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光明日報文學遺產版:說《氓》

發布時間:2022-12-19 10:33: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作者:毛書(shu) 音(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大學文學院博士研究生)

  《詩經·衛風·氓》是中國傳(chuan) 世第一首棄婦詩,向為(wei) 詩學家所重。近現代學者一般認為(wei) ,詩歌的男女主人公都是農(nong) 民,詩歌的主要內(nei) 容有對美好過去的回憶、對難堪現實的詛咒和對自己不幸遭遇的感歎。以春秋史考之,這些結論恐怕都需重新斟酌。

  詩歌的男主人公稱“氓”。“氓”與(yu) “民”,上古讀音均為(wei) “萌”。郭沫若先生曾稱“民”是挖瞎了眼睛的奴隸,“氓”是逃亡的奴隸,斷不可從(cong) 。奴隸製實踐和理論均源於(yu) 西歐,西歐曆史上的確實行過奴隸製。中國除了西藏地區曾經實行過奴隸製外,其他地方從(cong) 未實行奴隸製。20世紀50年代,中國曆史學界有一個(ge) 定論,認為(wei) 中國曆史與(yu) 歐洲一樣,也分為(wei) 幾個(ge) 曆史階段,夏商周春秋時代為(wei) 奴隸製時代,戰國開始進入封建時代。這個(ge) 結論並不可靠,道理很簡單,先秦幾乎所有文獻都記載,夏商周春秋時代均實行貴族層層裂土分封,平民百姓均耕者有其田的井田製度,奴隸不可能擁有土地這種最重要的生產(chan) 資料。

  近現代詩經專(zhuan) 家稱男主人公“氓”為(wei) 農(nong) 民,也不準確。周代貴族一般稱“人”,平民百姓一般稱“民”,“氓”與(yu) “民”的確指平民百姓,包括農(nong) 民、手工業(ye) 者、商人和在官府打雜的下人。周代隻有貴族才上學讀書(shu) ,學習(xi) 文化知識、治國之道,以便將來做官,平民百姓不可能做官,故均不讀書(shu) ,所以孔子說“困而不學,民斯為(wei) 下矣”。不管是什麽(me) 人,自然讀書(shu) 才可能聰明智慧,不讀書(shu) 就容易傻乎乎的,所以“氓”與(yu) “民”本義(yi) 都指不識字、沒文化的平民百姓,睜眼瞎,引申為(wei) 傻,今日網絡語“賣萌”就是賣傻的意思,尚存這一古意。唯一不同的是,“民”指平民百姓,“氓”指平民百姓中的移民,例如《孟子》就稱滕國移民為(wei) “氓”。不過在大多數情況下,“氓”與(yu) “民”是一個(ge) 意思。

  男主人公還被稱為(wei) “士”,詩經學者一般解釋為(wei) 男子,並不準確,這位“士”並不是普通的男子。按照宗法製,包括天王在內(nei) ,任何貴族每代都隻有一位宗子(通常是嫡長子),其餘(yu) 所有的兒(er) 子都是餘(yu) 子,也叫餘(yu) 夫、支子。隻有宗子才能直接繼承君父的官爵,餘(yu) 子則必須統統下降一檔分封,那麽(me) 天王的餘(yu) 子就分封為(wei) 諸侯,諸侯的餘(yu) 子就分封為(wei) 大夫,大夫的餘(yu) 子則隻能做士,士必須發奮讀書(shu) ,學有所成,才能做官當貴族。孔子師徒都是這樣的士。《左傳(chuan) ·隱公元年》《隱公五年》記載貴族的政治規製、宗教規製時,還有對士的規製,這說明西周時代、春秋時代早中期,士還是貴族,他們(men) 至少都有幾井田,可以不勞而獲。到了春秋時代中晚期出現土地兼並,士的經濟地位有所下降,但是他們(men) 讀書(shu) 做官都沒有問題,例如孔子的七十餘(yu) 位弟子,除了顏回、原憲、閔子騫三位堅決(jue) 不肯做官以外,其餘(yu) 弟子全都做了大夫,許多都做了上大夫公卿。《詩經》所收作品最晚創作於(yu) 春秋中期,“氓”是當時最小的貴族,應該沒有問題。

  男主人公明明是“士”,是貴族,女主人公為(wei) 什麽(me) 偏偏要稱他為(wei) “氓”呢?道理很簡單,“士”是男主人公本來的身份,“氓”則是女子對他的賤稱和愛稱。古今女子都喜歡用賤稱做愛稱,稱呼自己的心上人,雖然具體(ti) 的稱呼因為(wei) 時代不同而有所不同,但是這種戀愛心理的稱呼心上人的習(xi) 慣始終都沒有變化。例如,如今女子特別喜歡稱呼自己的心上人為(wei) “傻瓜”“笨蛋”“二百五”“二杆子”“傻樣”“傻冒”之類,就是這種戀愛心理和行為(wei) 習(xi) 慣的體(ti) 現,可知“氓”就是傻瓜的意思。男女主人公開始戀愛時,女子就稱男子為(wei) “氓”,想必婚後也這樣愛意綿綿地稱呼男子。如今被男子拋棄,仍然習(xi) 慣於(yu) 稱他為(wei) “氓”。

