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央行月末逆回購力度加大 向市場釋放積極信號

發布時間:2022-12-02 10:10:00來源: 經濟日報

  央行月末逆回購力度加大——

  向市場釋放積極信號

  本報記者 姚 進

  近日,中國人民銀行逆回購操作力度逐漸加大,由上周的淨回籠轉變為(wei) 本周的淨投放。11月30日,人民銀行以利率招標方式開展了1700億(yi) 元7天逆回購操作。29日,人民銀行開展了800億(yi) 元逆回購操作,公開市場實現淨投放780億(yi) 元,加上28日淨投放的520億(yi) 元,兩(liang) 日已實現1300億(yi) 元淨投放。

  統計顯示,11月21日至11月25日,人民銀行逆回購單日投放規模均在100億(yi) 元以內(nei) ,累計投放230億(yi) 元,期間逆回購到期4010億(yi) 元,故實現淨回籠3780億(yi) 元。業(ye) 內(nei) 人士認為(wei) ,前幾周公開市場以淨回籠為(wei) 主,原因包括10月末央行加大公開市場投放量,以及11月的中期借貸便利(MLF)進行了縮量續做。而從(cong) 本周開始人民銀行加大公開市場操作則是由於(yu) 降準資金到位前,臨(lin) 近月末短端利率進一步下行空間有限,為(wei) 維持資金麵流動性合理充裕,人民銀行公開市場操作重回百億(yi) 元規模。

  11月25日,央行宣布全麵降準,將於(yu) 12月5日降低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25個(ge) 百分點(不含已執行5%存款準備金率的金融機構),共計釋放長期資金約5000億(yi) 元。本次下調後,金融機構加權平均存款準備金率約為(wei) 7.8%。業(ye) 內(nei) 人士表示,在降準釋放資金到位之前,本次逆回購是針對月末時點可能的資金麵波動展開的流動性管理,意在穩定短期限資金的供需和利率,向市場持續釋放積極信號。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認為(wei) ,央行適度加大短期資金淨投放,主要是近期市場利率波動較大,加之臨(lin) 近月末,適度加大公開市場操作,有利於(yu) 平穩跨月資金麵,穩定市場預期。按照慣例,12月初央行將適度調整公開市場操作力度。

  “雖然央行上周回籠逆回購資金,但11月25日公告降準體(ti) 現出當前貨幣政策的目的是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促進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落實穩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鞏固經濟回穩向上基礎。”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表示,市場利率向政策利率回歸的趨勢不改,資金麵料將在央行調控下保持較為(wei) 平穩的態勢。

  展望12月,明明認為(wei) ,12月份並不存在流動性缺口(不考慮MLF和逆回購到期),但考慮到財政支出往往集中在月末,且存在銀行年末考核壓力,因此不排除部分時點資金麵收緊的可能。

  “預計月內(nei) 資金麵平穩。原因在於(yu) ,近期市場流動性總體(ti) 保持合理充裕,國內(nei) 紓困穩經濟政策持續發力。”周茂華表示,一般年底流動性需求有所增加。不過隨著降準落地,財政資金投放,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等持續發力,預計12月份流動性將保持合理充裕,央行將通過靈活調整公開市場操作,熨平短期資金麵波動。

  綜合過往央行在公開市場操作方麵的動作來看,今年以來,央行在逆回購操作規模上更顯靈活,7天期、14天期逆回購配合使用,在月末、節前等重要時間點釋放出較強的穩定信號,以撫平市場流動性。在11月25日宣布降準時,央行同樣強調,加大穩健貨幣政策實施力度,著力支持實體(ti) 經濟,不搞大水漫灌,兼顧內(nei) 外平衡,更好發揮貨幣政策工具的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hui) 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yi) 經濟增速基本匹配,支持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融資,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央行此次降準主要是為(wei) 了補充流動性水位、穩定債(zhai) 市預期、對衝(chong) 疫情壓力,後續總量寬貨幣空間收窄,短端利率震蕩為(wei) 主。”明明認為(wei) ,當前貨幣政策目標依然在於(yu) 穩增長、寬信用,降準配合近期一係列政策協同發力,但是從(cong) 本次降準的幅度以及央行對通脹等問題的擔憂來看,未來仍要繼續避免超發貨幣。此外考慮到此前MLF縮量、貨幣政策進一步寬鬆空間有限,從(cong) 中期角度來看,短端利率或將繼續調整。(經濟日報)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