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退休人員再就業:別隻看到“老年”,還要看到“人才
退休後,他們(men) 重新開始工作
退休人員再就業(ye) ,會(hui) 不會(hui) 搶年輕人的飯碗?年輕一代如何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
56歲的鄭女士退休了,但退休生活隻過了3個(ge) 月。退休前,她無比“渴望退休生活”,體(ti) 驗完旅遊、跳舞、健身這些憧憬的安排後,“閑得無所適從(cong) ,沒有意思”。因為(wei) 沒有經濟負擔,又沒有孫輩可帶,她覺得“退早了”。
“人生七十古來稀”早已成為(wei) 過去時。根據國家衛健委今年7月發布的《2021年我國衛生健康事業(ye) 發展統計公報》,到2021年,中國居民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8.2歲。與(yu) 此同時,不少到了退休年齡的老年人,仍然想幹事、能幹事。
前程無憂今年10月發布的《2022老齡群體(ti) 退休再就業(ye) 調研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68%的老齡群體(ti) 在退休後有強烈的就業(ye) 意願。退休老年人開始追求更高層次的長壽,走出老有所依、老有所養(yang) ,嚐試老有所為(wei) 。更早些時候,中國老年人才網於(yu) 今年8月24日正式上線,截至11月27日24時,網站共有210條求職信息,31家單位提供了74個(ge) 崗位。
中國養(yang) 老金融50人論壇秘書(shu) 長、清華大學社會(hui) 科學學院特聘教授董克用將現在的退休求職者歸納為(wei) 兩(liang) 種類型:興(xing) 趣驅動和收入驅動。報告也提到,退休後有強烈再就業(ye) 意願的老人中,“收入驅動”的占比為(wei) 34.3% ,更多的退休求職者重返就業(ye) 市場是為(wei) 了尋求價(jia) 值,希望發揮一技之長,繼續追求職業(ye) 發展。
不過,退休人員再就業(ye) 是求職者和用人單位相互匹配的過程。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采訪了多家招聘退休老年人的企業(ye) ,“不用繳納五險一金”“自帶經驗和資源”是這些企業(ye) 聘用退休人員的主要原因。
“有專(zhuan) 長的退休老人再就業(ye) ,將會(hui) 成為(wei) 挖掘高素質老年勞動力潛能的新方向。”董克用表示,人口老齡化在帶來勞動年齡人口減少的同時,也帶來了人力資源紅利的新機遇。
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老齡司預測,2035年左右,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將突破4億(yi) ,在總人口中的占比將超過30%,進入重度老齡化階段。在一些專(zhuan) 家看來,在勞動年齡人口總量減少的背景下,年輕人因為(wei) 求職意願不匹配等原因,並不能完全解決(jue) 一些崗位“用工荒”問題,退休的老年人有意願繼續工作,可作為(wei) 勞動力的補充。
別隻看到“老年”,還要看到“人才”
國慶節前,鄭女士在一檔電視節目中聽說了中國老年人才網。正巧,她還想繼續發揮餘(yu) 熱,便在網站發布了求職簡曆。曆史專(zhuan) 業(ye) 本科,香港某商學院進修,3年市級黨(dang) 校任教經曆,20餘(yu) 年企業(ye) 中高層管理經驗,涉足房地產(chan) 、物業(ye) 、谘詢、教育等行業(ye) ……鄭女士詳細填寫(xie) 了個(ge) 人情況,期待著與(yu) “高級管理或文案寫(xie) 作”相關(guan) 的就業(ye) 機會(hui) 。
退休後,她曾擔任過一家公司短期項目的副總經理。雖然隻有兩(liang) 個(ge) 月,但這段退休再就業(ye) 的經曆更加堅定了鄭女士退休後繼續工作、發揮價(jia) 值的想法。“還是在崗的感覺更好。每天有事可做,感覺有活力,也有存在感。”
在中國老年人才網上線前,她也在常見的智聯招聘等人力資源服務網站投遞過簡曆,盡管用人單位未寫(xie) 明年齡要求,鄭女士也滿足其他條件,但要麽(me) 是簡曆石沉大海,要麽(me) 是以“超齡”為(wei) 由,把她的簡曆退回。
在鄭女士看來,像她這樣有經驗、懂管理的退休人群不應該被年齡框住,社會(hui) 和用人單位應該從(cong) 身體(ti) 狀況、從(cong) 業(ye) 經驗等方麵來衡量是否符合條件。“需要我做到的,我都能做到,我不覺得和做同樣工作的年輕人有區別。”
