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低溫津貼如何從“紙麵”落到地麵?

發布時間:2022-12-19 10:47:00來源: 工人日報

  隨著多地氣溫聚降,低溫津貼的話題再次受到關(guan) 注。低溫津貼是用人單位應給予低溫作業(ye) 勞動者的法定勞動津貼,不過,記者采訪發現,這筆津貼年年呼籲,卻年年“遇冷”,難以真正溫暖戶外勞動者。專(zhuan) 家建議,對明顯具有行業(ye) 特點的職業(ye) 、工種,要圍繞保障勞動者的工資報酬,促進低溫津貼製度落地。

  “幹了16年環衛,從(cong) 沒領過低溫津貼。”遼寧省丹東(dong) 市53歲的環衛工人劉月欣(化名)對記者說。當日,當地最高氣溫已經零下,最低溫度在零下15攝氏度左右。

  近日,中央氣象台發布大風降溫預報,受較強冷空氣影響,大部分地區氣溫將持續偏低,南方部分地區的最低氣溫有望突破同期曆史極值。隨著多地開啟“速凍”模式,低溫津貼的話題再次受到關(guan) 注。

  低溫津貼是用人單位給予低溫作業(ye) 勞動者的法定勞動津貼。然而,由於(yu) 關(guan) 於(yu) 低溫津貼的規定,散見於(yu) 國家和各地的規定、標準中,缺乏專(zhuan) 門性文件進行明確,低溫津貼在落地過程中存在年年呼籲,年年“遇冷”的情況。

  低溫津貼的發放條件是什麽(me) ?具體(ti) 發放標準如何?怎樣促進這項津貼製度落地更好地溫暖勞動者?記者對此進行了采訪。

  無統一規定,各地標準不一

  “不管多冷,都要上班,特別是遇上下雪天,需要清掃積雪,工作量就更大了。”劉月欣告訴記者,環衛作業(ye) 每天兩(liang) 個(ge) 班次,每個(ge) 班次的戶外作業(ye) 時間在6小時左右,每周輪休半天。丹東(dong) 冬天的最低氣溫接近零下30攝氏度,單位每隔3年會(hui) 給劉月欣和工友們(men) 發放棉襖、棉鞋、棉手套和棉帽等勞保用品,沒有發放過低溫津貼。這一說法得到用人單位證實。

  根據國家《低溫作業(ye) 分級》有關(guan) 規定,工作環境平均氣溫等於(yu) 或低於(yu) 5攝氏度的作業(ye) ,即屬於(yu) 低溫作業(ye) 。但是對於(yu) 低溫津貼如何發放,國家並沒有明確標準。

  中國勞動關(guan) 係學院安全工程學院副院長任國友告訴記者,與(yu) 高溫津貼在《防暑降溫措施管理辦法》中有“從(cong) 事高溫作業(ye) 的,依法享受崗位津貼”的明確規定不同,關(guan) 於(yu) 低溫津貼,國家層麵並沒有專(zhuan) 門規定,隻是在2004年起施行的《最低工資規定》中提到,低溫津貼不作為(wei) 最低工資標準的組成部分,用人單位應按規定另行支付。

  其實,早在2013年,內(nei) 蒙古自治區就規定,用人單位安排勞動者在零下25攝氏度(含零下25攝氏度)以下高寒天氣室外連續作業(ye) 4小時(含4小時)以上,勞動者可領取每個(ge) 月230元的高寒崗位津貼。

  近年來,多地出台政策對低溫津貼發放標準進行明確。例如,2021年施行的《哈爾濱市寒冷季節室外勞動保護規定》明確,每年12月至次年2月,為(wei) 從(cong) 事室外作業(ye) 的勞動者,發放每月最低200元的低溫津貼;吉林省發布的《全省高溫和低溫津貼標準》也規定,低溫津貼標準為(wei) 每月200元,發放時間3個(ge) 月。

  中國社科院法學研究所社會(hui) 法室副主任王天玉表示,由於(yu) 低溫津貼地域性較為(wei) 明顯,目前主要參照各地出台的政策和規定執行,但可以肯定的是,低溫津貼屬於(yu) 工資的一部分,不能用實物進行代替。

  “點工”能領取低溫津貼嗎?

