築牢反電詐法治防火牆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電信網絡詐騙法》今起實施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電信網絡詐騙法》今日(12月1日)起實施。
反電信網絡詐騙法堅持源頭治理、綜合治理,旨在全方位築牢反電信網絡詐騙法治防火牆。
反電信網絡詐騙法共7章50條,包括總則、電信治理、金融治理、互聯網治理等。這部法律從(cong) 12月1日起施行。這部法律作為(wei) 小切口的專(zhuan) 門立法,堅持問題導向,針對實踐需要,對關(guan) 鍵環節、主要製度作出規定。在加強抓末端同時,更加強調了抓前端,防患於(yu) 未然。
該法明確了銀行卡和電話卡開辦和停用前提條件,明確禁止非法製造、買(mai) 賣、提供或者使用相關(guan) 設備、軟件。對電信網絡詐騙前科人員和前往重點地區、出境活動存在重大涉詐嫌疑的人員,有關(guan) 部門有權決(jue) 定不準出境等內(nei) 容。
更加明確銀行卡和電話卡辦理和停用條件
電信網絡詐騙離不開兩(liang) 張卡,就是銀行卡和電話卡,此次反電信網絡詐騙法更加明確了對兩(liang) 張卡的辦理和停用條件。
反電信網絡詐騙法規定,辦理電話卡,開立銀行賬戶、支付賬戶不能超出限製數量。對經識別存在異常開卡、開戶情形的,運營商和銀行有權加強核查或拒絕辦理。
公安部刑事偵(zhen) 查局刑偵(zhen) 基礎工作及辦案指導處史梁:反電信網絡詐騙法強調落實實名製,電信企業(ye) 、銀行和支付機構對於(yu) 存在異常開卡、開戶情形的,有權加強核驗和拒絕開卡、開戶,對涉詐異常電話卡,電信企業(ye) 將對用戶進行實名核驗,未核驗或者核驗未通過的,可以限製、暫停有關(guan) 電話卡的功能。對涉詐異常賬戶和可疑交易,銀行和支付機構也將采取重新核驗身份、延遲支付結算、限製或者終止業(ye) 務等必要防範措施。
另外,任何人都不能非法買(mai) 賣、出租、出借電話卡、銀行賬戶、支付賬戶和互聯網賬號,違法行為(wei) 將被記入信用記錄,同時限製相關(guan) 卡、賬戶、賬號功能,停止非櫃麵業(ye) 務、暫停新業(ye) 務、限製入網等。
對存在重大涉詐嫌疑人員 可以不準出境
反電信網絡詐騙法明確了禁止非法製造、買(mai) 賣、提供或者使用有關(guan) 設備、軟件。對電信網絡詐騙前科人員和前往重點地區、出境活動存在重大涉詐嫌疑的人員,有關(guan) 部門有權決(jue) 定不準出境。
反電信網絡詐騙法明確規定,非法製造、買(mai) 賣、使用GOIP、貓池等虛擬撥號設備、多個(ge) 用戶撥號連接設備是違法犯罪行為(wei) 。
對從(cong) 事電信網絡詐騙活動被刑事處罰的人員,可以在一定期限內(nei) 對其限製出境。對前往電信網絡詐騙活動嚴(yan) 重地區的人員,出境活動存在重大涉電信網絡詐騙活動嫌疑的,移民管理機構可以決(jue) 定不準其出境。
公安部刑事偵(zhen) 查局刑偵(zhen) 基礎工作及辦案指導處史梁:從(cong) 事電信網絡詐騙活動的人員,除依法承擔刑事責任、行政責任外,造成他人損害的,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金融電信互聯網企業(ye) ,違反本法規定造成他人損害的,也要依照民法典有關(guan) 規定,承擔民事責任。
鼓勵研發有關(guan) 電信網絡詐騙反製技術
反電信網絡詐騙法規定,電信、銀行等機構必須不斷提高研究電信網絡詐騙反製技術,用於(yu) 檢測異常信息活動,同時要求互聯網公司做好風險防控特別義(yi) 務和保護收集到的信息。
加強反製技術措施是防範電信網絡詐騙活動的重點和難點。反電信網絡詐騙法明確規定,國家支持電信業(ye) 務經營者、銀行業(ye) 金融機構等從(cong) 業(ye) 者研究開發有關(guan) 電信網絡詐騙反製技術,用於(yu) 監測識別、動態封堵和處置涉詐異常信息、活動。
中國計算機學會(hui) 計算機安全專(zhuan) 委會(hui) 常委李雪瑩:電信網絡詐騙是技術性犯罪,利用技術對抗監管的特點非常突出。各行業(ye) 必須要通過不斷地完善風險識別、預警、追蹤溯源、異常處理等相關(guan) 的技術,係統地建設本行業(ye) 的反製能力,提升整個(ge) 行業(ye) 反詐效果和整體(ti) 能力水平。
反電信網絡詐騙法重點強調了互聯網治理,要求互聯網服務提供者履行風險防控特別義(yi) 務,並規定了相應法律責任。
中國計算機學會(hui) 計算機安全專(zhuan) 委會(hui) 常委範淵:對於(yu) 相關(guan) 企業(ye) 而言,履行反詐風險防控義(yi) 務、網絡安全義(yi) 務、數據安全保護義(yi) 務及個(ge) 人信息安全保障義(yi) 務存在一定交叉重合,在實踐中需要進行綜合性、一體(ti) 化的合規體(ti) 係建設。
公民個(ge) 人信息是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的基礎工具,總能精準鎖定詐騙對象。反電信網絡詐騙法明確規定,將依法追究信息泄露的相關(guan) 人員和單位責任,並要求信息收集者做好信息保護。
中國計算機學會(hui) 計算機安全專(zhuan) 委會(hui) 常委李雪瑩:信息收集者對於(yu) 所擁有的個(ge) 人信息底賬要清。要建立完善的信息保護管理製度、設置相應的組織,部署有力的技術手段。其中,技術手段包括對信息使用進行審計、監測、追溯和管理,對信息的竊取和攻擊進行有效的發現、防護和處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