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紮創作才能發掘現實之本
【影視銳評】
作者:王婧(中國傳(chuan) 媒大學戲劇影視學院副研究員)
近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公布2022年度電視劇引導扶持專(zhuan) 項資金項目評審結果。其中將“深入生活、紮根人民”作為(wei) 評判的重要標準,《山河錦繡》《我是刑警》《縣委大院》《大考》《大山裏的女校》《我們(men) 這十年》《後浪》等7部作品入選“深入生活、紮根人民”傾(qing) 斜項目。在已經播出的項目中,《大考》因反映網課、高考延遲等現實話題而被網友稱為(wei) “離生活最近”的電視劇,引發熱議。《山河錦繡》從(cong) 劇情到人物都“紮根泥土中”,通過真實的故事讓觀眾(zhong) 理解國家為(wei) 什麽(me) 要扶貧,脫貧攻堅事業(ye) 有多偉(wei) 大。還有《我們(men) 這十年》,也因富有煙火氣的現實質感獲得各界好評。這些作品實現收視口碑雙豐(feng) 收,雄辯地證明,文藝創作方法有千百條,其中最根本、最關(guan) 鍵、最牢靠的辦法是深入生活、紮根人民。下沉到生活中,廣泛地了解人民的喜怒哀樂(le) ,並將所見所聞內(nei) 化於(yu) 作品創作,成為(wei) 擺在創作者麵前的時代命題。但如何深紮,才能將創作的觸角伸向人生和社會(hui) 的肌理,知其言更知其義(yi) ,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還需要我們(men) 不斷探索。
談到“深入生活、紮根人民”,我們(men) 首先想到的是創作者走出書(shu) 齋、片場,走到祖國廣袤的大地上,以真聽、真看、真感受的方式了解生活、了解社會(hui) ,體(ti) 驗人生百態。“隨物賦形”,首先要將“物”了然於(yu) 心才能“盡物之態”,這就需要創作者深入到所反映的生活中去,走進筆下人物的內(nei) 心,才能充分地了解在此情境下主人公的內(nei) 心感受,把旁觀角度轉化為(wei) 親(qin) 曆視角,將生活的紋理生動細致地呈現在觀眾(zhong) 麵前。比如被警察觀眾(zhong) 評價(jia) 為(wei) “看劇如加班”的《警察榮譽》在劇本創作伊始就下笨功夫,編劇實地到訪了濟南的五個(ge) 派出所和一個(ge) 刑警隊“沉浸式采風”,采訪了幾十位一線警察,跟著他們(men) 值大夜班、處理警情,觀察他們(men) 處理各種民事糾紛的狀態,捕捉廣大公安幹警不為(wei) 人知的酸甜苦辣。
讀懂生活不僅(jin) 需要感性的認識,更需要理性的思考和引導。所以,有時需要主創與(yu) 相關(guan) 專(zhuan) 家、業(ye) 內(nei) 人士、人物原型進行深度互動,甚至直接介入創作實踐、拍攝地發展等。如醫療題材劇《腦海深處》創作過程中邀請全國頂尖的醫學專(zhuan) 家擔任顧問,以“刷漆式創作”一層層抽絲(si) 剝繭地檢查劇情,不放過一個(ge) 細節,盡最大可能保證涉及的專(zhuan) 業(ye) 知識和案例的真實性和科學性。《底線》在拍攝期間邀請法官等專(zhuan) 業(ye) 人士全程駐組協拍,對劇中內(nei) 容、場景、服化、道具細節進行嚴(yan) 格把關(guan) ,包括審查指導劇本中涉及法院、法律的書(shu) 麵材料,法院場景的美術道具,法院製服的穿搭佩戴,劇情中的案件走向等。《我們(men) 這十年》中《心之所向》單元的主創團隊則融入浙江建德的鄉(xiang) 村建設中去,不僅(jin) 從(cong) 田間地頭找人物、找故事,更與(yu) 地方政府合作策劃“稻香節”,實現了劇內(nei) 外聯動。
在現實題材創作中,僅(jin) 僅(jin) 靠有目的的體(ti) 驗積累還不夠,要下筆如有神還需要讀萬(wan) 卷書(shu) 、行萬(wan) 裏路的閱曆,通過藝術積累和長期的文化底蘊積澱才能創作出從(cong) 現實中來,又不拘泥於(yu) 現實,令觀眾(zhong) 熟悉又陌生的審美意象。編劇龍平平在曆史題材創作踐行“大事不虛,小事不拘”的理念時常常以文學經典《三國演義(yi) 》為(wei) 參照。“從(cong) 董卓亂(luan) 政到三國鼎立再到三國統一的曆史脈絡是曆史真實,但在具體(ti) 曆史過程的敘述中,又加了桃園三結義(yi) 、呂布戲貂蟬、千裏走單騎等虛構內(nei) 容,後者加深了讀者對曆史事件與(yu) 人物的理解。具體(ti) 到架構《覺醒年代》這段曆史,我堅持‘南陳北李、相約建黨(dang) ’的脈絡不變,並在那一年北方大旱、災民遍野,寒冬臘月凍死餓死者不計其數的真實時代背景下,設計陳獨秀從(cong) 北京到上海路上看到民不聊生的狀況,激發出責任感與(yu) 使命感的情節。”麵對紛繁複雜的素材,創作者將曆史與(yu) 真實辯證地統一在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和情節事件中,激發觀眾(zhong) 與(yu) 主人公們(men) 一起觀察思考,透過表象看到本質,使黨(dang) 史發展的曆史必然性脈絡在劇中清晰可見,又與(yu) 當下的時代精神相呼應。這種創作功力是長期閱讀、思考、學習(xi) 、感受才能具備的。
總而言之,要創作出具有現實意義(yi) 的影視佳作,需要創作者既有深入生活的定力,發現生活的能力,更要有開拓生活的魄力和挖掘生活的閱曆,這就需要創作者不滿足於(yu) 淺嚐輒止地觀察和體(ti) 驗生活,更需要通過多元的形式深刻地感悟生活、理解生活,才能創作出形具神生之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