不過到目前為(wei) 止,鄭女士還沒有在中國老年人才網上等到“令她心動的offer”。她表示,發布招聘的單位少,而且輔助性崗位多,薪資偏低是主要原因,“感覺很多用人單位隻看到‘老年’,而不是‘人才’”。盡管如此,鄭女士還是覺得,老年友好的目標受眾(zhong) 設定讓這個(ge) 網站值得她的關(guan) 注和等待。
今年65歲的吳崴也和鄭女士一樣,想在退休後找份工作“打發時間”。研究生學曆,自動化研究所工程師經曆,熟練閱讀英文文獻,掌握多種計算機編程語言……吳崴自身條件優(you) 秀,已經通過中國老年人才網和一家科技公司“牽手”成功。
吳崴的求職意向是“物聯網相關(guan) ,數字孿生、傳(chuan) 感器數據采集”崗位。在人們(men) 的普遍認知中,這是一個(ge) 屬於(yu) 年輕人的賽道,拚體(ti) 力、拚精力、更拚創新。但對於(yu) 長期關(guan) 注這個(ge) 領域的吳崴來說,這些都不是障礙。“這要感謝我的導師,年過90依然保持學習(xi) 的狀態,影響著我也在了解元宇宙這些年輕人關(guan) 注的新事物。”
相比於(yu) 年輕同事更擅長執行具體(ti) 操作,吳崴把自己定位為(wei) 給年輕技術團隊把握方向的人。“我的價(jia) 值是在學會(hui) 新技術的基礎上,把豐(feng) 富的經驗融會(hui) 貫通後進行應用,我們(men) 的分工不同,各有所長。”吳崴覺得,在擅長的領域和興(xing) 趣相投的人工作,“幹到75歲不成問題”。
“希望有經驗的老年人為(wei) 我們(men) 做錦上添花的事”
像吳崴這種退休求職者,正是師斌博希望通過中國老年人才網招聘到的老年人才。師斌博是北京中科極客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科極客”)副總經理,中科極客是一家初創公司,剛進入老年市場,迫切需要來自老年群體(ti) 的意見以及對老年市場的了解。師斌博表示,他們(men) 公司的“市場顧問”和“銷售方向事業(ye) 部合夥(huo) 人”的崗位就是麵向老年求職者的,“年齡不是問題,有熱情更重要,希望有經驗和知識的老年人,為(wei) 我們(men) 做錦上添花的事情”。
師斌博計劃給這類老年人才開出3000元至3萬(wan) 元的薪資待遇,“區間大,是為(wei) 了留出談價(jia) 的空間,隻要符合條件,一切可商量”。不過,目前還沒有求職者聯係他,他也擔心被當作騙子,暫時沒有主動聯係求職者。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在中國老年人才網上進行了初步統計,截至11月27日24時,網站共有210條求職信息,有31家單位提供了74個(ge) 崗位。多數為(wei) 市場銷售類、教育培訓、餐飲保潔、為(wei) 老服務方麵的崗位,科技企業(ye) 投放的崗位不多。北京首開寸草養(yang) 老服務有限公司提供了養(yang) 老院院長、護理員、護士、醫生和護理主任5個(ge) 崗位。據該公司人力資源部負責人潘曉麗(li) 介紹,招聘信息投放了一個(ge) 多月,除了“養(yang) 老院院長”,其他崗位谘詢人數不少。“相較於(yu) 人力資源服務網站,這裏的匹配度更高”。
今年9月剛從(cong) 山東(dong) 省第二人民醫院退休的管大夫是第一個(ge) 到崗的。經過一個(ge) 多月的觀察,潘曉麗(li) 發現,這位曾經的內(nei) 科醫生雖不善言辭,但工作認真,豐(feng) 富的臨(lin) 床經驗讓她很快上手工作。而且,眼下養(yang) 老是朝陽行業(ye) ,這家養(yang) 老服務公司共有13家分院,用人需求相當大,但找到合適的人並不容易。
“盡管一些崗位看似用人條件不高,但不意味著所有求職者都能勝任。”在潘曉麗(li) 看來,和老人相處的生活閱曆,以及一定的從(cong) 醫經曆和醫學知識,是她更願意聘用退休人員的兩(liang) 個(ge) 原因,“這些方麵年輕人就未必行”。
一些工作內(nei) 容相對簡單重複的崗位,和年輕人相比,老年人可能有優(you) 勢。陳女士負責寧波一家谘詢公司的招聘工作。據她介紹,麵向所有年齡群體(ti) 的銀行調研員工作,隻需求職者會(hui) 使用智能手機拍照並發送原圖即可。目前她的工作所對接的20多名調研員中,有一半是退休的老年人。“除了速度慢一點,退休人員的返工率遠低於(yu) 年輕人。”在陳女士看來,和有的年輕人浮躁、拿錢幹活兒(er) 相比,老人往往更負責也更靠譜。
如何讓退休老人成為(wei) 人才紅利
退休人員再就業(ye) ,會(hui) 不會(hui) 搶年輕人的飯碗?作為(wei) 養(yang) 老領域的專(zhuan) 家,同時也是退休教授,董克用給出的答案是“不會(hui) ”。
