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能源安全保障有力 供需總體平穩

發布時間:2022-12-19 10:37:00來源: 經濟日報

  能源安全是國家總體(ti) 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經濟社會(hui) 穩定發展的基礎。今年以來,在烏(wu) 克蘭(lan) 危機導致能源市場劇烈動蕩的國際背景下,我國得益於(yu) 體(ti) 製機製優(you) 勢以及科學決(jue) 策,不僅(jin) 油氣、煤炭、電力供應保障有力,且價(jia) 格保持穩定。國家統計局近日發布數據顯示,今年前11個(ge) 月,全國原煤、原油、天然氣產(chan) 量分別同比增長9.7%、3%、6.4%,為(wei) 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增添了底氣。

  能源供需總體(ti) 平穩

  12月3日,中國石油塔裏木油田今年投產(chan) 的新井日產(chan) 天然氣突破1000萬(wan) 立方米大關(guan) ,達到1031萬(wan) 立方米。截至目前,塔裏木油田通過全方位統籌管理,今年已投產(chan) 新井122口,新井生產(chan) 天然氣14.3億(yi) 立方米、原油71.1萬(wan) 噸,分別超計劃2.1億(yi) 立方米、14.9萬(wan) 噸,為(wei) 保障西氣東(dong) 輸夯實了基礎。

  保障能源安全必須構建現代能源體(ti) 係,著力提高能源自主供給能力。我國石油和天然氣對外依存度分別高達70%、40%以上,尤其是天然氣對外依存度還在連年攀升。近年來,我國每年進口原油超2000億(yi) 美元,去年進口原油外匯支出高達2573億(yi) 美元,創曆史新高,同時進口原油有80%經過馬六甲海峽,能源安全麵臨(lin) 嚴(yan) 峻挑戰。

  我國是能源消費大國,也是能源進口大國,麵對錯綜複雜的外部形勢、內(nei) 部經濟發展新態勢以及“雙碳”目標能源轉型進程,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將能源安全上升至與(yu) 糧食安全同等重要的戰略高度,對保障我國能源安全、能源高質量發展提出了新要求。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深入推進能源革命,加強能源產(chan) 供儲(chu) 銷體(ti) 係建設,確保能源安全。

  今年以來,我國著力增強供應能力和彈性,能源供需保持總體(ti) 平穩。國家能源局發展規劃司副司長董萬(wan) 成介紹,我國充分發揮煤炭、煤電兜底保障作用,加強重點產(chan) 煤地區和企業(ye) 生產(chan) 調度。前三季度,原煤日均產(chan) 量保持在1200萬(wan) 噸以上,同比增長11.2%。全力推動油氣增儲(chu) 上產(chan) ,督促供應企業(ye) 和地方全麵簽訂供氣合同,推進儲(chu) 氣設施“應儲(chu) 盡儲(chu) ”。前三季度,原油、天然氣產(chan) 量分別同比增長3%、5.4%。

  同時,麵對全球能源價(jia) 格持續高位震蕩,能源行業(ye) 及時研判、超前謀劃,有效應對能源市場波動。降低天然氣采購成本,合理引導天然氣消費。中央企業(ye) 發揮“資源池”優(you) 勢,國產(chan) 氣和進口管道氣、進口LNG長協氣等穩價(jia) 資源占比增大。主要供氣企業(ye) 管道氣平均供氣價(jia) 格多在每立方米2元至3元,部分尖峰增量氣源價(jia) 格也控製在每立方米4元至5元,遠低於(yu) 國際市場價(jia) 格。強化電煤中長期合同履約監管,保障煤炭中長期交易價(jia) 格運行在合理區間。

