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中國西南山區的“冰雪奇緣”

發布時間:2022-12-05 10:00: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國新動向)中國西南山區的“冰雪奇緣”

  中新社貴陽12月4日電 題:中國西南山區的“冰雪奇緣”

  中新社記者 蒲文思

  趁著入冬以來最強寒潮天氣來襲,連日來,貴州省六盤水市玉舍雪山滑雪場,數十台大型冰雪設備正在忙著造雪、平整雪道……冬季冰雪遊大幕即將開啟。

  “12月8日即可開放初級、中級雪道的滑雪、戲雪區,讓遊客及早體(ti) 驗到冰雪樂(le) 趣。”玉舍雪山滑雪場負責人戴東(dong) 輝告訴中新社記者,目前4000張優(you) 惠滑雪票已在線上預售完畢。

  曾幾何時,冰雪運動“不過山海關(guan) ”,然而,地處中國西南山區的貴州六盤水卻“無中生有”,締造和演繹出一段令人向往的“冰雪奇緣”。

  煤儲(chu) 量居貴州之首的六盤水市,素有“江南煤都”之稱。這裏夏季平均氣溫約19.7℃,冬季平均氣溫在3℃左右,高海拔地區則在0℃上下,被中國氣象學會(hui) 授予“中國涼都”稱號。

  近年來,為(wei) 推動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六盤水利用獨特的地理環境和氣候資源,主打夏季避暑旅遊。與(yu) 此同時,搶抓國家推動冰雪運動“南展西擴東(dong) 進”的機遇,相繼建成玉舍、烏(wu) 蒙、梅花山3個(ge) 中國緯度最低的天然滑雪場,形成一座“南國冰雪城”。

  “六盤水冬季氣溫低,冰雪自然保存時間長達兩(liang) 個(ge) 多月,完全有條件發展冰雪運動。”曾任玉舍國有林場場長的楊昌華表示,建設滑雪場不是心血來潮的“拍腦袋”決(jue) 定,而是反複論證後的慎重選擇。

  玉舍雪山滑雪場是貴州首個(ge) 高山滑雪場。該滑雪場從(cong) 十年前玉舍國有林場僅(jin) 有的一條雪道,發展成為(wei) 如今占地麵積12.6萬(wan) 平方米,覆蓋滑雪區、戲雪區、餐飲購物區等功能區的多業(ye) 態融合滑雪場。

  “南北方滑雪場差異很大,與(yu) 北方的專(zhuan) 業(ye) 滑雪運動不同,南方滑雪還屬於(yu) 初級培養(yang) 階段,遊客更注重冬季冰雪體(ti) 驗和休閑娛樂(le) 。”戴東(dong) 輝介紹,玉舍雪山滑雪場自2021年進行升級改造,完善旅遊服務功能、豐(feng) 富業(ye) 態組合,為(wei) 南方遊客提供滑雪、賞雪、戲雪和美食品鑒等綜合體(ti) 驗,贏得了眾(zhong) 多消費者青睞。

  在玉舍雪山滑雪場50公裏外的梅花山滑雪場,這一段時間同樣為(wei) 滑雪季的到來做足了準備。梅花山景區宣傳(chuan) 營銷部經理葉帥從(cong) 2016年1月滑雪場開業(ye) 時就在這裏工作,見證了六盤水滑雪運動的從(cong) 冷到熱。

  “滑雪場剛開始運營的時候,大多數遊客都是第一次滑雪,如今很多遊客都滑過雪,一到冬天又帶家人或朋友來體(ti) 驗。不少人是專(zhuan) 程從(cong) 省外來的。”葉帥留意到,在這個(ge) 西南小城,冰雪項目也在青少年群體(ti) 中開始流行。六盤水2021年提供了2.6萬(wan) 個(ge) 名額,讓青少年免費體(ti) 驗滑雪。

  經過這些年的探索發展,六盤水把冰雪“冷資源”變成了“熱經濟”,一步步填補該市乃至整個(ge) 貴州冰雪運動的空白。冬季冰雪旅遊市場日漸成熟,產(chan) 業(ye) 規模基本形成,成為(wei) 了六盤水旅遊經濟新的增長點。

  數據是最好的詮釋,僅(jin) 2017年至2019年“滑雪季”期間,六盤水市接待滑雪遊客達30萬(wan) 人次,經營收入超7000萬(wan) 元(人民幣)。如今,三大滑雪場擁有滿足競技比賽需求的初級、中級、高級雪道共21條,每日能同時容納約1.5萬(wan) 人滑雪,日最大接待量約3萬(wan) 人。

  六盤水市還將冰雪運動產(chan) 業(ye) 作為(wei) 全民健身、冬季旅遊的重要載體(ti) ,連續6年舉(ju) 辦貴州省冬季旅遊滑雪季係列賽事和“冰雪運動進校園”活動,促進了青少年冰雪運動普及發展,帶動冰雪運動進入尋常百姓家。

  截至目前,六盤水共培育冰雪運動示範學校、幼兒(er) 園15所,其中7所小學被評為(wei) 中國全國青少年校園冰雪運動特色學校,1所中學被評為(wei) 北京2022年冬奧會(hui) 和冬殘奧會(hui) 奧林匹克教育示範學校,2021年參與(yu) 滑雪運動體(ti) 驗的本地民眾(zhong) 達3萬(wan) 餘(yu) 人。

  利用“夏涼冬雪”的獨特氣候,六盤水通過打造“中國涼都”和“南國冰雪城”,邁上了高質量發展之路。(完)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