“在製度安排得當的情況下,老人在領域和崗位選擇上與(yu) 青年並不會(hui) 發生太多衝(chong) 突。”董克用認為(wei) ,在勞動年齡人口總量減少的情況下,一些行業(ye) “招工難”,退休老年人重新就業(ye) 可以填補用人需求,“有專(zhuan) 業(ye) 特長的老年人發揮價(jia) 值,有利於(yu) 提升全社會(hui) 的人力資本總量”。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對比2020年全國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和2000年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60歲及以上人口從(cong) 10.33%增長到18.70%,65歲及以上人口則從(cong) 6.96%增長到13.50%。目前中國是唯一一個(ge) 老年人口超過2億(yi) 的國家。如果他們(men) 中的一部分重新進入勞動力市場,無疑是對16-59歲勞動年齡人口以外的補充。
這些老年勞動力中,像吳葳和鄭女士一樣具備較高學曆、掌握專(zhuan) 業(ye) 技能的退休老人不僅(jin) 是人力資源,更是一種人才資源。
“到2050年,受過高等教育的老年人口規模將超過8050萬(wan) 人。”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老年學研究所所長杜鵬提供了項目課題組預測的一組數據。
項目課題組通過利用1982年以來人口普查和1%人口抽樣調查數據,分年齡、分性別、分受教育程度人口數推算出老年人口教育水平在過去30餘(yu) 年的情況。在此基礎上,項目課題組按出生隊列特定年齡以上教育水平基本穩定的假設,以人口學上最為(wei) 經典且主流的隊列要素方法為(wei) 核心的預測顯示,按照我國劃分老年人口的辦法,到我國全麵建成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時,90後開始過上退休生活,受教育的人口中,大學及以上學曆的比例為(wei) 16.8%。
“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背後是規模不斷變大的老年群體(ti) ,落實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意義(yi) 重大。”杜鵬表示,根據《2021年度國家老齡事業(ye) 發展公報》,截至2021年年末,中國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超過2.6億(yi) ,占世界老年人口的四分之一以上,“解決(jue) 這部分老人的問題,任務艱巨,但對中國和世界的經濟發展,發揮著重要作用”。
在此背景下,“一種新的老年文化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正在產(chan) 生”。杜鵬認為(wei) ,未來“退休”的標準,要隨著平均壽命的延長,結合老人自身能力、社會(hui) 的需要和政策導向不斷變化。
“退休不再是社會(hui) 參與(yu) 的終點。”杜鵬指出,去年11月發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guan) 於(yu) 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的意見》中明確了“把積極老齡觀、健康老齡化理念融入經濟社會(hui) 發展全過程”,其中還提到,“鼓勵老年人繼續發揮作用,把老有所為(wei) 同老有所養(yang) 結合起來,完善就業(ye) 、誌願服務、社區治理等政策措施,充分發揮低齡老年人作用”,“全麵清理阻礙老年人繼續發揮作用的不合理規定”。
杜鵬表示,年輕一代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可以從(cong) 兩(liang) 個(ge) 方麵入手:一方麵,作為(wei) 贍養(yang) 老人的子女,要關(guan) 注老年人精神生活提升和數字鴻溝彌合;另一方麵,作為(wei) 未來也會(hui) 步入老年的一代,青年人要關(guan) 注經濟發展水平和受教育程度提高帶來的市場新變化,即由勞動密集型向知識密集型的轉型對科學知識和技術的要求,還要關(guan) 注社會(hui) 保障製度的發展如何影響和改變自己照護父母和自己養(yang) 老的方式。
“借助科技手段、完善製度建設,樹立積極老年觀,從(cong) 而提升老齡問題治理水平,才能讓老年具有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杜鵬說。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xi) 記者 袁潔 魏婉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