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開啟綠色智慧新航線

發布時間:2022-12-09 09:41:00來源: 經濟日報

  12月2日,在江蘇省太倉(cang) 港集裝箱碼頭,3000多輛汽車整裝待發,即將出口東(dong) 南亞(ya) 、南美洲等海外市場。據統計,2022年前11個(ge) 月,江蘇省太倉(cang) 港汽車吞吐量31.8萬(wan) 輛,其中外貿出口12.6萬(wan) 輛。

  在我國運輸體(ti) 係中,水運主要承擔大數量、長距離的運輸,是在幹線運輸中起主力作用的運輸形式。據統計,中國海運貿易總量約占全球市場30%左右,有力支撐了國際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的安全穩定。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全球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麵臨(lin) 嚴(yan) 峻考驗,航運業(ye) 發展受到一定衝(chong) 擊。”交通運輸部水運局副局長郭青鬆表示,我國高效統籌做好航運領域疫情防控、保通保暢和安全生產(chan) 工作,下大力氣提升航運運輸服務保障能力,航運業(ye) 高質量發展取得明顯成效。

  穩步提升服務能力

  交通運輸部應急辦副主任周旻表示,優(you) 化調整疫情防控的二十條措施公布後,交通運輸部立即逐項對照研究,製定印發了交通運輸行業(ye) 的十五條優(you) 化措施,修訂發布《港口及其一線人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第十一版)》等,細化優(you) 化了行業(ye) 基層一線做好防控工作的相關(guan) 內(nei) 容。

  郭青鬆表示,各地各級交通部門嚴(yan) 格落實港口及其一線人員等最新版疫情防控指南要求。比如,上海港、寧波舟山港等及時安排一線作業(ye) 人員提前進駐港區,采取封閉管理措施,確保了港口生產(chan) 不斷不亂(luan) 。進一步加強通航建築物疫情防控,指導運行單位完善應急預案,建立一線人員預備隊,確保重要水路節點不因疫情而中斷。

  同時,不斷加強行業(ye) 運行監測調度,運輸服務保障穩步提升。各級交通運輸部門高效統籌各項工作,確保糧食、能源資源和外貿集裝箱運輸平穩有序,加強港口、航道和重點船閘運行監測維護,對重點物資船舶實行優(you) 先引航、優(you) 先過閘、優(you) 先錨泊、優(you) 先靠離泊的“四優(you) 先”保障措施,國際班輪公司加大集裝箱船舶運力投放,不斷優(you) 化航線布局,為(wei) 貨主提供便利。

  郭青鬆介紹,為(wei) 消除疫情影響,交通運輸部還加大服務力度,加強對港口集疏運貨車司機、船員等群體(ti) 關(guan) 心關(guan) 愛,協調在港口或港區附近設立核酸檢測點,為(wei) 集疏港司機提供便利;在水上服務區做好船舶加油、加水等基本服務保障。強化引航員等港口高風險崗位人員的人文關(guan) 懷和心理疏導,做好後勤保障工作。

  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我國港口航道運行平穩有序。2022年前10個(ge) 月,我國水路貨運量、貨物周轉量同比分別增長4.8%和5.5%,港口貨物吞吐量、集裝箱吞吐量同比分別增長0.5%和4%。特別是上海港持續提升國際航運中心服務能級,7月份全麵達產(chan) 以來保持穩定運行,10月份日均集裝箱吞吐量達13.6萬(wan) 標箱,環比增長4.8%。我國港口綜合效率始終位居全球港口前列,為(wei) 促進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穩定、穩住經濟大盤發揮了積極作用。

  推進綠色智慧轉型

  隨著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逐步恢複以及人民需求進一步增長,交通運輸服務保障能力亟待提升。郭青鬆介紹,2022年以來,我國航運業(ye) 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為(wei) 主題,加快推進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提升運輸服務保障能力,促進綠色智慧轉型發展,取得了明顯成效,為(wei) 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促進經濟社會(hui) 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8月份,西部陸海新通道骨幹工程——平陸運河正式開工建設,建成後將在我國西南地區開辟一條由西江幹流向南入海的江海聯運大通道。

