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金融 點“綠”成“金”
核心閱讀
綠色金融在支持環境改善、應對氣候變化和資源節約高效利用等方麵大有可為(wei) 。近年來,重慶始終堅持“兩(liang) 山”理念,著力發展綠色金融,建立“長江綠融通”綠色金融大數據綜合服務係統,助推政銀企對接長效機製,構建綠色發展體(ti) 係。隨著一項項創新改革舉(ju) 措實施,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逐漸凸顯。
“地裏莊稼長不好,鄉(xiang) 親(qin) 們(men) 靠山吃山,盯上了山上的樹。”談起前些年的經曆,重慶市城口縣嵐天鄉(xiang) 紅岸村村民謝昌林直搖頭。
眼見環境一天天變差,政府決(jue) 定實施生態搬遷。可手裏沒錢,搬得出如何穩得住?得知情況後,重慶農(nong) 村商業(ye) 銀行在調研後開發出農(nong) 村產(chan) 權抵押融資新模式,為(wei) 當地農(nong) 戶辦理“美麗(li) 鄉(xiang) 村住房貸款”。有了錢,農(nong) 戶改造、裝修房屋,一些人還開辦農(nong) 家樂(le) 吸引周邊避暑遊客,在家門口吃上了旅遊飯。
從(cong) 2019年初申報創建到今年8月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最終獲批,重慶市綠色發展不斷邁出新步伐。截至2022年9月末,全市綠色貸款餘(yu) 額達4972.33億(yi) 元,是2019年初的2.8倍,同比增長40.2%,高出全市各項貸款增速32.5個(ge) 百分點;綠色貸款占各項貸款餘(yu) 額比重近10%,較2019年初大幅提升4.5個(ge) 百分點;綠色債(zhai) 券餘(yu) 額超357億(yi) 元,是2019年初的2.7倍。
看效益——
普惠效應,綠色金融與(yu) 生態文明交融互助
從(cong) 垃圾焚燒發電到汙水治理,從(cong) 濱水岸線綜合整治到節能環保改造,從(cong) 綠色交通行業(ye) 信貸投放到美麗(li) 鄉(xiang) 村住房信貸支持……近年來,綠色金融成了重慶各大銀行的重點發展方向。
豐(feng) 都縣位於(yu) 三峽庫區腹地,蘊含著豐(feng) 富的風能資源,吸引來不少風電項目。而綠色項目的突出特點就是期限長、收益低,尤其需要長期信貸資金。“前幾年沒怎麽(me) 關(guan) 注風電,隨著綠色金融的發展,現在各家銀行搶著投。綠色金融,對我們(men) 銀行而言意味著優(you) 質資產(chan) 。”重慶農(nong) 村商業(ye) 銀行公司相關(guan) 負責人告訴記者。
豐(feng) 都縣蓮花山風電場,綿延起伏的群山上矗立著一台台風機,長長的風機葉片在不停轉動著。今年年初,重慶農(nong) 商行投資的蓮花山和五洞岩三期風電項目開工建設,計劃年底可並網發電,總裝機容量8萬(wan) 千瓦,總投資6億(yi) 元,預計年發電量1.6億(yi) 千瓦時,大約每年可為(wei) 8萬(wan) 戶居民供應綠色電力能源,節約標煤4.7萬(wan) 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2.3萬(wan) 噸。
“我們(men) 將堅持開發清潔能源,將豐(feng) 都打造成大山裏的‘綠電池’。”豐(feng) 都縣發展改革委主任鄧清華告訴記者,有了綠色金融支持,豐(feng) 都將招商引進一批清潔能源項目,不斷優(you) 化能源供給結構,力爭(zheng) 到2035年建成重慶市清潔能源示範基地。
看做法——
形成機製,破解項目識別難題
“很難想象,去年我們(men) 還在為(wei) 項目資金發愁。”站在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丁市鎮生態茶園裏,項目負責人羅理感慨萬(wan) 千。2021年4月,該項目尚處於(yu) 開發建設階段,前期投入較大,“差錢”成為(wei) 一道難以邁過的坎。就在一籌莫展時,重慶銀行主動找上了門,提供了信貸支持。
