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助力 兩座萬噸“巨無霸”空中轉身
試想一下,在40米左右的高處,兩(liang) 座1.5萬(wan) 噸級別的橋梁同時轉體(ti) 到達指定位置何等壯觀!這樣的情景出現在11月23日淩晨的山東(dong) 省煙台市。科技日報記者從(cong) 現場了解到,此次轉體(ti) 創造了一項新紀錄——這是國內(nei) 100米以上跨度最小半徑、最大縱坡轉體(ti) T構梁。
地處煙台的青榮城際鐵路青煙直通線是山東(dong) 最繁忙的高速客運鐵路幹線之一,每日通過列車超過80列,最密集時段平均10—15分鍾就有一列火車通過。據該項目施工方中鐵上海工程局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直接在鐵路上方開展橋梁施工,安全質量控製難度大,技術參數要求高,風險不可控。
為(wei) 最大限度減少橋梁施工對既有鐵路線路的幹擾,此次轉體(ti) 前期設計采用“先建後轉”方法,即先沿著鐵路平行方向建設橋體(ti) ,然後平轉至設計線路位置實現橋梁合龍。
但兩(liang) 座萬(wan) 噸級別的橋梁同時轉體(ti) ,施工方麵臨(lin) 著不少挑戰。為(wei) 確保順利,該項目的投資者山東(dong) 鐵投集團旗下濟青高鐵公司聯合中鐵上海工程局克服諸多不利因素,精心編製專(zhuan) 項施工方案,創新工藝工法,完成3項省部級工法上報,即利用高墩墩頂預埋件構成反力架的反力預壓施工工法、掛籃反力預壓施工工法、施工影響區營業(ye) 線路橋自動化監測技術工法;同時,他們(men) 獲得了三項專(zhuan) 利授權,分別是一種掛籃反力預壓裝置,一種橋梁自動化監測設備,一種0#塊托架反力預壓裝置。
科技支撐著兩(liang) 座萬(wan) 噸“巨無霸”的空中轉身。他們(men) 通過建築信息建模和大數據計算,提前模擬出轉體(ti) 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並依據轉體(ti) 速度、角度、扭力等關(guan) 鍵數據,製定針對性解決(jue) 預案。轉體(ti) 過程中,現場技術人員對轉體(ti) 過程進行實時跟蹤,隨時根據現場數據調整速度、角度、扭力等等,穩步有序推進,曆時26分鍾,實現轉體(ti) 對接分秒無誤。
“本次轉體(ti) 也具有‘曲線半徑小、縱坡大、墩頂與(yu) 0號段同時澆築、無現澆段’的特點。”該項目施工方中鐵上海工程局工作人員表示。記者從(cong) 現場了解到:兩(liang) 座轉體(ti) 橋梁重量均為(wei) 15000噸左右,T構梁體(ti) 轉體(ti) 長度202.10米,轉體(ti) 高度分別為(wei) 36.8、44.3米,分別轉體(ti) 26°36′53〞和23°5′24〞。這也是濰煙鐵路全線首個(ge) 大跨度無現澆段轉體(ti) 梁,共分26個(ge) 節段,部分節段采用托架法施工,其餘(yu) 標準節段采用懸臂掛籃法對稱施工。
據悉,濰煙鐵路是山東(dong) 省北部沿海地區對外客運交流的主要通道,也是國家“八縱八橫”高鐵主通道中沿海高鐵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優(you) 化京滬鐵路通道、促進環渤海區域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yi) 。(王延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