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家藏圖書動起來
“叮咚”,廣東(dong) 佛山市民呂瑋收到一條《米小圈上學記》的借書(shu) 訂單。她打包好圖書(shu) ,不久快遞就上門把書(shu) 取走了。
圖書(shu) 館裏的《米小圈上學記》顯示已借出,讀者王一帆本以為(wei) 隻能花錢購買(mai) ,卻無意間發現了佛山市圖書(shu) 館推出的“易本書(shu) ”家藏圖書(shu) 共享平台——在線注冊(ce) 後,就可以上傳(chuan) 自家閑置圖書(shu) 供人借閱,也可以借閱別人的藏書(shu) 。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她注冊(ce) 了賬戶並開始檢索。結果顯示有市民剛上傳(chuan) 了這套書(shu) 。王一帆喜出望外,點擊“下單”,第二天就收到了書(shu) 。
把書(shu) 出借的呂瑋是一名全職媽媽。她喜歡買(mai) 書(shu) 、讀書(shu) ,可不少書(shu) 讀過後,便被束之高閣。改變自加入“易本書(shu) ”開始。她去年7月注冊(ce) 賬號並拍照上傳(chuan) 圖書(shu) ,第二天晚上就收到了第一個(ge) 借書(shu) 訂單。“直到現在,我家的《米小圈上學記》仍在讀者手中‘漂流’,還有很多人預約。”一年多來,呂瑋上傳(chuan) 了884冊(ce) 家藏書(shu) ,總借還量2040冊(ce) 次。
一邊是期待借到更多圖書(shu) 的讀者,一邊是家中有藏書(shu) 且樂(le) 於(yu) 分享的人,如何將他們(men) 連接在一起?2019年9月,在佛山市圖書(shu) 館服務微信群中,一位市民谘詢:“怎樣將自家的圖書(shu) 盤活,像圖書(shu) 館的書(shu) 一樣外借?”“很多新書(shu) 或者熱門圖書(shu) ,在圖書(shu) 館都借不到,期待從(cong) 書(shu) 友手中借!”這些消息引起圖書(shu) 館的重視。
“當前,一方麵是很多家庭的藏書(shu) 躺在書(shu) 架上,有些圖書(shu) 還是圖書(shu) 館沒有的;另一方麵則是公共圖書(shu) 館的藏書(shu) 並不能滿足整個(ge) 社會(hui) 的閱讀需求。”佛山市圖書(shu) 館館長黃百川說。
去年4月24日,佛山市圖書(shu) 館推出家藏圖書(shu) 共享服務,取名為(wei) “易本書(shu) ”。加入“易本書(shu) ”後,讀者隻需一次輸入,便可同時檢索家藏書(shu) 和館藏書(shu) 信息。“館藏、家藏同平台流通,打破了資源邊界,撬動社會(hui) 力量增加了全社會(hui) 圖書(shu) 資源供給總量,緩解了公共圖書(shu) 資源的不足。”佛山市圖書(shu) 館業(ye) 務管理部主任陳豔說。
為(wei) 了進一步方便讀者,圖書(shu) 借還時,可以自主選擇快遞到家或麵對麵借閱。“為(wei) 了提高讀者使用的積極性,每次借還書(shu) 、點讚、收藏等都會(hui) 產(chan) 生積分,在支付運費時可直接抵扣,平台還會(hui) 不定期發放運費免單券,讓讀者享受包郵到家。”陳豔說。
“易本書(shu) ”見證著越來越多因閱讀而發生的動人故事。數據顯示,截至11月下旬,“易本書(shu) ”平台注冊(ce) 用戶2.85萬(wan) ,使用量17.74萬(wan) 人次,上傳(chuan) 家藏圖書(shu) 4.85萬(wan) 冊(ce) ,產(chan) 生圖書(shu) 流通訂單1.55萬(wan) 單。
“這2.85萬(wan) 注冊(ce) 用戶的背後是近3萬(wan) 個(ge) 家庭,相當於(yu) 在公共圖書(shu) 館背後,有3萬(wan) 多個(ge) 圖書(shu) ‘補給點’,大大彌補了圖書(shu) 館藏書(shu) 空間不足和購書(shu) 經費有限等問題,提高了可用於(yu) 流通的文獻數量,豐(feng) 富圖書(shu) 流通資源的種類,滿足了市民多樣化的閱讀需求。”陳豔說,“我們(men) 還建立閱讀社群、經常開展線上線下讀者活動、建立用戶激勵體(ti) 係、提供上門編目服務等,持續提高讀者黏性。”
今年,佛山市圖書(shu) 館開展用戶問卷調查,調查顯示,用戶對“易本書(shu) ”項目的服務滿意度達98.75%。在共享發展的理念下,“易本書(shu) ”讓家庭藏書(shu) 和公共圖書(shu) 館藏書(shu) 一起流動起來,讀者也成了圖書(shu) 資源共建共享的參與(yu) 者、受益者、創造者。黃百川說:“目前‘易本書(shu) ’已對接廣東(dong) 省圖書(shu) 館的平台,全省讀者可統一登錄。下一步,我們(men) 將積極促進更大範圍內(nei) 的民間閑置文獻資源流動共享,持續回應讀者期待,不斷優(you) 化平台功能、舉(ju) 辦更多專(zhuan) 場活動、推出更多優(you) 惠福利。”記者 鄭海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