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光明網評論員:考研大戰呼喚更多“異地借考”式務實保障

發布時間:2022-12-09 09:21:00來源: 光明網

  【閱讀提示】教育部部署進一步做好2023年研究生考試組織工作

  光明網評論員:在最後衝(chong) 刺期苦心備考的考研人,吃下了一顆“定心丸”。日前,教育部發布通知,明確2023年全國碩士研究生考試按原計劃時間進行,同時發布借考新政,即當前滯留在報考點所在地以外省份且返回報考點確有困難的考生,可在規定時段內(nei) 提交借考申請,就近選擇考場參加考試。

  對於(yu) 考研人來說,半個(ge) 月之後即將舉(ju) 行的這場考試到底有多重要?從(cong) “上岸”這個(ge) 暗語可見一斑:考研勝出,成功上岸,脫離苦海。據官方權威數據,2022年研究生考試報考人數457萬(wan) ,保守估計今年報考人數將繼續攀升。因此,從(cong) 保障的角度來說,再怎麽(me) 強調這場考試的重要性都不為(wei) 過。統籌安排中的任何一個(ge) 小的變化,都將對不少人的未來產(chan) 生某種影響。

  疫情發生以來,隔離等防控要求帶來流動性難題,也為(wei) 考研之路增加了一些變數。尤其是最近,自11月開始的新一輪全國多地散發疫情仍在持續,而且隨著多項優(you) 化防疫政策出台和落地,社會(hui) 麵流動和聚集加速恢複。雖然按照最新的指導政策,考生過去因為(wei) 所在地出現疫情而無法出行的困擾可以消除,但增加的感染風險帶來了新的困擾和不確定。

  從(cong) 這個(ge) 意義(yi) 上來說,教育部此次發布的借考政策,相當於(yu) 為(wei) 考生提供了一個(ge) plan B,將疫情對備考可能帶來的不確定降至最低。異地借考,不僅(jin) 減少了考生異地出行可能帶來的安全、經濟等成本,切實保障他們(men) 的身體(ti) 健康和安全;此種保障“到場”、“應考盡考”的務實之舉(ju) ,又何嚐不是對每一個(ge) 夢想的尊重。刷屏的點讚和“加油”的自勉,就是對疫情下暖心服務和人性化政策的最大肯定。

  異地借考,說新也不新。去年,受疫情影響,浙江為(wei) 400名考生提供了異地借考,包括省內(nei) 異地隔離需就近借考的200多人,以及因隔離滯留該省需借考的省外考生。陝西也為(wei) 無法跨市赴考的考生提供異地借考。不過,不同於(yu) 往年的是,今年的異地借考覆蓋範圍更大,不再局限於(yu) 高疫情風險地區,而直接放寬至麵向所有存在實際困難的考生。

  如果考慮到,一部分學校教學秩序尚未恢複或已有學生返鄉(xiang) ,料將麵對大幅增加的異地借考申請需求。申請需求的激增,意味著更複雜的場地安排,更繁重的試卷寄送,也當然意味著更高的組織成本和風險壓力。落實好異地借考,在滿足考生需求增加的同時,確保每個(ge) 細節萬(wan) 無一失,最大程度確保考試公平,是眼下各地教育部門及相關(guan) 機構的麵臨(lin) 的一大挑戰。

  再過半個(ge) 月,開考的鈴聲就要響起。這場考試,考的不僅(jin) 是考生,還有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及院校。相關(guan) 機構和部門要想考生之所想,急考生之所急,因時因勢調整相關(guan) 保障舉(ju) 措,銜接協調好各環節事宜,未雨綢繆,做好做足應急預案,及時掃除他們(men) 追夢路上的障礙。奔赴這場人生大考的路上,“一個(ge) 都不能少”,我們(men) 當有這樣的決(jue) 心和信心。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