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是戲劇的今天和明天
光明日報記者 李晉榮
11月10日,北京市西城區前門西大街95號北京市文聯院內(nei) ,剛剛啟幕不久的老舍劇場掌聲笑聲交織,作為(wei) 海峽兩(liang) 岸暨港澳地區校園戲劇展演開幕式的特邀演出,鼓樓西劇場製作出品的獨角戲《象棋的故事》在這裏上演,舞台上,演員郭笑一人分飾劇中全部角色,“倒背木蘭(lan) 辭”“大段評書(shu) 貫口”……精彩表演不斷湧現。為(wei) 了加深海峽兩(liang) 岸暨港澳地區青年人之間的交流,為(wei) 大學生戲劇愛好者搭建展示與(yu) 交流的平台,由中國戲劇家協會(hui) 、北京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hui) 主辦的“海峽兩(liang) 岸暨港澳地區校園戲劇展演”11月10日在北京開啟。
1.我國校園戲劇生態全麵發展的有力佐證
“高校學子們(men) 往往對戲劇有著獨特的理解和敢於(yu) 打破桎梏的勇氣,其充滿理想主義(yi) 的精神意蘊和青春洋溢的創造活力,令人驚歎。從(cong) 校園戲劇中展露才華、脫穎而出的青年戲劇人,是戲劇的今天,也是戲劇的未來。”開幕式上,中國作協副主席、中國劇協分黨(dang) 組書(shu) 記、駐會(hui) 副主席陳彥在致辭中說。展演期間,11部通過遴選的優(you) 秀大學生戲劇作品在視頻平台嗶哩嗶哩上以線上播出的形式亮相,其中不僅(jin) 有代表兩(liang) 岸暨港澳地區創作水平的優(you) 秀大學生戲劇作品,還有中國校園戲劇節、金刺蝟大學生戲劇節的獲獎劇目。
“我最喜歡《陳顯窺夢》和《苦盡甘來》,以前沒看過小劇場京劇,這次通過《陳顯窺夢》的線上展演領略了新編戲的風采,《苦盡甘來》是澳門大學生的作品,創作者情感細膩又有巧思,像一股新鮮的海風從(cong) 對岸吹來。”文藝青年吳芃平時既是戲迷,又是B站的忠實用戶,這次展演,他把愛看的劇目宣傳(chuan) 片全部分享到了朋友圈。
本次展演的參演劇目覆蓋地域廣泛,藝術品類多樣。來自北京、南京、成都、深圳、香港、澳門、台北等7座城市,涵蓋了話劇、戲曲、舞劇等多個(ge) 戲劇門類,既有對傳(chuan) 統故事、真實曆史的改編,也有原創、新創佳作,參演院校既有藝術類院校,也有綜合類高校。充分展示出校園戲劇類型豐(feng) 富、內(nei) 蘊深厚、普及性高、充滿活力的藝術特點,是我國校園戲劇生態全麵發展的有力佐證。
其中,中國戲曲學院小劇場京劇《陳顯窺夢》改編自《聊齋》,講述一出因偷鴨而起的鬧劇;南京傳(chuan) 媒學院的話劇《父親(qin) 的燈影戲》聚焦皮影傳(chuan) 承困境,講述皮影“老帶新”的傳(chuan) 承故事;國際關(guan) 係學院的話劇《光從(cong) 地下來》以真實曆史事件為(wei) 藍本,展現抗戰時期中共特科英雄故事,再現燒腦諜戰戲中戲;香港演藝學院的粵劇《荊釵記之投江》改編自四大南戲之首的《荊釵記》,講述生死不渝的愛情傳(chuan) 奇;澳門大學的話劇《苦盡甘來》以澳門特區發展為(wei) 背景,側(ce) 寫(xie) 古往今來中國人勇於(yu) 克服困難的不屈精神;中國傳(chuan) 媒大學與(yu) 國家博物館聯合出品的文物活化劇《盛世歡歌》,設置人與(yu) 俑跨時空對話,展現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的無窮魅力;台北藝術大學與(yu) 福建師範大學共同創作的話劇《盛宴》,由一頓家庭晚餐展現家庭變遷的溫暖故事……通過作品,廣大觀眾(zhong) 看到了當代大學生青春昂揚的精神麵貌和弘揚優(you) 秀戲劇文化的時代擔當,更感受到了戲劇文化的獨特魅力。
2.更好表達當代議題
“戲劇能夠發揮療愈觀眾(zhong) 心靈的作用,做戲劇的人手裏有一種藥,通過戲劇為(wei) 來到劇場的觀眾(zhong) 調控精神、釋放壓力。戲劇人當自覺任重道遠,努力創作更好的藝術作品。”青年戲劇編劇、導演顧雷說。顧雷出身理工科專(zhuan) 業(ye) ,因大學時參與(yu) 校園戲劇社而走上戲劇職業(ye) 道路,他擔任藝術總監的北京樹新風劇團也是由校園劇社成員及戲劇愛好者匯聚而成。
在海峽兩(liang) 岸暨港澳地區校園戲劇展演期間,海峽兩(liang) 岸暨港澳地區校園戲劇論壇也隨之召開,包括顧雷在內(nei) 的來自海峽兩(liang) 岸暨港澳地區的十多位戲劇學者和青年戲劇人代表,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圍繞論壇主題“校園戲劇·融合與(yu) 探索”交流對談,貢獻校園戲劇未來發展思路,為(wei) 海峽兩(liang) 岸暨港澳地區戲劇交流架橋。
顧雷講述自己不同時期戲劇創作風格的變化,認為(wei) “戲隨人長”。他在年輕時以戲劇當作青春宣泄的渠道,現在更多以戲劇表達對生活的感受。
