味的活動。
寧波正以開放的姿態在國際上大放異彩,寧波舉(ju) 辦的文化活動不再是簡單的“集散地”,而是真正的“孵化器”;不再是簡單“中國風格”的形式展現,更催生出自信包容、主體(ti) 鮮明、與(yu) 時俱進的“中國概念”,讓世界更好地感知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謝舒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