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民生防疫商品保供穩價
近期,隨著全國多地相繼調整防控措施,公眾(zhong) “做自己健康第一責任人”的意識加強,口罩、藥品、消毒液等物資也跟著成了“剛需”。多地市場監管部門已發布提醒告誡書(shu) ,要求商家為(wei) 消費者提供價(jia) 格合理的商品和服務,不得對糧油肉蛋菜奶等民生商品和口罩、抗病毒藥品、消毒殺菌用品、相關(guan) 醫療器械等防疫用品囤積居奇、捏造散布漲價(jia) 信息、哄抬價(jia) 格。
這劑“預防針”很有必要。正常生產(chan) 生活秩序有序恢複的過程中,民生物資和防疫物資需求量肯定會(hui) 增加,部分商家有可能為(wei) 了利益鋌而走險。多地市場監管部門亮明嚴(yan) 打態度,既能威懾部分商家按下蠢蠢欲動的心,也能讓擔心出現物資緊缺、猶豫是否要“先囤為(wei) 上”的消費者安心。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我國對民生、防疫物資相關(guan) 領域的違法行為(wei) 保持高壓態勢,從(cong) 重從(cong) 快從(cong) 嚴(yan) 查處和打擊。截至今年7月份,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累計查獲問題口罩1.83億(yi) 隻,查辦哄抬價(jia) 格案件1.59萬(wan) 起。從(cong) 發布的案例來看,哪怕是哄抬價(jia) 格銷售1袋口罩,或是不明碼標價(jia) 銷售1盒藥,都會(hui) 被立案調查。對於(yu) 可能麵臨(lin) 的嚴(yan) 重後果,商家切不可因小失大,得不償(chang) 失。消費者也要相信監管部門維持市場秩序的能力和決(jue) 心。
當然,把口罩等剛需物資的市場價(jia) 格維持在合理區間,關(guan) 鍵是做好保供應工作。缺貨不是沒貨,而是集中搶購導致的暫時斷貨。隻要供需平衡或者供大於(yu) 求,價(jia) 格就不會(hui) 過度上漲。考慮到防控政策持續優(you) 化有循序漸進的過程,群眾(zhong) 情緒需要托底,還需動態研判物資需求,適度留出富餘(yu) 產(chan) 量。目前,各銷售渠道正在加緊備貨民生、防疫物資,公眾(zhong) 按需購買(mai) 即可。 (佘 穎 來源:經濟日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