“識別綠色項目不是個(ge) 輕鬆活。過去,若幹指標都需要人工來識別,效率很低。”重慶銀行客戶經理田攀告訴記者,“現在有了‘長江綠融通’係統,能夠對項目自動進行環境效益測算,效率大大提升。生態茶園項目便是係統推送給我們(men) 的。”
田攀口中的“長江綠融通”,是中國人民銀行重慶營業(ye) 管理部打造的綠色金融大數據綜合服務係統。“我們(men) 和市發展改革委、市生態環境局共同製定綠色項目(企業(ye) )評價(jia) 標準,以此為(wei) 基礎,在係統內(nei) 嵌入綠色金融標準智能識別功能,向金融機構及時發布經識別的綠色融資需求信息。”中國人民銀行重慶營業(ye) 管理部金融研究處副處長韓鑫韜告訴記者,“有了這個(ge) 係統,以往是企業(ye) 找銀行,現在銀行找企業(ye) 。”
目前,“長江綠融通”係統已連通中國人民銀行重慶營業(ye) 管理部轄內(nei) 各分支機構以及部分區縣政府,接入金融機構近百家,助力全市形成了“政府推薦項目+綠色智能識別+係統推送項目+銀行自主對接”的銀企融資對接長效機製。截至2022年9月末,該係統采集並上線市級、區縣級1860個(ge) 綠色項目(企業(ye) )信息,其中,近1000個(ge) 項目與(yu) 銀行成功對接。
看發展——
轉型升級,構建綠色發展體(ti) 係
“真沒想到,排汙權也能貸款,利率還比一般貸款優(you) 惠。”在成功獲得重慶銀行1億(yi) 元排汙權質押貸款後,重慶國際複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際複材”)相關(guan) 負責人不由感慨。
國際複材是工信部評定的玻纖行業(ye) “綠色工廠”,通過引進國內(nei) 外先進的廢棄處理技術,有效管控汙染物。在了解到企業(ye) 有擴大生產(chan) 經營規模的資金需求後,重慶銀行信貸人員主動上門,為(wei) 其匹配排汙權質押貸款產(chan) 品,該產(chan) 品讓企業(ye) 的排汙權從(cong) “沉睡的資產(chan) ”變成“流動的資金”,促進企業(ye) 節能減排,助力生態環境改善。
“不同地區綠色金融的具體(ti) 內(nei) 涵,應該結合當地產(chan) 業(ye) 實際來看。”重慶大學經濟與(yu) 工商管理學院教授黃英君認為(wei) ,“重慶是全國六大老工業(ye) 基地之一,麵臨(lin) 著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的壓力,始終強調推動綠色產(chan) 業(ye) 和綠色金融協同發展。”
近年來重慶著力創新機製,推動金融機構加速金融資源“低碳化”配置,促進綠色金融規模快速增長,助力實體(ti) 經濟加快綠色轉型。
重慶依托金融行業(ye) 自律組織,倡導金融機構從(cong) 綠色金融發展計劃、綠色貸款投向、貸款產(chan) 生的碳減排量等角度,開展環境信息披露。2022年,全市75家金融機構披露了2021年年度環境信息,其中30家機構2021年新增綠色項目貸款平均碳減排48.98萬(wan) 噸。同時對金融機構綠色貸款、綠色債(zhai) 券、綠色金融租賃、綠色票據等數據月度采集,按人民銀行總行《銀行業(ye) 金融機構綠色金融評價(jia) 方案》要求,生成綠色績效評價(jia) 表,納入央行金融機構評級,並配套總額20億(yi) 元的“綠易貸”再貸款和50億(yi) 元的“綠票通”再貼現工具,激勵其加大對綠色項目的資金投放。
源源不斷的金融活水,正不斷助力重慶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在重慶兩(liang) 江新區,依托年產(chan) 近百萬(wan) 台的成熟汽車產(chan) 業(ye) 體(ti) 係,探索發展汽車綠色供應鏈金融;在南岸區,廣陽島智創生態城開展金融支持零碳示範區建設;在萬(wan) 州區,開展金融支持生態農(nong) 業(ye) 、康養(yang) 旅遊的產(chan) 品創新……
“未來,重慶將持續推進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和傳(chuan) 統製造業(ye) 提質升級,綠色轉型勢在必行,綠色金融發展空間廣闊。”黃英君告訴記者。(本報記者 王欣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