  男主人公既然是小貴族,女主人公是什麽(me) 身份呢?女子被拋棄後,坐著青銅馬車回娘家,所謂“淇水湯湯,漸車帷裳”,這是貴族的做派。周代的青銅馬車,一車駟馬,謂之一乘,是一筆很大的財產(chan) ,平民百姓不可能擁有,隻有貴族才有。從(cong) 周朝到清朝,所有成年貴族女子出門時都要坐車,車上都要用帷布遮蔽,不能讓他人看見女子。這麽(me) 說來,《氓》中的男女主人公就都是貴族了。

  那麽(me) ,他們(men) 既然都是貴族,可以不勞而獲,生活應該非常優(you) 裕,但是他們(men) 為(wei) 什麽(me) 都要勞動,甚至辛苦地勞作呢?這與(yu) 周代貴族的習(xi) 慣有關(guan) 。周代的天子和王後,諸侯和夫人,都有專(zhuan) 門的土地,土地所產(chan) ,專(zhuan) 門用來祭祀祖宗,以示孝順和勤勞,但他們(men) 沒有那麽(me) 多的時間,所以隻需要象征性地勞動一下,其餘(yu) 都由別人代勞。具體(ti) 辦法是,每年春天,天子諸侯象征性地耕耕田,他們(men) 的嫡妻則象征性地養(yang) 養(yang) 蠶。大夫和內(nei) 子,基本上也是象征性地勞作一下,不過比天子和諸侯的勞動時間要長得多。士和妻子,雖然也可以不勞而獲,生活優(you) 裕,但是都有勞動習(xi) 慣,政治上也有勞動的要求。所以周代中小貴族親(qin) 自參加生產(chan) 勞動,是很正常很普遍的現象。不能因為(wei) 《氓》中的男女主人公參加生產(chan) 勞動,就以為(wei) 他們(men) 是勞動人民。

  或許有人說,包括《衛風》在內(nei) 的《國風》都是“民歌”,“民歌”難道不是勞動人民的歌謠嗎?其實,《國風》中估計除了《伐檀》可能是勞動人民的歌謠外,其餘(yu) 全部都是貴族的歌謠,其創造者大都是中小貴族。周代的貴族絕大多數都住在鄉(xiang) 下,絕大多數都有勞動習(xi) 慣,都受過良好的教育,隻有他們(men) 才能夠創作出高水平的歌謠,而普通農(nong) 民絕不可能創作出高水平的歌謠。

  下麵談談女主人公的複雜感情和《氓》詩的主旨。近現代學者普遍認為(wei) ,該詩的主要內(nei) 容是女主人公回憶以往,詛咒現在,感歎自己的不幸遭遇。

  要正確理解這首詩,我們(men) 需要簡單談談周代貴族的婚姻。周代貴族通婚,最要緊的習(xi) 慣是門當戶對,例如諸侯的嫡女一般嫁給諸侯做夫人,庶女一般嫁給諸侯做妾,以此類推。士是最小的貴族,納妾的可能性不大,大夫以上的貴族則普遍納妾。周代男子處在絕對的中心地位,無論是妻還是妾,男子都可以休掉,即使被休棄者是天王的公主、諸侯的女兒(er) 、大夫的女兒(er) ,娘家也無話可說。不過,任何女子被休棄以後,隻要自己願意,娘家願意,都可以立即改嫁,沒有任何精神負擔和社會(hui) 壓力。在這一點上,周人遠比今人開放。《氓》中的女主人公既然被休,她自然可以大大方方地改嫁。

  《氓》中的女主人公之所以如此痛苦,並不是因為(wei) 她將來沒法改嫁,其實主要是因為(wei) 她與(yu) 氓的深深愛情,所謂愛之深而怨之切,她還沒有辦法從(cong) 這份感情中自拔,這從(cong) 她至今仍然使用愛稱“氓”,仍然深情回顧他們(men) 相戀相愛的過去就可以看出來。女主人公無故被休,當然會(hui) 有抱怨,卻並沒有對氓的仇恨,至於(yu) 詛咒之類的說法更不知從(cong) 何說起。《詩經》特別講究溫柔敦厚,怨而不怒,這不僅(jin) 是《詩經》“詩教”的要求,而且本身就是周代君子的思維習(xi) 慣和行為(wei) 方式。人的感情特別是愛情是複雜而微妙的,以為(wei) 女子既然被休,自然應該對男子恨意連連,甚至詛咒,這是把高貴的人看扁了,把複雜的婚姻簡單化了,更是把美妙的愛情看扁了。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