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培育勞務品牌 做大富民產業

發布時間:2022-12-06 10:02:00來源: 人民日報

  核心閱讀

  近年來,重慶市雲(yun) 陽縣大力發展“雲(yun) 陽麵工”勞務品牌,統一品牌標識和生產(chan) 標準,不斷提升職業(ye) 技能,帶動當地群眾(zhong) 就業(ye) 增收。

  夜裏3點,農(nong) 貿市場裏一個(ge) 雲(yun) 陽麵工的鮮麵坊,早已是燈火通明。攪拌、和麵、壓麵、切割……天還未亮,一根根鮮麵被打包完畢,裝上配送摩托車,從(cong) 雲(yun) 陽人的麵坊,送往各地麵館。

  自上世紀80年代起,雲(yun) 陽人背著行囊和傳(chuan) 統麵機外出以麵條加工為(wei) 生。今天,雲(yun) 陽人開辦的家庭作坊和加工廠已遍布各地,雲(yun) 陽麵業(ye) 年產(chan) 值600多億(yi) 元,占鮮麵銷售市場的70%。

  近年來,重慶市雲(yun) 陽縣大力發展“雲(yun) 陽麵工”勞務品牌,帶動就業(ye) 20餘(yu) 萬(wan) 人,占全縣勞動力人口近1/4。

  注冊(ce) 品牌商標

  促進規範發展

  “我們(men) 雲(yun) 陽麵工能有今天,全靠這一個(ge) 不起眼的麵機。”說起雲(yun) 陽麵工的發展史,雲(yun) 陽縣人力資源和社會(hui) 保障局就業(ye) 促進科科長崔作明頗為(wei) 感慨。

  80年代,以江口、魚泉、沙市一帶為(wei) 代表的雲(yun) 陽人在外地務工時,發現以麵食為(wei) 主食的北方,當地卻少有麵條加工坊,居民大都食用自己加工的手工麵。

  而彼時的雲(yun) 陽麵工已經大量使用壓麵機,通過手搖轉動,將和好的麵碾壓成片狀,然後經壓麵刀切割成條狀……麵條製作進入半自動化生產(chan) 模式,省時又方便,這讓雲(yun) 陽人嗅到了商機,在雲(yun) 陽的魚泉、江口等地,不少青年開始購買(mai) 麵機外出開麵坊。

  “雲(yun) 陽麵工淩晨兩(liang) 點多就要起來開始做麵,5點鍾就要開始往鄰近麵館送。一輛小小的摩托車上又載貨又載人。”崔作明告訴記者,就是這樣晝夜顛倒的作息,吃苦耐勞的雲(yun) 陽麵工們(men) 將生意越做越大,初步形成了“雲(yun) 陽麵工”勞務品牌,也成就1輛三輪車、1對夫妻、5袋麵粉,3個(ge) 月就變成萬(wan) 元戶的傳(chuan) 奇。

  早期外出闖市場的麵坊老板們(men) ,挑起了傳(chuan) 幫帶的大梁。通過父帶子、師帶徒等方式,把家鄉(xiang) 的麵條機和加工技術帶到外地。在一代代麵工的摸爬滾打、口傳(chuan) 心授下,掛著“重慶鮮麵條”“川東(dong) 切麵”等招牌的鮮麵坊在各地發展起來。

  “我們(men) 清醒地認識到,有品牌才有標準、才有競爭(zheng) 力。”雲(yun) 陽縣人力資源和社會(hui) 保障局局長向青鬆告訴記者。為(wei) 此,雲(yun) 陽按照“政府搭台、市場唱戲”的思路,注冊(ce) “雲(yun) 陽麵工”特色勞務品牌。

  “下一步,我們(men) 還將盡快研究建立鮮濕麵行業(ye) 標準,提高行業(ye) 標準化水平。”向青鬆告訴記者,政府引導雲(yun) 陽麵工中有影響力的從(cong) 業(ye) 者,牽頭成立了雲(yun) 陽麵業(ye) 協會(hui) ,統一設計品牌標識、統一產(chan) 品生產(chan) 標準、統一規範市場競爭(zheng) ,實現麵業(ye) 發展組織化、規範化、規模化。