  能源安全動能集聚

  保障能源安全,新動能正在集聚。

  11月23日,由三峽集團與(yu) 金風科技聯合研製的16兆瓦海上風電機組在福建三峽海上風電國際產(chan) 業(ye) 園下線。該機組是目前全球範圍內(nei) 單機容量最大、葉輪直徑最大、單位兆瓦重量最輕的風電機組,標誌著我國海上風電大容量機組在高端裝備製造能力上實現重要突破,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能源安全立足國內(nei) ,要大力推動可再生能源替代。今年以來,我國繼續保持清潔能源發展力度,穩步推進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區為(wei) 重點的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和海上風電基地的建設,加快推進西南大型水電站的建設,比如烏(wu) 東(dong) 德和白鶴灘等巨型水電站建成投產(chan) ,安全有序發展沿海核電。大力發展抽水蓄能電站,建設新型儲(chu) 能電站,不斷提升係統的調節能力。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保持快速增長,為(wei) 我國經濟社會(hui) 發展提供更強大的綠色動力。

  國家能源局發布數據顯示,今年以來,風電、太陽能發電等新能源發展勢頭強勁,截至11月底,全國累計發電裝機容量約25.1億(yi) 千瓦,同比增長8.1%。其中,風電裝機容量約3.5億(yi) 千瓦,同比增長15.1%;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約3.7億(yi) 千瓦,同比增長29.4%。新能源開發建設成本不斷下降,風電、光伏發電已全麵進入平價(jia) 無補貼、市場化發展的新階段。

  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資達到創紀錄的2660億(yi) 美元,中國占了43%,成為(wei) 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資領域的“領頭羊”。

  國家能源局局長章建華表示,“十四五”時期,我國可再生能源既要實現技術持續進步、成本持續下降、效率持續提高、競爭(zheng) 力持續增強,全麵實現無補貼平價(jia) 甚至低價(jia) 市場化發展,也要加快解決(jue) 高比例消納、關(guan) 鍵技術創新、穩定性可靠性等關(guan) 鍵問題,加快步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全麵加強國際合作

  麵對複雜多變的國際形勢和能源低碳發展趨勢,加強深化國際能源合作,無疑有利於(yu) 保障我國能源安全和可持續發展。

  今年以來,我國全方位加強國際合作,實現開放條件下能源安全。在主要立足國內(nei) 的前提條件下,在能源生產(chan) 和消費革命所涉及的各個(ge) 方麵加強國際合作,有效利用國際資源。今年9月份,2022年太原能源低碳發展論壇舉(ju) 行,中國釋放願同世界各國一道,推動構建開放共贏的能源國際合作新格局的強烈信號。

  11月底,第四屆中俄能源商務論壇以線下與(yu) 線上相結合的方式在北京和莫斯科兩(liang) 地舉(ju) 行,釋放出兩(liang) 國繼續深化、擴大能源合作的積極信息。在國際能源市場動蕩加劇的當下,此舉(ju) 對於(yu) 保障兩(liang) 國能源安全乃至維持全球能源市場穩定都具有重要意義(yi) 。

  12月上旬,首屆中國—阿拉伯國家峰會(hui) 、中國—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hui) 峰會(hui) 在沙特首都利雅得舉(ju) 行。這兩(liang) 場具有裏程碑意義(yi) 的峰會(hui) 將我國與(yu) 海灣國家、阿拉伯國家的合作推向新的高度。能源合作是我國和阿拉伯國家合作的重要領域。從(cong) 傳(chuan) 統能源到清潔能源、低碳經濟、能源轉型,中阿能源合作具有巨大潛力。當前,中阿能源企業(ye) 合作的重點已從(cong) 傳(chuan) 統能源轉向低碳能源領域,不斷拓展太陽能、風能、水電、核電、氫能等領域合作,持續提升中阿能源合作水平。

  國家能源局黨(dang) 組成員、副局長任京東(dong) 表示,隨著多輪驅動的能源供給體(ti) 係逐步完善,供給質量和效益不斷提升,我國能源自給率保持在80%以上,不僅(jin) 經受住了新冠疫情、重大自然災害等方麵的嚴(yan) 峻考驗,而且有力應對了國際能源價(jia) 格動蕩對我發展的傳(chuan) 導影響,為(wei) 促進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的能源保障。(王軼辰)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