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讓綠色金融成為灣區發展新動能

發布時間:2022-11-29 10:17: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看點】

  讓綠色金融成為(wei) 灣區發展新動能

  平安銀行綠色金融事業(ye) 部總裁 朱育強

  粵港澳大灣區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窗口和中國經濟最具活力的區域,也是正在崛起的綠色發展示範區。廣闊的製造業(ye) 空間、齊備的供應鏈和強勁的消費力,為(wei) 綠色金融提供了巨大的創新發展場景。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支持香港打造大灣區綠色金融中心。近兩(liang) 年,《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ti) 方案》《全麵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ye) 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廣州南沙深化麵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麵合作總體(ti) 方案》陸續出台。綠色低碳和綠色金融均是三大方案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雙碳”目標的提出,綠色金融在大灣區已成為(wei) 備受關(guan) 注的前沿領域。

  作為(wei) 植根粵港澳大灣區、麵向全國的銀行,平安銀行積極響應國家“雙碳”目標,成立了綠色金融事業(ye) 部,加大綠色金融的投入和創新,打造了一批綠色金融助力綠色產(chan) 業(ye) 的創新案例,為(wei) 大灣區高質量發展和國家“雙碳”的目標實現貢獻力量——

  精準服務綠色產(chan) 業(ye) 。我們(men) 了解到大灣區某大型核電集團在大力推進清潔能源基地建設,亟須介入風電戰略布局,存在大金額的“股權融資+債(zhai) 務融資”需求。我們(men) 通過“綠色貸款+債(zhai) 券直融+股權直投”為(wei) 該企業(ye) 提供了降成本、擴資產(chan) 等全方位服務,助力綠色產(chan) 業(ye) 相關(guan) 企業(ye) 提升競爭(zheng) 力。

  科技賦能綠色金融。針對分布式光伏電站分布較散、給貸後監測帶來不便的問題,我們(men) 創新貸後管理,通過物聯網技術,實現遠程實時監測各項目運行情況,有效解決(jue) 了因項目所在地分散無法及時掌握項目運行數據的問題,支持戶用光伏企業(ye) 綠色信貸投放。

  倡導低碳生活方式。2022年5月,平安銀行在口袋銀行App上線了全國首個(ge) 借信雙卡碳賬戶“低碳家園”,覆蓋1.2億(yi) 用戶。在“低碳家園”中,用戶可通過17種綠色消費和銀行業(ye) 務行為(wei) 累積綠色能量、通過6種綠色出行行為(wei) 累積碳減排量,從(cong) 而形成低碳環保的生活理念。

  我們(men) 還充分利用粵港澳大灣區“一個(ge) 國家、兩(liang) 種製度、三個(ge) 關(guan) 稅區、三種貨幣”的區位優(you) 勢,積極推動跨境金融、海外並購、海外發債(zhai) 等服務,為(wei) 企業(ye) 提供綠色金融產(chan) 品,釋放投資潛力,助力大灣區綠色金融發展。

  未來,隨著產(chan) 業(ye) 從(cong) 分工協作向融合一體(ti) 化發展,大灣區將成為(wei) 具有全球競爭(zheng) 力的灣區。基礎設施方麵將更加完善,包括軌道交通、綠色建築、水利建設、綠色港口、生態建設等在內(nei) 的領域會(hui) 迎來更多機遇;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汽車、風電等產(chan) 業(ye) 將加速升級。

  在大灣區綠色轉型的過程中,我們(men) 將發揮在綠色金融領域的專(zhuan) 業(ye) 創新實踐,發展綠色供應鏈金融,支持大灣區製造業(ye) 集聚集群發展水平加速提升。同時,加強內(nei) 外聯動,探索跨境綠色融資、綠色金融資產(chan) 跨境轉讓,服務綠色企業(ye) “走出去”和“引進來”,促進境內(nei) 外金融資源與(yu) 綠色項目有效對接。在“雙碳”戰略下,加強綠色產(chan) 業(ye) 趨勢研判,通過綠色信貸、綠色債(zhai) 券等綠色金融工具,加大對海上風電、海洋交通運輸、海洋旅遊等領域的支持力度,助力大灣區構建現代海洋產(chan) 業(ye) 體(ti) 係。

    (光明日報記者安勝藍、嚴(yan) 聖禾采訪整理)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