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奮進新時代·展品背後的故事】小院裏,五星紅旗高高飄揚

發布時間:2022-12-15 10:06: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奮進新時代·展品背後的故事

  光明日報記者 趙明昊 李慧

  “照片中這位佩戴黨(dang) 員徽章的維吾爾族老人名叫沙勒克江·依明,居住在新疆塔城市新城街道哈爾墩社區。他從(cong) 2009年開始,在自家小院裏舉(ju) 行升國旗儀(yi) 式,至今已經有十三個(ge) 年頭了!”在“奮進新時代”主題成就展地方展區新疆單元,巨大的“弧形石榴屏”旁,講解員細致地向觀眾(zhong) 介紹。

  這張圖片背後有怎樣的故事?記者來到了沙勒克江的小院聽老人細說原委。

  外麵寒風瑟瑟,小院卻溫馨滿滿。紅牆白頂,老樹圍匝,院落正中的旗杆高高聳立,五星紅旗迎風獵獵。沙勒克江·依明身材不高,卻格外挺拔。老人生於(yu) 1946年,全家15口人。多年來,他用自己微薄的收入幫助周邊十多位孤寡老人和困難兒(er) 童,是大家心目中的熱心人。

  “每當國旗升起,我們(men) 的愛國情懷也會(hui) 隨之高高飄揚。”沙勒克江·依明向記者解釋,“但要說到緣起,還得從(cong) 我小時候講起。”時光倒回1950年,解放軍(jun) 某部來到塔城市,沙勒克江·依明的父母心疼他們(men) 找不到住的地方,便在自家騰出空房,把戰士接來住下。一晃8年,沙勒克江·依明一家和戰士們(men) 相處得如同家人。“那時,我家院子每天飄揚的紅旗,就告訴了我要為(wei) 黨(dang) 和國家、為(wei) 社會(hui) 多做些好事。”沙勒克江·依明回憶道。

  國是千萬(wan) 家,有國才有家。2009年,沙勒克江·依明總想著為(wei) 國家做點兒(er) 什麽(me) 。思忖良久,他決(jue) 定要在自家院子裏升起五星紅旗。這一決(jue) 定也得到了全家人的支持,做旗杆、買(mai) 國旗……從(cong) 7月底開始籌備到10月1日,國旗終於(yu) 飄揚在小院上空,許多親(qin) 戚朋友和周圍鄰居一起見證了這一刻,紛紛流下激動的淚水。

  “享受著國家的好政策,吃穿不用愁、看病有醫保,生活困難家庭還有最低生活保障金和廉租房,還有什麽(me) 理由不感恩我們(men) 的黨(dang) 和祖國?還有什麽(me) 理由不維護民族團結?升國旗是一種象征,是我們(men) 這些普通老百姓表達對國家、對黨(dang) 的感謝。”沙勒克江·依明語氣堅定。

  如今,這個(ge) 小院已經成為(wei) 塔城市民族團結教育基地和青少年愛國主義(yi) 教育基地,老人也在今年6月如願成為(wei)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黨(dang) 員。來到小院參加升旗、聆聽宣講的人們(men) 也絡繹不絕,至今總數超過了24萬(wan) 人(次)。小院已發放小國旗8.5萬(wan) 麵、國旗徽章1萬(wan) 枚。

  沙勒克江所在的哈爾墩社區居住著漢族、哈薩克族、回族、維吾爾族等14個(ge) 民族,大家“共居、共學、共事、共樂(le) ”,共同維護民族團結這個(ge) “金名片”。就像哈爾墩社區黨(dang) 總支書(shu) 記巴哈爾古力所說,“每當人們(men) 走到沙勒克江家小院附近,看到國旗迎風招展,都會(hui) 感覺心裏踏實又溫暖。”

  “我和我的孩子也會(hui) 把愛黨(dang) 愛國的家風傳(chuan) 承下去、把升國旗儀(yi) 式堅持下去,讓國旗永遠在我們(men) 家的小院高高飄揚!”摩挲著父親(qin) 的後背,老人的兒(er) 子沙拉依丁·沙勒克江對記者說。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