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摸清“碳家底” 提升競爭力

發布時間:2022-12-02 10:25:00來源: 人民日報

  流水線上,機械臂拈起微小的元件,精準鑲嵌到電路板上,旁邊的電腦同步記錄、傳(chuan) 輸著物料信息……在位於(yu) 四川成都的長城開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廠房裏,一台台智能電表正被有序生產(chan) 出來。

  “從(cong) 廠區運營到每個(ge) 微小零件的生產(chan) 過程,碳排放數據均清晰可查。”長城公司質量中心負責人許燕介紹,這些電表將出口到歐洲,披露碳足跡信息是客戶的基本要求。“碳足跡記錄了產(chan) 品整個(ge) 生命周期內(nei) 的溫室氣體(ti) 排放總量,我們(men) 需要提供從(cong) 原材料生產(chan) 到產(chan) 品製造、分銷、使用和處置、再生利用等所有階段的溫室氣體(ti) 排放數據。”

  一款產(chan) 品的碳足跡核算是怎麽(me) 實現的呢?

  “這需要抓取產(chan) 品生產(chan) 過程中涉及的原料供應、能源消耗和廢物產(chan) 出等數據,再將數據按照國際標準量化為(wei) 溫室氣體(ti) 排放量,經專(zhuan) 業(ye) 機構核查數據來源及準確性後,方可獲得審核報告和證書(shu) 。這不僅(jin) 對企業(ye) 信息化水平提出了較高要求,還需要專(zhuan) 業(ye) 技術人員研究國際貿易低碳準入政策、產(chan) 品碳排放標準,並通過倒推來優(you) 化生產(chan) 。”許燕說。

  2019年12月,受成都海關(guan) 、成都市商務局等部門委托,中國質量認證中心的專(zhuan) 家上門指導公司進行碳足跡核算。“從(cong) 相關(guan) 的政策知識到如何收集、計算數據,專(zhuan) 家對我們(men) 進行了係統的培訓,也對提升信息係統的碳足跡核算能力給出了建議。”長城公司質量中心體(ti) 係工程師楊梅說,自己與(yu) 同事們(men) 在專(zhuan) 家指導下,分門別類收集產(chan) 品信息,學習(xi) 使用專(zhuan) 業(ye) 軟件輔助計算,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近年來,成都海關(guan) 對國際貿易低碳準入政策進行追蹤研究,為(wei) 有需求的外貿企業(ye) 提供政策解讀和應對建議。“不同企業(ye) 麵臨(lin) 披露碳足跡信息、提供持續減排計劃等不同要求,我們(men) 還會(hui) 根據其生產(chan) 工藝、碳排放結構,有針對性地提供產(chan) 品碳足跡核算、企業(ye) 碳管理等方麵的技術培訓。”成都海關(guan) 技術中心主任董偉(wei) 說。

  為(wei) 進一步鼓勵出口企業(ye) 開展碳足跡核算、提高競爭(zheng) 力,今年5月,成都市商務局發布《成都市2022年度促進外貿高質量發展若幹政策措施》,對取得碳足跡核查證書(shu) 或報告的企業(ye) ,予以核查、認證及相關(guan) 服務費用100%支持。截至目前,成都已有20餘(yu) 家企業(ye) 、30餘(yu) 個(ge) 產(chan) 品單元完成低碳認證和碳足跡核算。

  如今,長城公司4款主要出口歐洲的產(chan) 品均已通過碳足跡認證,出口量穩步提高。不過,碳足跡核算對企業(ye) 的意義(yi) 不僅(jin) 在於(yu) 幾款產(chan) 品的認證與(yu) 出口。在專(zhuan) 家建議下,楊梅與(yu) 同事們(men) 追加培訓和實操,組建了公司專(zhuan) 業(ye) 的碳管理團隊,研究以建設屋頂綠色電站等方式推進“零碳工廠”規劃。“摸清了‘碳家底’,公司從(cong) 生產(chan) 到研發都有了新的目標。”楊梅說。(本報記者 李凱旋)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