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儀股份深耕工業自動化儀表及控製裝置領域
日前,重慶川儀(yi) 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川儀(yi) 股份”)發布的2022年三季報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川儀(yi) 股份實現營業(ye) 收入46.48億(yi) 元,同比增長19.36%;實現利潤總額4.55億(yi) 元,扣非淨利潤3.78億(yi) 元,同比增長25.75%。
業(ye) 績增長、盈利能力提升歸功於(yu) 川儀(yi) 股份持續推進技術創新和產(chan) 品研發。川儀(yi) 股份是國家重點布局的儀(yi) 器儀(yi) 表基地之一,產(chan) 品覆蓋工業(ye) 自動化儀(yi) 表及控製裝置各大品類,應用領域廣泛。
“堅持推進創新研發為(wei) 企業(ye) 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動力,促進經濟效益實現穩步增長。”川儀(yi) 股份總工程師王剛說,近年來,公司加大改革創新力度,瞄準自動化儀(yi) 表技術前沿,通過自主創新攻克了一係列儀(yi) 控設備技術難題,推動過程控製儀(yi) 表由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邁進。
高溫熔鹽閥是光熱發電站儲(chu) 能係統中的關(guan) 鍵設備。“過去,高溫熔鹽閥一度被國外品牌壟斷,價(jia) 格昂貴、交付周期長,而且售後服務無法保證,一旦係統中單個(ge) 高溫熔鹽閥出現質量問題,整個(ge) 電站的正常運行都會(hui) 受影響。”川儀(yi) 股份技術中心主任黃雲(yun) 彪告訴記者,公司組建技術研發團隊,曆時2年多,成功破解了光熱電站中所使用的熔鹽閥普遍存在的凍堵、高溫卡澀、汽蝕等多項關(guan) 鍵技術難題。如今,由川儀(yi) 股份研發的高溫熔鹽閥已成功應用於(yu) 甘肅敦煌100MW(兆瓦)熔鹽塔式光熱發電站,技術參數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不僅(jin) 僅(jin) 是高溫熔鹽閥,川儀(yi) 股份研發的超微差壓變送器、高精度智能壓力變送器、智能電磁流量計等設備,已廣泛應用於(yu) 石油化工、冶金、煤化工、光熱發電等領域,為(wei) 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發展賦能。
川儀(yi) 股份狠抓技術創新體(ti) 係建設,不斷加大研發投入和新產(chan) 品開發力度。“2021年,公司投入研發費用3.71億(yi) 元,同比增長31.3%;今年前三季度共投入研發費用3.48億(yi) 元,同比增長超40%。”王剛說,公司還深化與(yu) 高校、科研院所的產(chan) 學研用合作,打造高水平創新聯盟,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截至目前,川儀(yi) 股份已建成10個(ge) 省部級技術創新平台,累計獲得有效專(zhuan) 利821項、軟件著作權171項。
近年來,數智化為(wei) 川儀(yi) 股份構建起競爭(zheng) 新優(you) 勢。公司以“自動化、信息化、精益化”為(wei) 主線,打造智能生產(chan) 線、數字化車間和創新示範智能工廠,促進主力產(chan) 品研發設計、精益製造、營銷與(yu) 服務等實現數字化轉型升級,使產(chan) 品產(chan) 能、質量和生產(chan) 效率得到大幅提升。
記者在川儀(yi) 股份執行器總裝車間采訪時看到,齒輪箱組裝自動生產(chan) 線上的智能機器人有序運轉,液晶屏上顯示著產(chan) 品數量、運行效率等實時數據。“通過智能化改造,這條生產(chan) 線的產(chan) 品一次交檢合格率達到100%,生產(chan) 效率提高50%。”川儀(yi) 執行器分公司製造部副部長蔡國勇說。目前,川儀(yi) 股份已建成39條智能生產(chan) 線、6個(ge) 重慶市數字化車間、2個(ge) 重慶市級創新示範智能工廠。
“公司將聚焦工業(ye) 自動化儀(yi) 表及控製裝置主業(ye) ,瞄準工業(ye) 互聯網、大數據、智能化發展方向,加快推動主力產(chan) 品提檔升級,積極培育更多世界級產(chan) 品集群。”川儀(yi) 股份黨(dang) 委書(shu) 記、董事長吳朋說。 (經濟日報記者 吳陸牧)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