蹴鞠“出海”世界杯 中國非遺海外實力“圈粉”
原標題:蹴鞠“出海”世界杯 中國非遺海外實力“圈粉”
中新社北京12月14日電“蹴鞠屢過飛鳥上,秋千競出垂楊裏。”正在舉(ju) 行的2022卡塔爾世界杯上,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以下簡稱“非遺”)代表性項目蹴鞠亮相卡塔爾,向世界講述著中國文化的故事。
蹴鞠“亮相”卡塔爾世界杯
蹴鞠是始於(yu) 春秋戰國時期齊國古都臨(lin) 淄的一項家喻戶曉的足上球類運動,已綿延兩(liang) 千多年曆史。早在唐朝時期,蹴鞠就傳(chuan) 播到東(dong) 亞(ya) 、歐洲等地,後來在英國發展成為(wei) 現代足球。2004年,國際足聯正式宣布,蹴鞠是足球的起源,中國山東(dong) 淄博是足球的起源地。2006年,蹴鞠入選第一批中國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名錄。
來自中國臨(lin) 淄蹴鞠隊的第七代傳(chuan) 承人李偉(wei) 鵬在卡塔爾現場進行“白打蹴鞠”表演。白打指的是比賽花樣和技巧,包括多種踢球動作,如拐、躡、搭、蹬、撚等。這些花式踢球動作,還被中國古人賦予了獨具文化特色的名字,如風擺荷、斜插花、佛頂珠、燕歸巢等。隨後,中國和卡塔爾的小球員換裝為(wei) 中國傳(chuan) 統蹴鞠服飾,在李偉(wei) 鵬的帶領下共同嚐試和體(ti) 驗傳(chuan) 統蹴鞠,感受蹴鞠與(yu) 現代足球的異同。
李偉(wei) 鵬練習(xi) 蹴鞠已經18年,近年來多次赴海外表演絕技。“每次在國外獻藝,都能吸引很多球迷,衝(chong) 著我鼓掌叫好、豎大拇指,雖然聽不懂說的是什麽(me) ,但是看他們(men) 激動的表情,就知道他們(men) 很喜歡,每每這時候我心裏也很自豪。”
作為(wei) “探訪足球起源文化之旅”重要活動之一,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山東(dong) 省文化和旅遊廳聯合在卡塔爾舉(ju) 辦蹴鞠文化展示推廣活動。在球迷嘉年華活動現場,設立了蹴鞠文化展示推廣活動展棚,分為(wei) 蹴鞠門陳列、主題視頻圖文展示、實物文創衍生品展示以及互動體(ti) 驗等多個(ge) 區域,通過圖文實物、視頻播放與(yu) 互動體(ti) 驗相結合的方式,豐(feng) 富生動地展示蹴鞠的曆史傳(chuan) 承與(yu) 現代演繹。
非遺“出海”展多元文化
文旅產(chan) 業(ye) 指數實驗室今年6月發布的《2022年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在海外短視頻平台影響力報告》顯示,TikTok上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相關(guan) 內(nei) 容視頻播放總量目前已超過308億(yi) 次,其中前三位是武術、春節和木蘭(lan) 傳(chuan) 說。
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是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華文明綿延傳(chuan) 承的生動見證。隨著各國間的交流不斷增進,越來越多外國人開始了解和學習(xi) 中國的非遺。從(cong) 點擊率高的門類來看,可互動性強、參與(yu) 度高的項目更容易引發關(guan) 注。以春節為(wei) 例,放鞭炮、掛燈籠、貼春聯、賞花燈……這些喜慶祥和的場景在各國唐人街一年年上演,吸引著當地民眾(zhong) 一同參與(yu) ,共同分享這份來自悠久中華文化的深切祝福,進而幾乎成為(wei) 一個(ge) 世界級別的節日。
TikTok上,舞龍相關(guan) 視頻播放量超3000萬(wan) 。一些外國友人躍躍欲試,其中,來自烏(wu) 克蘭(lan) 的Aleks Kost發布了在武漢跟學舞龍的視頻。來自多哥的留學生奧斯汀舞龍的視頻也一度走紅。奧斯汀表示,自己通過學舞龍結交了許多中國朋友,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中國和中國文化。
除了傳(chuan) 統的武術之外,針灸、榫卯、京劇、二胡等這些極具中華特色的非遺項目也都在海外有著數量不小擁躉。
事實上,如同中國駐卡塔爾大使周劍所說,希望以這次蹴鞠展示交流為(wei) 契機,吸引更多卡塔爾民眾(zhong) 了解感知中華文化,促進中卡兩(liang) 國文化的交流互鑒。中國各種非遺項目“出海”,正是希望讓世界各國人民在精心的工藝流程中、在熱騰騰的煙火氣中形成情感共鳴,更形象地了解當代中國和中國民眾(zhong) 。(記者應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