  我國航運業(ye) 加大水運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以聯網、補網、強鏈為(wei) 重點,以重大項目建設為(wei) 牽引,加快推進內(nei) 河高等級航道網建設,著力提升港口基礎設施能力和安全韌性,今年以來蘇州港太倉(cang) 港區四期工程、江蘇濱海LNG碼頭工程等一批項目建成投產(chan) ,長江上遊涪陵至豐(feng) 都河段航道整治工程等開工建設,西江航運幹線貴港至梧州3000噸級航道一期工程等交工驗收並投入試運行,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洋山深水港區小洋山北作業(ye) 區集裝箱碼頭工程等加速推進,為(wei) 服務經濟穩增長發揮了重要作用。

  與(yu) 此同時,港口綠色低碳發展加快推進。各方統籌推進綠色港口、綠色航道、綠色船舶、綠色運輸組織方式發展,進一步增強綠色低碳發展動能,加快推進新能源清潔能源在港航領域應用。2022年前10個(ge) 月,全國集裝箱鐵水聯運量完成729.8萬(wan) 標箱,同比增長了18.6%。

  日前發布的《2022國際物流產(chan) 業(ye) 數字化發展報告》提出,數字化創新的百花齊放為(wei) 物流的發展提出了新的挑戰也帶來了新的機遇。綜合來看,物流+數字化成為(wei) 國際貿易行業(ye) 的重要發展趨勢。我國航運業(ye) 積極抓住這一契機,主動進行數字化轉型。

  “統籌推進智慧港口、智慧航道和智能船舶發展,積極打造基於(yu) 區塊鏈、物聯網的全球海運服務網絡。”郭青鬆表示。欽州港大欖坪南作業(ye) 區4座自動化集裝箱碼頭2022年建成投產(chan) ,我國已建和在建自動化碼頭規模穩居世界第一,核心關(guan) 鍵技術自主可控;2022年1月至10月,完成基於(yu) 區塊鏈的進口貨物港口電子放貨68.3萬(wan) 標箱,同比增長138%,進一步擴展了區塊鏈技術在航運領域的應用。

  優(you) 化內(nei) 河航運布局

  除了海運,內(nei) 河航運在我國交通領域作用也十分突出。

  近年來,長江航運得到了快速發展,航道維護水深穩步提升,5萬(wan) 噸級海輪可直達南京,1萬(wan) 噸級江海船可通達武漢,3000噸級船舶可常年到達重慶。長江幹線港口專(zhuan) 業(ye) 化、規模化、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物流體(ti) 係逐步完善,實現了從(cong) 瓶頸製約到基本適應,並邁向高質量發展。

  為(wei) 更好優(you) 化長江幹線港口布局,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1月份,交通運輸部和國家發展改革委共同開展了《長江幹線港口布局及港口岸線保護利用規劃》編製工作。

  “《規劃》貫徹落實《交通強國建設綱要》《國家綜合立體(ti) 交通網規劃綱要》《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等部署要求,係統謀劃長江幹線港口發展及岸線保護利用,充分發揮港口在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交通運輸部綜合規劃司副司長蘇傑表示,《規劃》編製過程中考慮了多方麵因素。

  首先是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強化港口與(yu) 國土空間利用、城鎮體(ti) 係建設、沿江經濟發展等協同聯動,著力打造統一開放有序、東(dong) 西雙向互濟、陸海內(nei) 外聯動的現代化長江幹線港口體(ti) 係,服務構建以國內(nei) 大循環為(wei) 主體(ti) 、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其次是優(you) 化港口功能布局。著力推動形成以長三角沿江、長江中遊、長江上遊三大港口群為(wei) 引領的長江港口一體(ti) 化發展新格局。

  最後是推動港口高質量發展。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加快推動構建長江綠色港口、智慧港口、平安港口。大力發展鐵水聯運、江海直達運輸,提升現代航運服務功能,推動水港產(chan) 城協同融合發展。

  “還要堅持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蘇傑表示,要依據飲用水源、生態環境等保護要求,推動港口提質增效和綠色低碳發展。

  《規劃》提出,到2035年全麵建成現代化長江幹線港口體(ti) 係,港口岸線資源得到有效保護和集約節約高效利用,為(wei) 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支撐。蘇傑表示,屆時,長江幹線港口布局將更加完善,形成樞紐作用突出、資源配置能力強、發展協同融合的長江幹線港口發展格局,服務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的沿江物流鏈產(chan) 業(ye) 鏈供應保障水平持續提升。 (經濟日報記者 齊 慧)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