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超齡職工”就業撐起保護傘
“要找到好工作實在太難了!我爸在考慮要不要自降要求。”85後青年郭超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今年年初,他幫61歲的父親(qin) 在某招聘平台上發布了求職信息,結果卻收效甚微。
“找過來的大多需要從(cong) 事服務業(ye) 勞動,我爸退休前主要是管理崗位,不太合適。”郭超說,在谘詢過律師後,他對退休再就業(ye) 人員權益可能不受勞動合同法保護的情況更擔心:“因此,我爸(找不到工作)這事兒(er) ,我其實喜憂參半。”
前程無憂發布的《2022老齡群體(ti) 退休再就業(ye) 調研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68%的老年人退休後再就業(ye) 意願強。不過,和郭超的父親(qin) 一樣,被求職難、法律風險大等問題“澆滅”熱情的“超齡職工”不在少數。要實現“老有所為(wei) ”,還需把好脈開好方。
結構性錯配加劇退休群體(ti) 求職難
8月24日,由中國老齡協會(hui) 老年人才信息中心主辦的“中國老年人才網”正式上線,僅(jin) 兩(liang) 天時間,就有多達5000多名求職者、100多家企業(ye) 注冊(ce) 。北京中科極客科技有限公司也放出兩(liang) 個(ge) 崗位的招聘信息“試水”,但是一周過去,仍未接到求職者來電。
北京首開寸草養(yang) 老服務有限公司負責人表示,公司雖然收到不少求職者的反饋,可是溝通後發現,鮮少有能讓雙方都滿意的。幾家用人單位的負責人感覺,招到一名合適的老年員工有時比招青年員工更難。
但與(yu) 此同時,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在采訪中發現,一些退休後求職的人也正愁找不到合適的工作。據報告統計,傳(chuan) 統線下渠道是老齡群體(ti) 求職的主流渠道,他們(men) 大多借助自身的人脈資源找工作,僅(jin) 有10.7%的人會(hui) 通過本地人才市場和專(zhuan) 場招聘會(hui) 求職就業(ye) 。由此,供給與(yu) 需求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廣泛存在。
不過,對於(yu) 熟悉網絡的鄭女士而言,“崗位需求與(yu) 能力期望結構性錯配”才是阻礙她求職的一大難題。鄭女士今年56歲,曾任“集團開發部副經理”“人力資源總監”,但在幾家招聘網站上投遞簡曆後,卻失望而歸。
心儀(yi) 的崗位因為(wei) 年齡限製拒絕了鄭女士,而年齡範圍內(nei) 可選擇的工作,又有些“不盡如人意”。比如,在58同城等招聘網站上檢索後會(hui) 發現,與(yu) 老年人相關(guan) 的就業(ye) 崗位大多數是打包員、月嫂等技工或普工,與(yu) 她的擇業(ye) 方向“相距甚遠”。
鄭女士希望,線上招聘平台的定位能夠更加清晰一些,避免用人方與(yu) 求職方在平台選擇上存在不同認知。以中國老年人才網為(wei) 例,在她看來,其重點在於(yu) “人才”,應該麵向知識技能積累豐(feng) 富的“高、精、專(zhuan) ”崗位退休人群,而現在“用人單位可能更在意的是‘老年’二字。”
在中國養(yang) 老金融50人論壇秘書(shu) 長、清華大學社會(hui) 科學學院特聘教授董克用看來,結構性供需錯配是退休勞動力市場發展的一個(ge) 過程。
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hui) 對技能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而老年人的就業(ye) 能力與(yu) 職業(ye) 需求往往存在脫節。智聯招聘2021年1月公布的數據顯示,中高齡人群再就業(ye) 時專(zhuan) 業(ye) 技能和企業(ye) 崗位要求錯配十分明顯,供需結構在技能和經驗方麵落差較大。
曾在某金融機構擔任經理職務的王萍(化名)對此也深有感觸。退休後,她因為(wei) 隻有高中學曆,想要再就業(ye) 隻能找以體(ti) 力勞動為(wei) 主的工作。“以前做的是管理工作,現在幹保潔,心理上難免有落差。”