“戲劇創作要有‘包容度’,雖然戲劇人的環境各有不同,但是大家要找尋屬於(yu) 自己獨特的表達方式,從(cong) 而進行創作。”同為(wei) 青年戲劇編劇導演的黃彥卓提到她作品中的人物都蘊含著“中國人的中庸情感邏輯”,“我擔任編劇導演的話劇《奮不顧身的愛情》也是校園戲劇,講述的是許多年前的北大校園故事,是青春和熱血,是家國情懷,雖說是一次奮不顧身的愛情,但其實還是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的情感關(guan) 係和中國人的情感表達。”“作為(wei) 一個(ge) 創作者就一定要去接觸生活當中真實的東(dong) 西,從(cong) 中汲取創作的力量和靈感。”黃彥卓談到當年創作《奮不顧身的愛情》,創作組一起去北大采風,在北大校史館看到馮(feng) 友蘭(lan) 的詩、當年學生上課敲的一口大鍾,通通用在了戲裏。《奮不顧身的愛情》自2013年12月首演至今已經連續演出了2800多場,創下國內(nei) 小劇場單輪演出最多場次紀錄和連演7個(ge) 月的最長駐演紀錄,在清華大學、中國傳(chuan) 媒大學、中國農(nong) 業(ye) 大學等十餘(yu) 所高校演出時受到學生觀眾(zhong) 熱烈追捧。
“可能就是曾經校園裏的那一次演出、那一次畢業(ye) 大戲、那一場排練、那一次觀察生活,在心底埋下了戲劇的種子,你不知道這顆種子什麽(me) 時候發芽,但它會(hui) 支撐戲劇人回歸到戲劇的本質,回到排練場、回到舞台上,隻要青年戲劇人的心裏有土壤、有養(yang) 分,這顆種子日後一定會(hui) 開花結果。”作為(wei) 中國國家話劇院的導演、演員,查文浩參演、導演了多部話劇作品,並參與(yu) 排演慶祝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100周年大型情景史詩《偉(wei) 大征程》、2022年北京冬季殘奧會(hui) 開幕式演出,他認為(wei) 年輕戲劇人依然要從(cong) 經典、傳(chuan) 統中汲取力量,做到守正創新。
導演楊彬來自中國澳門,畢業(ye) 於(yu) 台北藝術大學戲劇學係的他是澳門曉角劇社的製作人,多次參加了澳門的藝術節。在介紹了澳門曉角劇社和澳門的戲劇生態發展和曆史後,他建議青年創作者們(men) 海量地閱覽藝術作品,“戲劇表演形式多種多樣,每個(ge) 戲劇人都終會(hui) 找到自己講故事的形式,來更好地表達我們(men) 當代的議題,講好我們(men) 這一代的故事。”
正如陳彥所說:“要始終保持關(guan) 注生命、追求藝術創造的熱血和激情,堅守藝術理想和信念,既腳踏實地,又注目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men) ,以更高質量的藝術創造,記錄下自己和更多青春生命擁抱戲劇的精彩華章。”
3.為(wei) 海峽兩(liang) 岸熱愛戲劇的青年人搭建更多舞台
“青年戲劇是中國戲劇藝術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青年戲劇是最有生機和活力,最有創造激情,同時也是最能夠激發出中國戲劇生動活力的一片土壤。”中國戲劇家協會(hui) 分黨(dang) 組成員、秘書(shu) 長崔偉(wei) 在論壇致辭中提到,中國戲劇家協會(hui) 要為(wei) 青年戲劇人搭建更多舞台,鼓勵廣大青年戲劇工作者進行戲劇創作,展現中國戲劇藝術新的力量、新的青春、新的成果。
即便是新冠疫情期間,海峽兩(liang) 岸戲劇文化依然未停止交融互鑒。2020年11月5日,由中國戲劇家協會(hui) 、粵港澳大灣區中華戲曲協會(hui) 、香港大公文匯傳(chuan) 媒集團聯合主辦的首屆“粵港澳大灣區中國戲曲文化節”在澳門開幕。2021年11月17日,第七屆中國校園戲劇節、粵港澳大灣區青年戲劇邀請展暨2021南山戲劇節在深圳開幕。
中國戲劇家協會(hui) 理事、澳門作家穆欣欣指出:“澳門戲劇傳(chuan) 承著中國戲劇深厚的文化底蘊,一直與(yu) 祖國同頻共振、一脈相承。澳門校園戲劇無論是曆史的,還是今天的青年戲劇,都在歲月的洗禮中曆久彌新。”
台灣藝術大學戲劇學教授石光生曾多次參加海峽兩(liang) 岸的大學生戲劇節及戲劇交流活動,在梳理了台灣戲劇教育概況以及台灣校園戲劇的發展脈絡後,他深入探討了數十年來海峽兩(liang) 岸在校園戲劇領域開展的交流合作,提出希望兩(liang) 岸戲劇交流繼續深入發展。
中國戲劇家協會(hui) 主席、話劇演員濮存昕談道:“戲劇是全世界全人類共同的藝術語言,也是我們(men) 青年學子關(guan) 注曆史、關(guan) 注人生的一個(ge) 窗口。戲劇可以讓我們(men) 與(yu) 全世界不同語言的觀眾(zhong) 和同行們(men) 交流,而我們(men) 更看重的是與(yu) 同以漢語為(wei) 母語的海峽兩(liang) 岸和港澳地區熱愛戲劇的青年學子們(men) 交流。通過戲劇經驗的交流,我們(men) 共同來認知這個(ge) 世界,也攜手一同走向未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