  同時,雲(yun) 陽縣借助東(dong) 西部扶貧協作、對口幫扶等渠道,采取勞務輸出、就業(ye) 轉移等方式,鼓勵有一定製麵技能的貧困群眾(zhong) 到相關(guan) 地區創業(ye) 就業(ye) ,進一步推動了雲(yun) 陽麵工在各地發展。

  如今,雲(yun) 陽人已開辦麵條加工企業(ye) 5.6萬(wan) 多家,從(cong) 業(ye) 人員20多萬(wan) 人,占雲(yun) 陽縣勞動力總數近1/4。

  培訓勞動技能

  幫扶群眾(zhong) 就業(ye)

  接到母親(qin) 的電話時,今年44歲的何希洪正在廣東(dong) 東(dong) 莞某玩具廠流水線上做組件。年過七十的母親(qin) 重病,沒法照料正讀高中的女兒(er) ,希望夫妻二人能回雲(yun) 陽。

  何希洪有些猶豫,如今夫妻二人一個(ge) 月能攢4000多元。無技能無學曆傍身,回家鄉(xiang) 後,誰來賺錢?

  一籌莫展時,重慶市五一技師學院雲(yun) 陽教學點副校長唐益祥找上了門。原來雲(yun) 陽縣人社部門針對貧困戶舉(ju) 辦麵工培訓班,培訓內(nei) 容有鮮麵加工、特色麵加工、中式麵點製作等。培訓學校不收培訓費,還免費提供食宿,何希洪立刻報了名。

  在重慶市五一技師學院,培訓班麵工師傅從(cong) 每一個(ge) 製作環節開始教,攪拌、加料、和麵、壓麵、煮麵……搭配學校各式製麵用具,何希洪很快便熟練掌握了麵條製作的各道工序。

  20天培訓結束後,何希洪順利通過考評,取得了重慶市雲(yun) 陽麵工職業(ye) 技能培訓合格證書(shu) 。如今,何希洪夫妻二人就在雲(yun) 陽縣城持證上崗開起麵館,一個(ge) 月能賺近1萬(wan) 元。

  “為(wei) 了切實提升麵工技能,人社部門全程跟蹤教學過程,落實三方機構開展技能鑒定評價(jia) 。”向青鬆表示,未來還爭(zheng) 取將雲(yun) 陽麵工納入國家專(zhuan) 項技能,製定職業(ye) 技能標準,提高培訓層次,為(wei) 雲(yun) 陽麵業(ye) 發展培養(yang) 更多的高技能人才。

  “我們(men) 還定期舉(ju) 辦雲(yun) 陽麵工職業(ye) 技能大賽,選拔麵業(ye) 製作大師。”日前,由雲(yun) 陽縣總工會(hui) 、縣人社局、雲(yun) 陽麵業(ye) 協會(hui) 承辦的“雲(yun) 陽麵匠”職業(ye) 技能大賽圓滿落幕,近百名製麵技術工人的高超技藝展示了雲(yun) 陽麵工的新形象。

  “麵業(ye) 加工經營成本低、收入穩定、方式靈活,能幫助困難群體(ti) 就業(ye) 創業(ye) 打下技能基礎。”向青鬆告訴記者,2019至2021年,雲(yun) 陽縣開設麵業(ye) 加工培訓班50餘(yu) 期,培訓脫貧人口近4000人。

  升級製作工藝

  增強競爭(zheng) 實力

  自80年代起,雲(yun) 陽麵工用麵機創造出輝煌。然而,現代化產(chan) 業(ye) 競爭(zheng) 更加激烈,國內(nei) 麵業(ye) 生產(chan) 巨頭持續拓展市場,雲(yun) 陽麵工麵臨(lin) 著全新挑戰。

  “雲(yun) 陽麵工工廠化的生產(chan) 企業(ye) 比例較小,大多數是小規模家庭作坊,集中在各地農(nong) 貿市場,按前店後廠的模式經營。”向青鬆告訴記者,要把雲(yun) 陽麵條產(chan) 業(ye) 做大做強,為(wei) 雲(yun) 陽麵工提供產(chan) 業(ye) 支撐,就不能隻依靠一台小小的麵條機。

