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為端穩中國飯碗攥緊中國種子

發布時間:2022-12-15 10:15:00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當前,南海之濱耕耘正當時,三亞(ya) 迎來忙碌的南繁育種季。在崖州區的中國農(nong) 業(ye) 大學作物育種海南基地,基地負責人劉波領著研究生們(men) 播種玉米育種材料、觀察玉米植株長勢。

  試驗田邊,科研人員操作的無人機騰空而起,飛到各田塊上空采集作物信息。科研人員將通過圖像采集、數學建模分析,把握作物生長狀態和環境信息。“無人機快速、高效獲取信息,為(wei) 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各環節提供決(jue) 策依據。”中國農(nong) 業(ye) 大學信息與(yu) 電氣工程學院副教授劉雲(yun) 玲說。

  從(cong) 日出到日落,基地不乏科研人員的身影。紮根基地10多年,劉波見證這裏誕生的一個(ge) 個(ge) 良種在全國大麵積推廣。“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深入實施種業(ye) 振興(xing) 行動,強化農(nong) 業(ye) 科技和裝備支撐……作為(wei) 農(nong) 業(ye) 科技人員我備受鼓舞。”他說,隨著南繁矽穀建設推進,科研和生活條件顯著改善,他將繼續紮根熱土選育出高產(chan) 、優(you) 質的新品種。

  距離該基地10公裏,一座種業(ye) 科創新城正在崛起。從(cong) 一片荒蕪、門可羅雀到高樓林立、人才匯聚,三亞(ya) 崖州灣科技城已引進中國科學院、中國農(nong) 業(ye) 科學院、中國農(nong) 業(ye) 大學等20多家科研院所和高校,26個(ge) 院士團隊落地開展科研工作,園區在培碩士、博士研究生2000多名。

  這段時間,中國農(nong) 科院南繁研究院院長彭軍(jun) 頻繁往返於(yu) 各試驗基地和辦公室,對接各科研團隊需求並做好科研資源保障。同時,作為(wei) 中國農(nong) 科院科技創新工程南繁種子品質鑒定與(yu) 分子改良創新團隊首席科學家,他還帶領著團隊開展科研工作。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以國家戰略需求為(wei) 導向,集聚力量進行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guan) ……這正是我們(men) 努力的方向!”彭軍(jun) 說,中國農(nong) 科院正匯聚全院優(you) 勢資源助力南繁矽穀建設,努力解決(jue) 製約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的關(guan) 鍵技術難題。

  常駐三亞(ya) 兩(liang) 年多,彭軍(jun) 見證著中國農(nong) 科院南繁研究實體(ti) 化建設成果: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基因編輯創新利用重點實驗室(海南)揭牌成立,國家野生稻種質資源圃一期基本建成,“作物表型組學研究”“野生作物種質資源保護與(yu) 利用”等9個(ge) 創新團隊入駐……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健全新型舉(ju) 國體(ti) 製,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優(you) 化配置創新資源。在三亞(ya) 崖州灣科技城,協同創新氛圍漸濃。眼下,海南省崖州灣種子實驗室格外忙碌,22個(ge) 院士創新團隊、76個(ge) “揭榜掛帥”項目團隊正圍繞育種科研前沿領域開展攻關(guan) 。

  跨單位、跨專(zhuan) 業(ye) 的科研人員圍繞同一目標聯合攻關(guan) ,在這裏並不罕見。“通過體(ti) 製機製創新,實驗室正在探索農(nong) 業(ye) 領域國家新型科技創新模式。”海南省崖州灣種子實驗室規劃發展部負責人楊新泉介紹,實驗室搭建公共科研平台,統籌提供科技服務,凝聚南繁各方力量,形成高效合作、開放共享的運行機製。

  圍繞高抗速生南美白對蝦新品種選育,中國海洋大學三亞(ya) 海洋研究院和水產(chan) 龍頭企業(ye) 共同申報了海南省崖州灣種子實驗室的“揭榜掛帥”項目。為(wei) 突破基因編輯的技術難題,中國海洋大學三亞(ya) 海洋研究院副教授葉質緊張有序地開展實驗、分析數據。除此之外,他還要為(wei) 研究生授課,並帶領他們(men) 研究東(dong) 星斑、老鼠斑等石斑魚類的經濟性狀,分析形成相關(guan) 性狀的分子機理。

  “高質量發展水產(chan) 養(yang) 殖將滿足國民更高的營養(yang) 需求。”葉質說,他希望培育出經濟性狀更好的水產(chan) 新品種,助力水產(chan) 業(ye) 探索低成本、高效率的綠色養(yang) 殖模式,為(wei) 消費者提供更多元的優(you) 質蛋白來源。

  (記者羅江、王軍(jun) 鋒)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