捆綁搭售的428元防疫包?怎能借著藥品短缺炒作發財
作者:熊誌
連花清瘟、布洛芬等感冒退燒藥物正在一盒難求。媒體(ti) 調查發現,在某售藥小程序上,單獨搜索連花清瘟或布洛芬均顯示“暫無相關(guan) 內(nei) 容”,但同時,平台售賣多款含有連花清瘟的防疫包,其中最貴的一款價(jia) 格高達428元,除了連花清瘟之外還搭售了14種藥。
感染人數激增後,公眾(zhong) 對感冒退燒藥的需求井噴式增長,供需缺口被放大,很多人都麵臨(lin) 著買(mai) 藥難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為(wei) 了買(mai) 一盒連花清瘟,消費者必須花428元配貨十四種藥,商家采取如此捆綁搭售的方法牟利,不啻於(yu) 發災難財。
必須承認,現在一些感冒退燒藥被炒到高價(jia) ,根本原因還是供應短缺,而供不應求導致價(jia) 格上漲,在市場經濟環境下也是正常現象。
但首先,藥品不是普通商品,藥房也不是一般的營利性商家,它有著很強的公共屬性,不是想漲價(jia) 就能隨意漲價(jia) ,想搞捆綁搭售就能隨便捆綁。尤其在疫情當下,感冒退燒藥已經成為(wei) 民生必需品,其價(jia) 格理應被控製在普通人能接受的範圍內(nei) 。
再者,人們(men) 在藥房、平台上買(mai) 不到藥,是真的全都源於(yu) 缺貨嗎?當然不是的。單獨買(mai) 一盒連花清瘟不賣,但高價(jia) 打包防疫包卻可以,說白了是想借機牟利,推銷其他藥品。這種所謂的“缺貨”,本身就是在人為(wei) 製造緊張,隻會(hui) 加劇人們(men) 缺藥的恐慌心理。打包一大堆藥品兜售,一旦消費者盲目超量服藥,其副作用也可能會(hui) 有損身體(ti) 健康。
前不久,市場監管總局發布的《關(guan) 於(yu) 涉疫物資價(jia) 格和競爭(zheng) 秩序提醒告誡書(shu) 》中專(zhuan) 門提到,出售涉疫物資時,“不得強製搭售商品,變相大幅提高價(jia) 格”。違背消費者意願,捆綁搭售已經有變相提價(jia) ,變相強買(mai) 強賣的嫌疑。
在全民搶藥的關(guan) 口,商家為(wei) 何敢冒險捆綁搭售?無非還是利潤太大,畢竟現在的感冒退燒藥成了硬通貨,哪怕價(jia) 格水漲船高,也有人願意為(wei) 此埋單。所以要維護市場秩序,讓人們(men) 都能買(mai) 得起、買(mai) 得到常用藥,得對類似囤積居奇、捆綁搭售等亂(luan) 象及時介入調查,當重罰則重罰。
隨著防疫政策的優(you) 化,在某種意義(yi) 上,藥房、藥店以及各類線上售藥平台,現在已經成了一種防疫基礎設施。在藥品短缺的局麵下,更應該堅守民生的公益底線,而不是趁此機會(hui) 炒作發財。
當然,要杜絕哄抬藥價(jia) 的市場亂(luan) 象,一方麵還得加強宣傳(chuan) 科普工作。事實上,除了連花清瘟以外,還有一些藥品的治療效果也很好,官方還得加大宣傳(chuan) 力度,多普及一些用藥常識;另一方麵,還得從(cong) 提高產(chan) 能的方麵著手,讓這些常用藥真正處在一個(ge) 供應充足的狀態。現在各地的感染人數雖然在激增,但距離峰值還相距甚遠,不難預見,未來對於(yu) 布洛芬等常用藥的需求還會(hui) 持續增長。要穩定藥價(jia) ,還得未雨綢繆,做好供應保障工作。如果藥品的供應和儲(chu) 備充足,大家都能輕鬆買(mai) 到藥,捆綁搭售牟利自然就失去了土壤。(熊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