  技術升級勢在必行。“我們(men) 提出了就業(ye) 創業(ye) 五年行動、萬(wan) 人返鄉(xiang) 百億(yi) 創業(ye) 等計劃,鼓勵麵業(ye) 成功人士返鄉(xiang) 創辦加工企業(ye) ,帶動本地群眾(zhong) 就業(ye) 。”向青鬆說。

  雲(yun) 陽麵工鮮麵隻能現吃現做,掛麵含水量低更易於(yu) 儲(chu) 存運輸。因此,從(cong) 鮮麵到掛麵,成為(wei) 升級到規模化生產(chan) 的雲(yun) 陽麵工的共同選擇。

  2003年,雲(yun) 陽縣政府創建了返鄉(xiang) 園,並給予政策和資金的支持,吸引在外創業(ye) 成功的麵工回鄉(xiang) 反哺。2008年,麵工馮(feng) 小豔返鄉(xiang) 創業(ye) ,從(cong) 小設備到萬(wan) 噸加工智能化,目前已發展成總投資3900萬(wan) 元,集種植、加工、銷售、倉(cang) 儲(chu) 服務、“三農(nong) ”服務一體(ti) 化的民營企業(ye) ,年產(chan) 值6000多萬(wan) 元。

  無獨有偶。作為(wei) 首批外出打拚的雲(yun) 陽麵工,陳紹全2016年受雲(yun) 陽政府邀請返鄉(xiang) 創業(ye) 。走進重慶陳大毛麵業(ye) 發展有限公司工廠,一套全自動的機器平穩高效運轉,經過和麵、壓片、切條、截斷多道連續性的工序後,小球藻麵、益生元麵、富硒麵、辣木麵……各種添加不同營養(yang) 元素的麵條源源不斷生產(chan) 出來。

  “為(wei) 了提升競爭(zheng) 力,我們(men) 聯合西南大學食品科學院等院校,研發了菊芋麵、小球藻麵等各種新產(chan) 品。”陳紹全告訴記者,“還引入全自動流水線,以往每小時隻能產(chan) 300斤左右的麵條,如今每小時可產(chan) 1噸至2噸不等。”如今,陳紹全每年平均投入100萬(wan) 元搞研發,建設備、提工藝,現在年生產(chan) 能力2萬(wan) 噸,帶動本地群眾(zhong) 41人就業(ye) 。

  近年來,雲(yun) 陽縣培育出3家產(chan) 值及銷售過億(yi) 元的加工企業(ye) 。雲(yun) 陽麵工們(men) 回家鄉(xiang) 開辦工廠,為(wei) 本地群眾(zhong) 帶來不少就業(ye) 機會(hui) 。

  “以前在外地工地做散工貼補家裏,如今在家裏就能賺到錢了,工廠也比工地輕鬆。”重慶陳大毛麵業(ye) 工廠工人熊孟瓊一邊給麵條打包裝,一邊告訴記者。她已經到廠裏工作3年多了,每個(ge) 月有4000多元工資,休息日還可以照顧兩(liang) 個(ge) 女兒(er) ,實現賺錢顧家兩(liang) 不誤。

  雲(yun) 陽縣還積極推動企業(ye) 同高校、科研院所等建立合作關(guan) 係,對傳(chuan) 統生產(chan) 技術和生產(chan) 方式進行全方位改造升級。“我們(men) 與(yu) 河南工業(ye) 大學等高校建立合作關(guan) 係,在雲(yun) 陽建立了‘中華麵食研發基地’,開展科技攻堅項目,提升雲(yun) 陽麵條產(chan) 業(ye) 市場競爭(zheng) 力。”向青鬆說。

  目前,雲(yun) 陽麵業(ye) 加工正逐步成長為(wei) 全縣經濟支柱產(chan) 業(ye) 、就業(ye) 創業(ye) 民生產(chan) 業(ye) 。(本報記者 王欣悅)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