  在北京工作的許計晨是一名外牆油漆工,每天工作8小時,由於(yu) 做的是外牆粉刷,大部分時間都在戶外工作。遇到較高樓層,他和工友們(men) 需要從(cong) 樓頂吊著保護繩工作。

  提及低溫津貼,許計晨直言,工作14年來,從(cong) 未領到過,“我們(men) ‘點工’,工作地點不固定,老板也不固定,不知道該找誰領”。

  許計晨所說的“點工”,在建築行業(ye) 較為(wei) 常見,有的是日結工,有的是短期工。許計晨的工資按天計算,完成一個(ge) 項目結算一次工資,一年下來要換好幾個(ge) 老板。

  北京一個(ge) 建築工地的管理人員也告訴記者,他所在的工地不會(hui) 發放低溫津貼,但在低溫時會(hui) 停工。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1年,全社會(hui) 建築業(ye) 企業(ye) 用工人數達8180萬(wan) 人,其中具有總承包和專(zhuan) 業(ye) 承包資質的建築業(ye) 企業(ye) 平均用工人數6194萬(wan) 人。2021年末,建築業(ye) 農(nong) 民工從(cong) 業(ye) 人員約5558萬(wan) 人。

  吉林正基律師事務所律師熊星星表示,如果建築行業(ye) 的工人與(yu) 企業(ye) 存在勞動關(guan) 係,根據勞動合同法相關(guan) 規定,建築企業(ye) 對低溫作業(ye) 的建築工人應給予必要的關(guan) 懷和保護,發放低溫津貼。

  王天玉認為(wei) ,建築行業(ye) 的“點工”,也符合低溫津貼的發放範圍。“不管日結工還是短期工,低溫津貼都是對艱苦勞動條件的一種補償(chang) 機製,與(yu) 是不是標準化就業(ye) 和典型勞動關(guan) 係沒有太大聯係。”

  針對建築工人中的“點工”,任國友建議,經有關(guan) 部門確認符合低溫津貼發放條件的,可以考慮按日發放低溫津貼。

  以行業(ye) 為(wei) 抓手落實低溫津貼

  “低溫津貼是工資的組成部分,屬於(yu) 法定勞動津貼,具有強製性。”任國友指出,一些勞動者和企業(ye) 對於(yu) 低溫津貼的法定津貼性質認識還不夠,有的勞動者甚至對於(yu) 低溫津貼“沒聽說過”,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對這項津貼製度的執行力度不足。

  王天玉建議,低溫津貼的發放,可以考慮以行業(ye) 為(wei) 抓手,對明顯具有行業(ye) 性特點的職業(ye) 、工種,圍繞保障勞動者的工資報酬,促進低溫津貼落地。

  “需要建立明確的規則,明確什麽(me) 行業(ye) 、什麽(me) 崗位應該發放低溫津貼,即便不出台全國性的規範,也可以考慮製定相關(guan) 的指導意見。”王天玉表示,工會(hui) 組織也要“站出來”為(wei) 勞動者撐腰,通過行業(ye) 工會(hui) 、企業(ye) 工會(hui) 等,掌握勞動者低溫作業(ye) 相關(guan) 情況,充分發揮工會(hui) 勞動法律監督作用。

  熊星星告訴記者,如果企業(ye) 在規章製度或者集體(ti) 合同、勞動合同中明確約定了低溫津貼的發放條件和發放標準,勞動者符合發放條件而用人單位卻不予發放的,可以向有關(guan) 部門投訴或者申請勞動仲裁。

  2015年修訂的《職業(ye) 病危害因素分類目錄》已將“低溫”列為(wei) 職業(ye) 病危害因素之一。熊星星建議,除了發放低溫津貼,也要積極改善嚴(yan) 寒天氣作業(ye) 勞動者的工作條件,增配取暖設備,提供必要的勞動防護用品,通過調整低溫作業(ye) 勞動者的工作時間、加大班次輪換、減輕勞動強度等方式,最大程度減少戶外工作勞動者嚴(yan) 寒時段的戶外工作時間。此外,還應加強低溫防護等職業(ye) 健康知識培訓以及職業(ye) 健康檢查等。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