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購置補貼退出並非激勵政策退出

發布時間:2022-12-01 09:49:00來源: 經濟日報

  購置補貼退出不等於(yu) 激勵政策退出,當前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ye) 需要著重在積分與(yu) 碳市場、供應鏈安全、充換電設施等方麵做好政策接續,以保障補貼退出後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的高質量發展。

  曆時13年的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將於(yu) 今年年底結束,此後上牌的新能源車將不再享受購置補貼,這標誌著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將正式脫離補貼扶持。現階段車輛購置補貼政策的適時退出符合市場發展規律,有助於(yu) 產(chan) 業(ye) 行穩致遠。

  盡管成績斐然,但是我國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發展仍舊麵臨(lin) 諸多挑戰。在購置環節,受近期上遊原材料漲價(jia) 、電池和芯片短缺等因素影響,近一年來新能源汽車市場已經曆數輪漲價(jia) ,其相對燃油車的價(jia) 格劣勢進一步拉大;在使用環節,充電難仍然困擾產(chan) 業(ye) 發展;出口方麵,歐盟最新法規明確進口電池產(chan) 品需要提供碳足跡聲明,跨國車企開始對電池供應鏈提出生命周期碳排放約束要求;等等。

  購置補貼退出不等於(yu) 激勵政策退出,當前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ye) 發展到了又一個(ge) 重要關(guan) 口,需要著重在積分與(yu) 碳市場、供應鏈安全、充換電設施等方麵做好政策接續,以保障補貼退出後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的高質量發展。

  一是完善“雙積分”政策。作為(wei) 接棒新能源汽車補貼的重要支持政策,“雙積分”對汽車產(chan) 業(ye) 結構調整與(yu) 轉型升級意義(yi) 重大。當前“雙積分”還存在積分交易市場供需不平衡、積分價(jia) 格波動大等問題,應持續優(you) 化積分製度設計,完善積分核算方法,研究“雙積分”與(yu) 碳交易銜接方案,給予市場穩定的積分價(jia) 格預期。

  二是將關(guan) 鍵材料納入戰略儲(chu) 備資源。鼓勵整車及電池企業(ye) 通過兼並收購等方式布局上遊鋰、鈷、鎳等核心資源,一方麵要打擊囤積居奇、投機炒作、哄抬物價(jia) 等不正當競爭(zheng) 行為(wei) ,抑製上遊材料價(jia) 格短期大幅波動;另一方麵要加快發展鈉離子電池、無鈷電池等新型動力電池技術,降低產(chan) 業(ye) 對特定關(guan) 鍵資源的依賴程度,鞏固我國電池技術和產(chan) 業(ye) 優(you) 勢。

  三是加快電池碳足跡方法論研究。相關(guan) 部門應定期分區更新、發布電力碳排放因子,建立電池產(chan) 業(ye) 鏈各環節碳排放因子數據庫,鼓勵電池製造企業(ye) 利用綠色電力降低生產(chan) 過程碳排放。

  四是盡快補齊充換電設施短板。加大老舊小區、高速公路、偏遠地區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運營補貼力度;加強發改與(yu) 住建、工信、交通、財政等部門的統籌協作,不斷完善和優(you) 化充換電設施空間布局和建設標準,明確項目申報、建設、維護等全鏈條辦事流程,構建適度超前、布局均衡、智能高效的充換電網絡體(ti) 係。

  五是挖掘車網互動潛力。加強新能源汽車和能源規劃、電力市場和碳市場等工作的統籌協調,加快建立車網互動技術標準體(ti) 係,引導新能源汽車從(cong) 傳(chuan) 統單向充電向智能有序充電、雙向充放電轉變。同時,落實充換電設施峰穀分時電價(jia) 政策,鼓勵電動汽車以聚合形式參與(yu) 電力市場交易,推動在電動汽車市場滲透率高的城市率先開展車網互動商業(ye) 運營試點。 (劉 堅 來源:經濟日報)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