“我國老年就業(ye) 服務體(ti) 係有待健全。”北京市京師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huo) 人陳振輝建議政府出台一些保障老年人就業(ye) 的政策,如退休返聘、再就業(ye) 技能培訓等,創建老年人職業(ye) 培訓的專(zhuan) 項服務和老年人就業(ye) 促進部門,鼓勵非營利組織對老年人進行培訓等。“政府還可以對招聘退休人員的企業(ye) 給予一定的補助和優(you) 惠,調動企業(ye) 積極性。”
為(wei) 老年人就業(ye) 撐起保護傘(san)
“老年勞動者的合法權益保障問題亟須解決(jue) 。”據天津杜若律師事務所律師鄭鵬回憶,在近幾年的司法實踐中,他接觸到的與(yu) 老年勞動者相關(guan) 的案件的數量明顯增多,“尤其是工傷(shang) 保險待遇和勞動報酬方麵更多一些。”
記者檢索中國裁判文書(shu) 網後發現,截至11月28日,僅(jin) 包含關(guan) 鍵詞“老年”和“工傷(shang) ”的裁定書(shu) 就有3700多篇。其中有老年勞動者勝訴獲賠償(chang) 的,也有用人單位不擔責的。鄭鵬認為(wei) ,涉老年勞動者工傷(shang) 案件能否勝訴的關(guan) 鍵,在於(yu) 勞動者與(yu) 用人單位之間建立的是勞動關(guan) 係還是勞務關(guan) 係,隻有雙方建立了勞動關(guan) 係才能依法享受工傷(shang) 待遇。然而,目前大部分退休再就業(ye) 的老年人屬於(yu) 勞務關(guan) 係,其權利相應也受到一定的限製。
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guan) 於(yu) 審理勞動爭(zheng) 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幹問題的解釋(一)》,對於(yu) 未享受養(yang) 老保險待遇或領取退休金的老年人再就業(ye) ,如果符合勞動關(guan) 係的認定標準,老年勞動者與(yu) 用人單位之間將被認定為(wei) 勞動關(guan) 係,但如果是享受養(yang) 老保險待遇或領取退休金的老人,則與(yu) 用人單位之間建立的是勞務關(guan) 係。
鄭鵬解釋,在勞動法律關(guan) 係中,老齡勞動者與(yu) 其他勞動者一樣享有同等的工資福利待遇、休息休假、工傷(shang) 保險待遇以及經濟補償(chang) 等一係列勞動法上的權利,而勞務關(guan) 係則不同,通常隻是用人單位方支付一定的勞務報酬,卻不承擔繳納社保等義(yi) 務。
陳振輝也提醒,老齡勞動者,尤其是享受養(yang) 老保險待遇或領取退休金的老人,務必與(yu) 用人單位簽訂書(shu) 麵合同,把薪資發放的時間、形式和工作時長等內(nei) 容寫(xie) 清楚,“越具體(ti) 、越完善越好”。
“維護老年勞動者合法權益是一個(ge) 係統工程,需要全社會(hui) 共同努力。”鄭鵬強調,不僅(jin) 要讓老年勞動者享有勞動法上規定的權利,還要從(cong) 專(zhuan) 門立法、醫療保健、老有所樂(le) 、老有所為(wei) 等多方麵多環節予以完善保障。
考慮到工種差異和勞動者的實際工作年限,董克用建議,把何時退休的權利交還給勞動者。比如,重體(ti) 力勞動者16歲就開始工作了,如果與(yu) 二十八九歲才初入職場的博士同時退休,是不公平的,“重體(ti) 力勞動者60多歲可能已經幹不動了。”
關(guan) 於(yu) 進一步強化互聯網招聘平台責任,中國老年人才網負責人表示,將加強企業(ye) 鑒別和人工巡檢,做好法律風險提示。據悉,該網站已經聯係多家保險公司,計劃在求職招聘欄目開辟在線保險窗口服務,提示和建議老年就業(ye) 者最好自行購買(mai) 一份意外傷(shang) 害險,同時建議用人單位購買(mai) 雇主責任險。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xi) 記者 魏婉 袁潔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